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最爱的算命项目 星座和塔罗牌输给了它
无论是在马路上,还是在寺庙附近,我们或多或少都眼见耳闻过算命占卜的“大师”们。
隐蔽的屋子、天桥上的小摊、神秘的《易经》图谱,是很多人对算命的印象,不过现在,你跟“大师”之间的交流,只需要一部手机。
互联网算命这事儿并不新鲜,毫不夸张地说,在某搜索引擎上打下“免费算命”四个字,相关结果多达 6 千万个。
昔日的街头算命先生,如今已经转战线上,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春。这里面甚至还有看面相的“AI 算命”,分分钟就能生成一篇比你毕业论文还长的命理分析报告。
有多少年轻人算过命?玄学的背后有多少生意?热衷于算命背后又是什么心理?
年轻人怎么开始悄悄算命了
以前的算命先生,拥趸总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人,但其实,年轻人也开始算命了。
为了探究年轻人如何算命,不久前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发现有接近 80%的被调查者提及自己有过算命行为,其中有九成参与算命的年轻人接触过互联网算命平台。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刚开始记事的年纪就被父母或长辈带去算命,这也是许多年轻人的算命“启蒙”。根据我们的调查,参与过线下算命的人中,超过四成的人都是“被父母或亲人带去参与”的。
“如何看待男朋友的妈妈要去给我俩算命?”
“如何看待家里人为你算命的问题?”
“我爸花了一万块帮我算命,怎么看?”
知乎上这类问题也不少见。我能怎么看?如果非要算一卦,我当然更愿意躺在床上用手机看啊!
比起被带去算命先生那里当面算上一卦,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年轻人更习惯拿起手机在网上测一测。在年轻人中,有过线上但从未有过线下的比例为 37.82%,远大于只有过线下算命的 7.09%。
参与调查的人中,有六成是通过微信或朋友圈等人际分享的方式进入互联网算命平台。近几年算命行业的火爆,说是乘了社交媒体网络的东风一点也不为过。
有趣的是,年轻人虽然认为“封建迷信不可取“,但还是忍不住算上一卦。
在我们的调查中,64.01% 的人既参与过算命又劝诫过长辈,还有 34% 的人一边劝诫长辈,一边为算命花钱,“我算过命,我占过卜,我甚至还花过费,但我真的是个抵制封建迷信的好孩子!”
八字、星座、面相……当代人算命的姿势,我赌你十个指头肯定数不过来。当然,最受欢迎的算命流派你肯定不意外。八字算命、星座罗盘和塔罗牌占卜是“大众之选 Top3”,放在算命界,都得被称为“显学”。
而年轻人最青睐的,还是星座罗盘与塔罗牌占卜。30岁以上有过星座罗盘和塔罗牌占卜经历的人数占比为 41.29 %,而 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到了 62.05%。
如此看来,算命这事,外来的和尚也会念经。对比起周易八卦、六爻占卜、紫微斗数的稍显晦涩,占星术的轻松易懂成为了优势。
至于塔罗牌,除了有炫酷的色彩和卡图,它还更加“有求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连“我早上该喝牛奶还是豆浆才能确保考试一切顺利”这样的问题都可以获得具体的“指点”。
玄学的生意经,到底有多少赚
按理说比起老几辈的人,青年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对未知现象也更能理智看待,但为什么他们还会痴迷于算命,来解决自身遇到的困惑?
算命作为一种卜筮活动,其心理动力来自于人们对未知和风险的不确定感、焦虑感。
正如斯宾诺莎在《神学政治论》中所说:“人们常常陷入法则全然不起作用的各种困难之中。”很多东西是不确定性的,“所以,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显示出随便信奉某种东西的倾向。”
在现实中,有太多事情会给人带来焦虑感了。当代人都为了什么算命?年轻一点的人更多为求爱情,为求学业,渴求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年长一点的人更多为求事业,为求风水,希望财富能够更上一层楼。
现在的年轻人,轻易就可以看到网络红人们一夜即暴富,平地起高楼,而自己却在一亩三分田里,不想一眼就能望到头。
同时,主张个人情感为先的现代婚姻恋爱模式也让他们倍感焦虑。
某视频网站下测情感的视频号下的高赞评论
有需求就有生意,否则也不会有“算命先生”“命理师”“占卜师”等职业。根据我们的调查,一半左右的人都舍得为算命掏钱,少则 50、100 元,多则上千也很常见。尤其是线下算命,面谈式的固定模式基本都会让有求者掏出钞票,从不花费的人占比仅为 24.2%。
线上的算命,你想要一分钱不花,当然也可以做到,算命平台照样会给你一席简短的预测,不过如果想要看完整的,就是另外的价钱了。
除去这种诱导式的“查看收费报告”,在电商平台上,也有很多算命的“师傅”,他们的价格区间在30-2000元不等,最炙手可热的店铺,一个月就有超过 5 万单的生意,至少月入 150 万。
线上算命的产业体量和盈利模式绝不仅仅止于“咨询大师解惑”这么简单。在互联网的土壤下,线上算命平台对于消费心理的把握和产业链的延展超出你的想象。
互联网上占卜师们坐拥数万粉丝进行“远程算命”,在某视频网站,热门的塔罗牌占卜视频点击量就超过了 200万次。
从某些占卜博主公开发布的招聘广告你也能看出来,他们深知在这个流量就是黄金的时代,在现有规则内玩转流量市场或许比玩转占卜之术要来得更加重要。
占卜博主公开发布的招聘广告
距离算命大师,你还差一步
算命能有这么大的市场,当然是因为有人信。
在我们的调查中,51.3% 的人对算命结果“将信将疑”,其次是“视当次结果而定”,占比28.3%,完全不信的人仅占 17%。
但是,如果你想拿“算命大师”的头衔忽悠夏洛克·福尔摩斯,他会滔滔不绝地给你讲起“巴纳姆效应”。人们极易受到诱导,把那些模糊、笼统、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描述当成是对自己量身定制的、独一无二的描述。
学会这一招,成为算命大师再也不是梦。我摊牌了,其实我也是个“算命大师”,我能穿越屏幕洞察你的心境。你还别不太信,我先小露一手描述一下你本人的性格:
1、你时不时会严重怀疑自己是否做了正确的决定。
2、你向往一定程度的变化与多样性,当受到约束与限制时会变得不满。
3、你以能够独立思考为荣,若别人的说法缺乏令人满意的证明便不接受。
4、你觉得对别人太过坦诚地剖白自我并不明智。
5、你有些时候外向开朗、乐于社交,另一些时候内向矜持、不事张扬。
6、你的有些愿景可能不太现实。
7、安全感是你人生的一大目标。
这就是巴纳姆有名的实验,这项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收到了对自己性格非常贴切的描述。仔细思考一下,这些描述都是“很容易正确的废话”。
我们在某算命软件上随机输入性别、姓名、生日,在出来的测运报告中,笼统描述人性格的多个词,例如“热情”“心性自由”“拥有智慧”等都重复出现。
而且,测运者被要求提供的个人信息越多,就越会相信反馈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据我们统计,为了得到更准确的预测,有 83.9%的参与者输入过自己的真实信息。
其次,“虹式话术”也是“算命大师”们常用的手段了。他们会尽量在一句话里把正反两方面的可能性都覆盖到,从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1]:
“你有些时候外向开朗、乐于社交,另一些时候内向矜持、不事张扬。”
“你在不少时候挺安静内敛的,但是一旦真正活跃起来的话,你也不介意成为众人的关注焦点……”
可是有人就是命理玄学的忠实信徒,“幸存者偏差”效应在算命领域尤为明显。
上到某知名企业家公开说“我迷信风水”,下到小老百姓看生辰八字,算命这件事情真的经久不衰,但无可否认的是,在中国的语境里,算命逃脱不了“封建迷信”的标签。
在我们的调查中,很多人也知道算命并没有什么科学性,选择算命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有时甚至还可以慰藉一下心灵。
如果真有人对于算命测运虔诚无比,当他祈愿时,他想的肯定不会是“上天啊,有一个罪孽深重的灵魂渴望您拯救”,而很可能是“老天爷啊,我基金全压白酒上了,来个逆风翻盘吧!”
要是结果不好怎么办?大不了再测一次嘛。
参考资料:
[1] 林垚.(2019).“算命”是如何骗人的. 同舟共进(04),87-88.
新闻推荐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扎实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各项工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