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评论丨破除数据垄断,数据上链或是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12-30 01:44

余维仁(陀螺研究院院长)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会议强调,要完善平台企业垄断认定、数据收集使用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规范。要加强规制,提升监管能力,坚决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深入,数据已经成为与资本、劳动力、技术并列的生产要素。互联网平台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往往会设计各种激励用户下载应用,收集用户的行为数据,甚至借助资本的力量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从而掌握了大量的消费行为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的积累量是平台的核心竞争优势,由于缺乏数据共享的动力和机制,往往会形成“数据孤岛”。随着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破除“数据孤岛”已经刻不容缓,这方面区块链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数据孤岛”已经成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一大障碍

PC时代,标准浏览器下用户可以无障碍访问任何内容,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的日子并不好过。由于每个App都是独立的信息孤岛,每个产品和场景彼此之间是独立分开的,相互之间的访问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很多拥有优质内容的平台也选择不对搜索引擎开放,特别是当那些主要的内容发生平台都直接或间接隶属于某个互联网大平台时,这就会变得更加明显。

产品经理都知道,好的应用不是程序员设计出来的,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数据对于产品的功能完善至关重要,因此,“数据孤岛”是导致目前市场格局固化的重要原因。数据孤岛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是缺乏数据共享动力。大多数机构认为数据是战略性资源,意味着客户资源和市场竞争力,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机构往往将用户数据视为自己的财产,不愿与其它机构共享。

二是缺乏数据共享交换协同机制。目前我国数据协同的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各机构自行建设,按照各自的模式进行数据的收集、统计、整合、分享,数据标准和数据接口不一,难以进行互联互通,阻碍了数据的开放共享。

三是缺乏针对隐私数据的隐私保护机制。金融数据涉及用户个人隐私或机构商业秘密,在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欧盟的GDPR法规中,均提出对隐私数据的保护,传统的数据共享基于业务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互传,因未经数据所有者许可而存在法律风险,在没有相应隐私保护方案的情况下机构不敢贸然进行数据共享。

区块链打破“数据孤岛”,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关键,数据开放是基础,数据安全是保障,数据共享是发展高质量数字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需要加强对数据的安全保护和合规共享。而区块链技术先天拥有的传递信任和价值、重构价值体系与秩序规则的能力,在促进数据价值转化、凝聚数据共识、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推动打破“数据孤岛”效应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传输和存储系统:从技术上来讲,区块是一种记录交易的数据结构,反映了一笔交易的资金流向。区块链的数据存储在区块中,每个区块由区块头和区块体组成,所有区块按照时间戳的先后顺序形成链式结构,使得所有上链的信息都具有追溯性。很多企业面临的“信息孤岛”问题就是因为数据存储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各家系统之间不能交互实现数据的实时传递。

公共账本、共识算法和激励等机制确保了信息的公开透明:P2P网络(对等网络),又称点对点技术,是没有中心服务器、依靠用户群交换信息的协作网络。透过所有节点共同维护一个公共账本保证各节点信息的实时同步,确保了网络中信息透明。通过激励和共识机制自动同步各方记账细节和标准,确保网络各节点收到的信息可靠且相同,同时智能合约监控和执行流程保证可靠性创造出非常适合互联网用户的真实、可靠、一致环境。

加密技术和穿透式监管保护了用户隐私:区块链的加密技术,可以让分布式存储的数据点到点加密传输,最大程度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同时在具备区块链技术底层的经济活动中,监管者以“监管节点”“观察节点”加入被监管机构的联盟链中,即“嵌套”入链条,节点具有获得全链所有实时信息,最后达到业务各方单点记账、全网广播、监管者实时接收全部广播信息并根据业务逻辑和实际情况采取实时监控或实时固定合规证据,事后监管的方式。穿透式监管依托于区块链可以落实到主体、行为、流程等各个关键环节上,从而实现数据的高效治理。

目前进行的数字化目的是在现实物理世界之外建立一个数字孪生体,通过这个虚拟世界来完成对资源的高效配置。如果把当前的数字化和前几年进行的城市化进行类比,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就相当于建设高楼大厦,那么5G+区块链等网络设施就是水电气等生活设施。“高楼大厦”是居民进行生产生活的载体,而“水电气”等生活设施则满足了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根据前瞻研究院的预测,到2025年 ,中国新基建细分产业中,区块链的产业规模将达到389亿元。随着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区块链支撑数据要素发挥价值的作用将日益凸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余维仁 编辑:陆跃玲)

新闻推荐

评论丨RCEP签署后中日韩自贸区还有多远?

刘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RCEP协议签署后,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值得期待。尽管应对全球疫情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