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人来人往】“编舟”以渡人

安徽工人日报 2021-03-25 07:25

几年前看过一部日本电影,讲的是一群人花费15年时间编纂一本日语辞典的故事。两个多小时的片子有点闷,概括起来,就是年轻人编成中年人,中年人编成老年人,最后辞典成功出版。没有至暗时刻,也没有高光时刻,影片中的人,似乎只是将此作为度过生命的方式。

关闭播放器后,我拿起案头那本《现代汉语词典》,把印着长长的参与编纂者名单的那几页仔细看了看。从当学生到当记者编辑,这是手头必备的工具书,可此前我却从未想过它是如何产生的。

我猜测,接受丹参多酚酸盐粉针静脉滴注的无数患者也极少会去想,这名字拗口无比的药到底是怎么来的。更何况,药瓶上又不会印着宣利江及其团队成员的名字。

新药研发花了13年,药品上市后的产业化攻坚又花了不止13年。一个拇指大的药瓶,是宣利江度过大半生命的方式。考虑到这其中还有极高的失败风险,宣利江的选择在当今一些人看来有些不合时宜。

有时我会觉得疑惑,明明人均寿命在不断延长,为什么人却“老”得越来越早。30岁即是“中年”,35岁没事业有成、财富自由就算“混得失败”。

有人说,只有先焦虑先追逐,后期才有资本从容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事实上,大多数的焦虑之后是新的焦虑,大多数的追逐之后是新的追逐。

德国哲学家奥根·赫立格尔在一本名为《箭术与禅心》的书里记录了自己学习箭术的过程。从一开始,师父就告诉他:“真正的箭术,是无所求的,没有箭靶。”为这一句话,赫立格尔练了5年多。一天,他射出极好的一箭后,师父对他说:“现在,弓弦终于把你切穿了”。

宣利江一定也被丹参“切”穿了。

他把研发成功归结于“缘”,毋宁说是一种“禅”。花了近30年时间研磨、解析丹参,功、名、利、成本与回报乃至对成败等执念早已不存在,人、仪器、原料、辅料则融在一起无法分开,也无须分开。

开头提到的那本辞典名为《大渡海》,电影名是《编舟记》。

在任何一个时间维度里,人生不过是在茫茫大海上漂浮一程。若能“编舟”以渡人,无论是何种形式、耗费多少力气、最终实现多大规模,足矣。

新闻推荐

去年净利近乎腰斩,沙特阿美仍坚持派息750亿美元

记者|彭强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下称沙特阿美)去年净利润同比近乎腰斩。当地时间3月21日,沙特阿美公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