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汽车头条> 正文

“减碳行动”时间点已定,路线图正酝酿,车企纷纷响应,不过 “碳中和”,并非“一电就灵”

广州日报 2021-03-25 13:48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路上”汽车制造工业也会产生碳排放。梅赛德斯·奔驰的未来概念车。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邓莉

年后,碳中和正被各行业高度聚焦。记者留意到,随着多家车企2020财报出炉,不少车企首次在财报中明确规定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表。对于“碳中和”这个新鲜热辣的词汇,要实现毕竟难度不小。

那么,汽车产业到底如何实现“碳中和”?被赋予实现汽车碳中和“强有力手段”的纯电动汽车,是否能肩负起这份历史使命呢?

减碳:

须啃下汽车这“硬骨头”

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成为汽车行业热议的话题。广东、上海、北京等多个地区纷纷明确碳排放达峰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或非易事。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长,道路交通的碳排放增长速度处在较高状态。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的数据显示,2005年~2017年,我国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占比从8%增长到10%。其中道路运输带来的碳排放额最高,约占整个交通行业的75%。

另据公安部统计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81亿辆,已有70座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无疑,汽车已成为实现碳中和的“硬骨头”。

我国提出碳中和目标时间,最直接的冲击是车辆排放方面,势必将受到严格监管。虽然国内各城市实现碳中和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但对于车企至关重要的一二线城市的时间点必然会更为提前,简而言之,留给车企的时间并不多,约束车企加速电气化转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将不止是双积分,未来,碳税、碳排放超标罚款等更为严苛的政策都将接踵而至。未来十年、二十年各大车企逐步禁售燃油车的消息,不再是空穴来风。

汽车的“碳中和”之路,并不好走

目标很明确:

多家车企和供应商响应

记者留意到,近期越来越多的车企在财报中,明确提出各自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下的战略调整措施,不仅包括大众、日产、宝马、戴姆勒、保时捷、现代、特斯拉等跨国车企,也包括了吉利、长城等中国汽车品牌,以及博世、大陆、米其林等重要的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设定,正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变。近日,工信部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上表示,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汽车产业的实施路线图。可以说,“碳中和”已成为车企发展转型绕不开的目标。

各车企“碳中和”时间表

日产汽车:计划到2050年整个集团的企业运营和产品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在2030年代初期实现核心市场新车型100%的电动化。

大众汽车集团:致力在2050年前通过全产品生命周期的碳减排实现碳中和。

特斯拉:将通过本地化生产、完善充电网络等措施,助力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

奔驰:计划到2039年将停止销售传统内燃机乘用车,届时其旗下所有乘用车将实现碳中和。

保时捷:争取在203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目标。

宾利:2019年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车企,得益于豪华车的手工打造且产量低等天然优势,同时宾利通过斥巨资建太阳能发电停车场、购买相关机构的碳信用额的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才得以实现。

纯电车?

使用时减碳,制造时“费碳”

发展新能源已是汽车行业的共识,但也有少数声音质疑:动力电池在生产和回收过程有大量碳排放,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是否为伪命题。确实,纯电动汽车的制造工厂、物流、充电电力来源及电池最终回收等,都要算到碳排放中,要实现碳中和考验的是企业对控制汽车从生到灭的全生命周期。

《中国汽车低碳行动计划研究报告(2020)》的研究显示,按生命周期15万km计算,纯电动乘用车生命周期碳强度比传统汽油车低26%,在使用阶段碳排放比传统汽油车具有明显优势。但在制造阶段,一辆产量较高的A级纯电动汽车比汽油车高5.2tCO2/辆。这意味着纯电动的减排有滞后期,单纯通过部署纯电动汽车与汽油车的比例以实现碳减排是不够的,甚至还可能增加排放。中汽数据绿色低碳研究室研究指出,对于汽车产业的碳中和,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共同推进电动化进程。如加快汽车供应链低碳转型,尤其是动力蓄电池,以此降低纯电动汽车制造阶段碳排放量;同时推动智能交通建设,提高纯电动汽车的年行驶里程等。

氢燃料?

今年,氢能源“从0到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认为,在商用领域氢燃料等清洁能源的应用和推广需同步进行,未来氢燃料或成为“解碳”关键。

2020年9月21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同时多个地方政府明确发布了相应的氢能补贴政策。中汽协预判,2021年将成为氢能源汽车产业“从0到1”的关键一年,产业和相关龙头公司有望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

智能网联和AI大数据?

打破信息孤岛,加速数据融合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显示,到2025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要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同时要在2030年实现汽车产业甚至整个交通行业的碳达峰,意味着汽车电动化的渗透率不能低于30%。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设定,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设置了长期可持续的目标。也可以预见,未来十年中国可持续交通(如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等基建将加速,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的全面深度融合也将全面展开。中汽协指出,接下来汽车与交通产业需要升级产业链,强化碳管理,在激发相关企业生产线能源回收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之中,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将发挥非常大的作用。蔚来创始人李斌用对用户的服务跟踪等实践经验指出,新能源汽车更利于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很大程度上实现对车辆全周期的碳排放管理。

“AI技术发展将打破信息孤岛,加速数据融合。”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如是说。

新闻推荐

每卖出14辆就有1辆被召回 新能源汽车成长的必然代价?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改变的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结构,以及人们的用车习惯,汽车技术和结构的改变,也使得在车辆可靠性以及安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