“名小吃”奖牌能买 口碑买不来
“"中华名小吃"奖牌怎么评?”“还评啥啊!2000元一块,交钱拿牌子。”名小吃、名餐饮、名品牌……如今,城市里一些餐饮店尤其是“网红店”内,经常可以看到金光闪闪的奖牌。近期,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奖牌可以花数千元在颁发机构购买,但这些奖牌的颁奖单位均无备案信息,其注册地址、官方电话等信息亦存在疑问。名店奖牌熠熠生辉的背后,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动不动冠上“中国”“中华”名号,标榜“名小吃”“老字号”的奖牌,居然可能是买来的。这或许会令不少食客感到意外。但这样的现象,在餐饮界其实早就成为公开的秘密。
买奖牌行为背后的商家心理其实并不难理解。他们未必都相信在自家店内多挂几个奖牌生意就一定更好,但既然大家都买了,不买似乎就显得另类。于是,可能多数商家就不得不被裹挟到这种“买奖牌”的风潮里。
但是,这种风气有害无益。一方面,此举不但构成虚假宣传,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也在客观上有不正当竞争之嫌。毕竟,还是有部分商家是靠实力拿奖牌,如此一来可能就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后果;另一方面,这种需求的存在,也催生了各种专门卖奖牌的“山寨组织”。按照规定,名称中带有“中国”字样的各种社会团体,必须履行登记、备案手续。但从记者调查来看,那些常见于各式奖牌上的社团,基本上都没有在民政部门备案,大概率不过是专门敛财的“山寨”社团。因此,这些几乎泛滥的奖牌,未尝不是对山寨组织的一封举报信,也启示相关治理还应该加大力度。
客观说,餐饮界发放奖牌、挂奖牌的做法,其实是特定年代的产物。因为在前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对商家的评价渠道不足,行业组织的背书就显得更为重要。但是,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任何一家餐饮店的服务、口味到底如何,基本上都能在网上第一时间查询到,尽管这种用户评价也可能存在造假的可能性,但还是比单纯的一块“牌匾”更具参考价值。明确这一点,其实餐饮行业完全可以有更大的勇气去抵制这种买奖牌、挂奖牌的风气。
事实上,对于习惯了查看网络评价的年轻消费者来说,一家店的奖牌挂得越多,越可能起到反作用。因为它意味着这家店还是过于依赖来路不明的“行业组织”“协会”的评价,反倒可能忽视消费者的直接“打分”。这样的商家,其实很难真正赢得市场。应该看到,即便不论那些买奖牌的店家,近些年,一些公认的“老字号”品牌,也屡屡陷入“翻车”的尴尬境地。说到底,奖牌再多,资历再老,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跟上市场的需求变化,消费者都不会“买账”。
一句话,那些一个比一个“唬人”的奖牌可以买,但消费者的口碑终究买不来。在今天,能够拒绝这种跟风买奖牌,或者说真正把消费者的评价放在第一位的店家,更值得尊重,也才有可能做得更大。
原载《光明日报》
新闻推荐
智能手机时代,APP数量多如牛毛,很多开发者希望通过提升自家产品的排名来吸引注意力、提高下载量,于是不少人打起“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