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到了收割期?
街谈
和涨价后要赴美上市的共享充电宝巨头怪兽充电一样,不出意外的话,哈啰出行将会成为共享单车海外上市的第一股。而不少人注意到,最近哈啰单车计价规则有了变化,如果不买月卡的话,单车价格最高可以涨至4.5元/小时,美团和青桔单车的计价规则也有调整,一个字:涨。实际上,这早不是共享单车第一次涨价,早在2019年共享单车几大寡头的单次使用价格就超过了公交车票。出行成本陡增的同时,一边在小黄车(OFO)排队退押金,一边找现时共享单车的优惠,成为用户的常态。
涨价似乎成了共享经济的普遍现象,共享充电宝近来涨幅更惊人,已从之前半小时免费或每小时1元,猛涨至最高每小时4元,要是忘记还,单日费用远超单个充电宝市价。当然这里面也有要向商家缴纳不菲的入场费、要被高比例抽成等原因。涨价并非不可理解,做生意的哪有不想变着花样赚钱的,但超过合理范围,并且顶着用户一片吐槽和反对声肆意大涨,不得不令人质疑其“先烧钱抢占市场,后涨价收割”的套路,难道共享经济已经到了“收割期”?
从共享单车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颜色不够用”,到多个大城市共享单车“坟场”图片被曝光,哈啰单车等寡头可谓是从商战“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枭雄。按理说现在开始“收割”,也不能说不对,背后的各路资本投下去,一路煎熬,都在等着这一天。但与共享单车“共享降低成本”的出发点相对照,不禁令人诧异。同时,这些寡头选择直接对最广泛的刚需用户加价的方法,虽然最直接,但也恰恰是最不合理、吃相也最难看的一种做法。这也说明迄今为止,各共享平台仍无能力或者无暇顾及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如同当初用价格战和疯狂渠道布局来抢占市场份额,靠的并非高精尖科技。
包括共享单车在内的分享经济,当初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就是因为其可以用较小的交易成本利用闲置资源。凡有人在,皆有剩余;凡有剩余,皆可共享。这一新经济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具操作性和变革性的手段。有望缓解能源、环境危机难题,即通过共享,来大规模地提高生产要素及物品的流通和使用率。如今季卡不打折得近百元,再怎么优惠组合,也得两百多元一年,足够买一辆新车。这是要把用户往自己买单车、随身带两块充电宝的路上逼?
更为令人无语的是,时至今日,共享单车市场应当说好不容易尘埃落定,玉宇澄清之时,多数重点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开始进入有序、规范发展阶段,从信用免押金到App强制规范停车区域,可以说终于迎来了市政监管、用户与平台都希望看到的局面。无奈最先跳出来“迎接”用户的,却是简单粗暴、陡然飙升的用车价格与全然消失的优惠,这使得当初拿出极大的热情与开放的心态尝鲜,扶这些共享单车企业上位,助其创始人杀入富豪榜的千百万普通用户,此刻不禁感到一阵心酸,也给历经艰辛回归正途的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又平添了一份不确定因素。
企业急着赚钱,投资人盯着上市,其他相关者乐得额外增收,各方看上去都得了好处,但都逮着客户一方利益来薅,不知道可以薅到几时?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用户消费习惯,很可能就会被相关利益方联手毁尽,到时候会好意思喊无辜么? □蒋光祥
新闻推荐
“骑手跑腿买7道菜仅1道是正品”一事持续引发舆论关注。3月22日,饿了么回应称,平台已联系消费者提供先行赔付,已停止该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