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2021 跟进口洋垃圾说拜拜

华商韬略 2021-01-14 11:37

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改委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从2021年1月1日起,将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2021-01-14 11:09· 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 杨 凯

2021年1月1日起,洋垃圾全面禁止入境。

一边是国内各大城市垃圾围城,一边是源源不断从海外进口洋垃圾。

中国为欧美国家的环境问题买单了近40年,世界第一垃圾进口大国的帽子是时候摘下了!

01、欧美慌了

“如果加拿大再不把走私到菲律宾的滞留垃圾收回去,我就包船把垃圾运到加拿大的海滩上。”

2019年4月,菲律宾和加拿大因为洋垃圾问题吵翻天。怒火中烧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给加拿大政府下达最后通牒。

最终,加拿大政府无奈妥协,自费运走了堆积在菲律宾港口的69个垃圾集装箱。

原本,这些垃圾是要运往中国的。

2016年,中国是加拿大最大的垃圾出口国,接收了加拿大近一半的废品。

直到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开始逐步禁止洋垃圾入境。加拿大才转而将垃圾运往菲律宾等其它国家。

2016年至2018年,加拿大对中国塑料垃圾出口量下降98%。

不只加拿大,中国政府的一纸禁令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风暴”。

美国慌了。

美国媒体报道称:“没有中国买家,美国西北部的"回收品"成了垃圾。”

在美国各洲,数以千吨的回收材料被送到垃圾填埋场。美国最大的废品管理公司之一“共和服务”副总裁皮特·凯勒说:“突然间,在街头收集的废品没有地方可去了。”

在此之前,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回收垃圾出口国,美国每年出口垃圾约2200万吨,其中大部分流入中国。2016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约1600万吨垃圾。

英国慌了。

英国回收协会董事长西蒙-埃林对《卫报》表示:“过去20年我们一直依赖于把废塑料出口到中国去,现在大家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

在此之前,英国每年要向中国出口约50万吨垃圾,占垃圾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二。

环保机构绿色和平组织的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英国船运到中国的废塑料超过270万吨。

整个欧洲,有超过700万吨垃圾无处安放。

澳大利亚也慌了。

2018年4月, 澳大利亚某电视台节目深度调查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后,澳大利亚的垃圾回收状况,结果令人震惊:全国的塑料废物开始堆积;垃圾回收系统濒临崩溃;澳大利亚已经快被垃圾淹没了……

垃圾问题甚至引发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作为全世界人均产垃圾量第二高的国家,澳大利亚平均每人每年制造垃圾达1.1吨。其中大部分可回收垃圾卖给了中国。但政府不敢告知纳税人。

在此之前,澳大利亚政府将这个秘密隐瞒了数十年。

……

情急之下,欧美国家开始合力声讨中国政府,试图中止禁令。

一时间,骂中国“自私”的声音甚嚣尘上。

2019年3月,美国在WTO会议上怒斥中国:

“中国的"禁废令"对全球的供应链造成了根本性的破坏,使废旧材料无法得到重新使用和妥善处置,这违反了WTO成员的义务,应该立即停止实施相关政策,回到原来的标准。”

欧盟国家也随声附和:

“你们的政策,严重污染了其他国家的环境!我们要严厉谴责,直到你们重新接收这些垃圾!”

他们显然低估了中国拒绝洋垃圾的决心。

中国政府不但顶住压力执行禁令,而且开展“蓝天”行动,压打洋垃圾走私。

2020年,作为禁止洋垃圾入境的收官之年,成果显著。

截至2020年11月15日,我国固体废物进口总量为718万吨,同比减少41%;相比禁令颁布前的2016年(4655万吨),下降了约85%。

2020年11月25日,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发改委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从2021年1月1日起,将全面禁止进口“洋垃圾”!

02、最大垃圾回收国

中国进口洋垃圾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

当时,工业原料匮乏、成本高昂是制约中国发展速度的一大拦路虎。

经过简单处理就能成为工业原料的洋垃圾,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替代品。

废弃塑料,摇身一变成了手套、衣服、雨伞,一年可以节约3000万-4500万吨原油;废弃电子产品则可以提取出大量金、银、铜、铝等贵金属,且成本低廉。

从国外进口的塑料、纸张、橡胶制品和金属等固体废物,很快成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原料来源。

中国需要工业原料,而发达国家因为垃圾处理成本高昂和环境压力亟需将海量垃圾送出去:将垃圾出口不但不用承担垃圾处理费,还能创收。

中国顺理成章地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垃圾回收站。

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16年的20年间,中国的年垃圾进口量翻了十倍,从450万吨增长到超过4600万吨。

2015年,中国进口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洋垃圾,包括全球22%的废钢、57%的废塑料、31%的有色金属废料、51%的废纸和28%的电子废料。

进口洋垃圾曾是门一夜暴富的生意。

巅峰时期,进口并处理洋垃圾的利润率超过400%:一吨洋垃圾成本约1000元,分离一吨废纸可以卖2000元、分离一吨塑料能卖7000元……

中国第一位女首富张茵,就是靠回收加工洋垃圾发家的。

1985年,27岁的张茵怀揣3万元到香港创业,做废品回收生意。

通过从美国回收废纸,她仅用6年时间就成为香港的“纸箱女王”。2006年,张茵以260亿身家成为中国第一位女首富。

暴利的洋垃圾回收一度成为中国一些沿海城镇的支柱产业。比如全球最大的电子废弃物集散地广东贵屿、全球最大的废塑料集散地河北文安、全球最大的洋垃圾服装批发中心广东碣石。

以广东贵屿为例,鼎盛时期全镇有10多万人从事电子垃圾回收。1000吨电子垃圾能拆解出300吨铜,一个家庭小作坊一年就能赚上百万元。一个小镇,靠回收电子垃圾,一年就能出产10多万吨铜,创造经济价值数十亿元。

庞大的铜产量,令贵屿的垃圾回收产业,甚至一度可以直接影响国际铜价的走势。

然而,“所有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以塑料垃圾为例,理论上最大回收率是85%,无法回收的部分或掩埋或焚烧,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污染。

而且,洋垃圾中,往往还掺杂着为数不少的高污染垃圾与危险性废物。

这些以洋垃圾为核心的庞大产业链,无一不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

除了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集散地之外,广东贵屿还有一个著名的标签——“血铅镇”和“癌症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2002年,当地卫生院对其中一条村全村学生的身体检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中小学生患有呼吸道疾病,另有5个学生被证实患了血癌。

2014年8月,汕头大学医学院调查显示,重金属已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空气和水源,儿童血液内的铅含量严重超标。

广东省东莞市远丰村,自1995年起成为洋垃圾集散地,而后大批村民因癌症死亡,被媒体冠以“癌症村”的称号。

这些都是中国作为全世界的垃圾回收站,付出的沉重代价。

从全世界收集垃圾,再将制成的工业品发往全球,进口洋垃圾曾是“Made in China”的重要一环。

正如英国媒体描述的,“从中国到英国的集装箱货船载满了各种中国制造,而这些船只在返航时却被英国的各种废旧物品和回收垃圾填满。”

看似两厢情愿、各取所需的洋垃圾进出口贸易背后,是西方国家对中国长达几十年的环境与经济的双重压榨。

03、垃圾围城之压

1983年,北京曾经爆发过一次严重的垃圾危机。

当时,北京市政府做了3次遥感航拍,发现在今天北京三环和四环附近的垃圾堆积成山。50平方米以上的垃圾堆高达4700多个,50平方米以下的更是不计其数。

时隔二十多年,2008年,纪录片《垃圾围城》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北京垃圾问题的关注。

片中,来自河南、河北、四川的10多万拾荒大军聚集在北京周边四百多座垃圾填埋场里,构成了北京“七环”的震撼影像。

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产生生活垃圾924.77万吨,平均每天生产2.5万吨,垃圾处理缺口超过40%。

填埋和焚烧处理是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2017年,北京填埋的生活垃圾超出负荷15%。

而据《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社会成本评估报告》测算,每年北京市因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可能致癌人数之和达到241人。

北京的垃圾围城并非个例。

上海每天生产生活垃圾2万吨,4天的垃圾量,就能堆出一幢420米高的金茂大厦;广州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多达1.8万吨;杭州3年的生活垃圾,能填满西湖……

这还只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数量更加可怕。以上海为例,2016年建筑垃圾申报总量接近8000万吨。

事实上,中国从2004年便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生产近10亿吨垃圾,其中生活垃圾约4亿吨,建设垃圾5亿吨,并且仍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递增。

住建部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被垃圾包围,四分之一的城市已没有合适场所堆放垃圾,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堆存量已经超过80亿吨,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80万亩。

提前20年填满封场。

大中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甚至催生了一条黑色产业链:倾倒垃圾。

上海的垃圾倒江苏、深圳的垃圾倒于都、杭州的垃圾倒芜湖、东莞的垃圾倒肇庆、乌镇的垃圾倒凤台……即便滥倒污染物最高面临20万元罚款,但暴利还是让类似案件屡禁不止。

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和世界第一垃圾进口大国的双重身份堪称魔幻。

一边是国内各大城市垃圾围城,一边是源源不断从海外进口洋垃圾,这无疑让中国的环境压力加倍。

既然垃圾回收有利可图,且从业人员庞大,他们为何不选择更易得的国内垃圾,而去大费周折进口洋垃圾呢?

因为中国没有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这极大增加了本土垃圾回收处理的难度和成本。不划算的生意没人愿意做。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97%的城市垃圾无法处理,只能堆放或填埋,中国城市因垃圾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250亿到300亿元,若回收利用,本可以创造出2500亿元以上的产值。

不过,自全国46个试点城市推行垃圾分类以来,成果显著。

以上海为例,截至2019年11月,全市每天分出可回收物比2018年12月增长3.7倍,分出湿垃圾增长近1倍,分出干垃圾减少38%,分出有害垃圾增长13倍;全市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从15%提升至90%。

资源回收方面,全市每天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量从2018年12月的1.4万吨提升到2019年11月的2.1万吨,增长了50%。上海市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想要根治中国面临的垃圾围城问题,就必须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和禁止洋垃圾入境两手抓。

对中国而言,洋垃圾,非禁不可。

04、“谁产生,谁处理”

禁令颁布后,国内有一种声音认为:进口洋垃圾产业链庞杂,牵扯数十万人的生计,禁止洋垃圾入境后,这些人该怎么活?

这显然是多虑了。

以广东碣石为例,2018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清理后,3279间相关门店被清除,3017间储存、加工、经营旧服装的棚寮被拆除,超过6000吨旧服装被销毁,洋垃圾产业链几乎从这片土地上消失。

没了洋垃圾的产业依赖,反而激发了这里的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旅游业、五金产业园、美食城等应运而生,更加多元的经济体系迅速搭建起来。

禁止洋垃圾入境,或许会成为中国制造业和产业升级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同时,随着国内垃圾分类回收试点的逐步推进,解放出来的资源再生企业迎来一波新机会。

据报道,中国此前约有1200家工厂进口外国塑料垃圾,如今三分之一改行,三分之一转迁到境外,三分之一从事国内废塑料再生利用。

困扰中国许久的垃圾围城问题有望得到极大缓解。

短期来看,欧美国家因为中国的垃圾禁令饱受困扰。

由于过分依赖垃圾出口,欧美国家的本土垃圾处理能力非常有限。以美国为例,固体废弃物的本土回收率大约只有10%。

但从长期来看,这将倒逼其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全球生态安全。

事实上,将垃圾出口到发展中国家不过是“掩耳盗铃”,利用经济优势将污染转移。站在全球视野来看,并不能真正缓解生态问题。

英国的一个科学调查团队,曾对地球上所有人制造的垃圾总量进行统计,最后得出的结果是:30万亿吨。

而且垃圾总量仍在持续增加。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数亿吨塑料废弃物中,只有约35%进行了回收,约12%进行了焚烧或裂解,剩下超过一半则在自然中积累,包括46%进行陆地堆积或填埋以及7%流入海洋。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之间,垃圾正在堆积起一块“新大陆”。据测算,这个巨大的垃圾岛,面积已经达到1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英国。

如果继续放任下去,借由垃圾出口的方式逃避责任,转移矛盾,只会加剧地球的生态破坏。

紧随中国之后,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对洋垃圾关上了国门。2019年,印度禁止进口塑料废品;泰国宣布,2021年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把加拿大的洋垃圾退回……

全球范围内,固体废弃物的属地化处理正在成为主流,“谁产生,谁处理”是大势所趋。

电影《流浪地球》中说:“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灾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生态安全,与全世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欧美国家,是时候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了。

新闻推荐

“需求+国产替代”双轮驱动消费电子产业有望迎来新发展周期

面板“双雄”不“熊”了。1月12日,TCL科技TCL科技涨停,京东方A大涨9%。TCL、海信、石头科技、韦尔股份等公司此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