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融资“闸门” 挤掉房地产泡沫 ■ 徐海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从2021年1月1日起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定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两条高压线”。
为什么会对房地产贷款占比设置上限?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达到48.83亿元,同比增长12.8%。房地产相关贷款已经占到银行业贷款的39%。此外还有部分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以及表外贷款流入房地产。房贷的高占比抽走了实体经济的资金“血液”,更带来潜在的金融系统性风险,房地产泡沫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所以,限制房地产贷款规模与占比,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房地产市场波动的能力,挤掉房地产泡沫,按住“灰犀牛”风险,是当前宏观调控的迫切需求。
此前,2020年8月,住建部、央行曾召集12家房企召开相关会议,“三道红线”监管正式被抛出。所谓“三道红线”指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如果说“三道红线”是从资金需求端对房企的规模扩张进行控制,那么这两条“高压线”就是从资金供给端对银行授信进行约束,避免信贷过度流向房地产。
“三道红线”、“两条高压线”等调控政策,传递出防风险、稳市场、“房住不炒”的坚定信息。房子的基本功能应该是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而不是成为撬动金融的“杠杆”。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有望“刹住”房企疯狂拿地,盲目扩张之风,有利于房地产去金融化。引导房企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与品牌,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居住体验与配套资源,同时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也有利于金融业资金血液回流至实体经济,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新规实施后,房贷增速有望回归平均水平,这意味着新增贷款资金更多地流向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在后疫情时代,对实体经济尤其是科技创新、绿色环保、“三农”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不仅及时而且非常必要。值得注意的是,金融机构在投放信贷时,不仅在贷前审核中做到合法合规,还应该关注资金流向,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借着实体经济的“壳”,把资金又转到房地产上。
对资金需求端和供给端进行监管是长效机制。通过“三道红线”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实施,积极引导房地产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优化金融机构的信贷结构,持续加大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保障金融体系安全行稳致远。
新闻推荐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提醒,2021年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可能存在“宏观很好、微观不好”的现象,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