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购买一辆汽车是怎样的体验?这个答案可能会超出你的想象
“用户应该是参与整个车全生命周期的定义、共造和共创。”在谈到这个话题时候,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是这样回答的。“用户可以定义软件,可以在产品还未成型之前去定义,可以买了车后去定义,去改,可以在用车的时候定义,最终达到的目的是"千人千面、常用常新"。”在威马新推出的W6上,这款车的看点不仅是它带来限定场景下的L4级量产无人驾驶功能,打开了普惠智能的新阶段,更重要的是这款车是威马在“用户定义汽车”上里程碑式的产品。
“W6具有智能的自定义场景编程是其架构中的用户定义汽车的重要一环。”沈晖说。在新消费阶段,用户已经一个被频发提及的核心词汇。在汽车企业中,“经营用户”者居多,但第一个提出“用户定义汽车”的是威马。作为新造车企业中唯一一个从汽车企业中创业的“老将派”新造车势力,威马对汽车的理解能跳出“软件定义汽车”这个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惯式,也能避开传统车企的束缚,而进入到更深层次的思考之中。
把选择权给用户
同其余的新兴造车企业相比,威马对用户有着自己的理解。从早期来看,新兴造车企业都是同用户建立强关联性,甚至大部分用户都是企业创始人的粉丝或者是品牌积极拥趸者。“新势力在面对各个庞大的传统车厂时候,凭什么赢呢?就是抱牢用户,早期时大家都是从营销角度抱牢用户。”沈晖说。但这在他看来只是新势力“抱牢”用户的1.0阶段,而在2.0阶段,不再是让用户简单知道企业,买企业的车,而要衡量用户是不是能参与造车的全过程中。
沈晖用了一个“阳春面”的比喻来形象的说明问题。“以前,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把"阳春面"做好,但随着用户需求的演变,我需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份"阳春面",还有为食客提供各种各样的"浇头"。现在不仅仅是把"阳春面"做得特别好,做很多种"浇头",还需要用户能够从我做"阳春面"开始,就来参与到"阳春面"的定义以及后续所有工序当中,做到最后,可能就是每一个人吃的都是不一样的面,且口感也是不一样的面。”沈晖说。
放在汽车来看,当然不像做“阳春面”那么简单,但车企也都在努力实现让用户参与所有流程的构想。但因为缺少体系化的支撑和改变决心,所以以往很多品牌在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选择提供上,最后都只是浅尝则止。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只是在营销环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没有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定义环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因此在市场上展现出来的产品也与真正的“用户定义产品”有本质区别。
因而,从一开始威马的方向就是将选择权交到用户手中——这也就是用户定义汽车的根本。
这种方式从威马诞生之日就已经开始。沈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威马汽车的logo都是最初的用户用投票的方式所选出来的。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威马在发展上也和其余的新造车势力有所不同,比如一开始威马就选择了重资产的投入方式——建设自己的工厂。当时,代工模式被认为流行方式,而威马这样的做法一度被当做是“异类”。
但几年之后,当初选择代工的企业纷纷开始造自己的工厂,事实最终证明了威马选择的正确性。实际上,威马选择自己做工厂的原因之一就是搭建体系,让用户更多参与定义汽车的过程,特别是在智能制造环节——这个参与过程简单来说就是C2M体系。
硬件自由选择
“我们C2M系统也是乘用车行业第一个实现的,商用车比较容易,一讲到C2M,其他行业比如做家居C2M前两年也是很流行,但乘用车非常难。C2M通过数字化系统,让用户可以自由定很多车的配置,硬件上为主。”沈晖说。所谓的“C2M”简单来说,就是从最终用户需求(C)到零部件制造工厂(M)的整个流程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从平时的消费购物流程来看,通常是商品制造出来之后,消费者再去挑选,而C2M则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直接联系制造商生产,这是一种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定制化的现代工业模式,它通过互联网将用户需求与不同的生产线连接在一起,按照用户的产品订单要求,设定供应商和生产工序,最终生产出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比如在车身颜色上,威马的两个生产基地中每个工厂涂装生产线上可以同时做8个颜色。在不同车上,用户只要愿意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是我们的优势,掌握在我们手里,C2M就是用户定义汽车一部分。”沈晖说。沈晖把这叫做“用户定义硬件”。C2M听起来很简单,但要实施起来很困难。“C2M是一个数字化的工程流程,是一个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制造体系,在乘用车领域只有我们能做到。”沈晖说。
此前中汽协信息服务委员会秘书长在一次演讲中也针对C2M有过专门分析,他提到在目前国内车企C2M走得比较领先的,一个是在商用车领域的上汽大通、另一个就是在乘用车市场的威马汽车,这两者主要在产销优化阶段,主要解决了选配器有无的问题。
“我们的思路是,软件定义汽车还不够。”沈晖说。在威马看来,汽车由软硬件共同组合而成,大部分企业现在把精力放在了软件层面的个性化,但是在硬件层面能够做到可自由选择的不多。“要让车主能够真的选配置,而且选了配置,生产线真能排产。这个说起来简单,但能够做到这一步的车企已经非常少。”朱伟华说。
可编程的百搭模式
现在,随着威马W6的上市,威马在“用户定义汽车”上已进入了第二阶段。“这一次我们智能座舱里场景编程实际上又进了一步。比如用户也定完了车,硬件已没法改了,但到手里之后还是可以通过手机APP里的场景编程功能进行用车场景的组合。”沈晖说。简单来说,这既是时下汽车企业中最为流行SOA架构功能实现。
SOA也叫面向服务的架构,是一种软件架构设计的模型和方法论,此前在IT和互联网领域广泛应用,是以“为用户服务”为逻辑为开发者搭建的操作平台。用在汽车领域,可以简单理解为搭建属于汽车的APP Store (软件应用商店)。SOA平台本质是软件定义汽车,用户、极客、汽车厂商、供应商、其它第三方开发者,在智能车SOA平台上都可以DIY自己的数字化应用。
简单来说,SOA之于汽车,就好比苹果App Store之于iPhone,它将汽车的硬件能力开放出来,供软件开发者调用,以实现相应的功能。威马的SOA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在第一阶段,消费者不需要代码工程能力,用户只需要通过威马智行APP中的自定义编程功能,便能轻松实现空调、座椅、天窗、氛围灯灯多块模块功能的调用,来达到个性化,千人千面;到第二个阶段基于SOA,用户当中的极客可以用写代码的形式,来自行参与定义,并上传到app;第三阶段,也就是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用户加入到威马APP Store体系中来,利用威马提供的开发工具链开发各种各样的APP,这些APP在通过威马安全性审核之后就能够通过OTA推送到所有用户手中,真正实现威马SOA生态。
因而,今年开始,上汽、威马等不少车企在谈及智能汽车时,都有提及SOA架构。今年4月,上汽还举办了全球SOA平台开发者大会。“我们是第一个量产的,我们是初创企业,拉动生态开发者的能力有限,所以咱们就把这个车SOA架构搭好。如果有第三方开发者愿意的话,他们可以把软件经过我们的安全审核推送到用户手里。”沈晖说。
威马已经在W6汽车中应用SOA平台,上线了自定义编程功能,自定义场景超200个,手机端与车机端同步。但沈晖同时强调,SOA架构的实现需要有电子架构的规划和相配的硬件,不然无法实现。另外,再通过OTA整车远程升级功能,可以使得汽车在软件系统上不断升级迭代,这就使得汽车系统变成了iPhone一样,做到功能不断完善,系统不断优化,而在随着机器自我学习进化,在累计了足够多的数据之后,将会变得更加聪明,这种自定义就能在自动驾驶上也能实现。
在SOA上,现在通过威马的手机APP,W6用户能够实现10个功能模块、30个以上的功能进行组合。今年6月,威马会持续开放18个功能模块、50多个功能的自由组合。9月会通过OTA模式再次更新25个功能模块,200个功能的自由组合。
同时,威马还将这种赋予用户的“自由定义”拓展到自动驾驶场景。通过用户定义自己不同的使用场景,包括高速、市区道路等,来定义自己汽车的能力训练,最终让自动驾驶系统慢慢发生差异。例如无人自主泊车系统中的HAVP(自主学习泊车)和PAVP(高精地图泊车)两种无人驾驶泊车场景。
“SOA和C2M让你的车"千人千面",而OTA和数据处理让你体验有更多的不一样,有差异化产生了,就叫"常用常新"。”沈晖说。
结语:
随着W6的到来,威马真正意义上的爆发时刻才到来。沈晖说,“我们讲"用户定义汽车",首先是用户应该参与到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当中来,从产品定义阶段,到生产制造,到交付,到使用等等全部流程,与用户共创、共造;其次是,我们威马要具备让用户参与到全部流程当中的体系能力。”作为第一台乘用车领域做到真正意义上可以“用户定义”的产品,W6这个新物种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和改变呢?
这个答案将首先由市场来决定,但由威马带来的用户定义汽车的新冲击波已经在汽车行业中产生。据悉,威马还计划在未来研发一些基本款车型,用户可以基于基本款车型再做个性化二次开发。
沈晖认为,用户定义汽车的体系搭建完成,给了威马新的竞争力,这在新兴造车企业不断增加的环境中,这证明了威马能够保持保持最迅捷的反应速度,最快对用户做出反应。“现在是理解用户,把它变成产品。无非看谁的效率快,找到自己用户,理解他们,做成产品交到手里。”沈晖说。这被他认为是威马最终取胜的密码。
新闻推荐
新时代的潮流,智能化科技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智能化科技不仅方便,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在这不变的生活中添加了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