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正面临的芯片危机 也许并不完全是件坏事
疫情帮车企完成了一件董事会和大股东都没能做到的事,那就是倒逼企业自我变革,从长期看,这必将推动整个行业向前进。2021-05-10 10:51· 微信公众号:36氪出海 陈馨贝
当下,汽车行业的芯片危机仍在持续蔓延,但这场危机也许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尽管每家车厂都对半导体产品短缺怨声载道、全球汽车制造商们也不得不因此闲置部分产线,甚至暂时停产,但危机并未影响他们拿出一份相当出色的成绩单。
2021年一季度,现代汽车公司的利润同比增长了两倍;沃尔沃公司一季度的卡车订单同比增加了一倍多,经营利润上涨66%;戴姆勒集团预测,伴随后疫情时代需求反弹,旗下梅赛德斯-奔驰部门将迎来自2007年以来最赚钱的时刻,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经营利润率为17.4%,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仅为2.2%。
而达成这些业绩的关键,是汽车需求的复苏。在美国,汽车销量正接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即将达到疫情爆发前的峰值。3月,中国市场的汽车库存周期下降至1.5个月,而在2020年同期,受疫情影响,这一数字高达2.7个月。而从全球看,汽车需求预计将增长12%,这是自201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情景。
汽车需求提升,但汽车芯片供应相对紧张,共同构成了全球汽车供大于求的现状。人们想买车,可车厂却无法按时按需生产。多家汽车制造商表示,由于芯片危机未缓解,并且有逐步恶化的趋势,生产将进一步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供需失衡将更加严重,而且短期内不会消失。
不过,目前来说,车企既不该为业绩增长而窃喜,也不宜为半导体短缺、影响生产而沮丧,需求爆发式恢复叠加半导体供应紧缺,理应成为车企重构战略以及思考未来的一个契机。
新车价格逼近历史最高点,二手车价格也在上涨。产能受限和半导体短缺也许会使制造商们反思:自己到底应该生产什么车型?手头有限的资源应当如何进行最有效的分配?
当那些原本业绩出色、志得意满的公司骤然要削减预算,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放弃生产数百万辆汽车(虽然最后有可能卖不出去)时,他们或许会在内心产生动摇。事实上,削减汽车产量、保障品牌专攻重点车型,才反倒有助于他们稳固市场地位。
从全球市场看,过去那种轿车、SUV、两厢三厢“全线出击”,希望触达所有类型消费者,继而利用各种蝇头小利诱惑消费者买车的产品策略已经行不通了。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因为整车的出厂价正在悄悄上涨,一些4S店经销商已经决定减少奥迪车的让利。
而在美国,消费者偏好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从一年前开始,人们忽然喜欢上了跨界车(Crossover)和 SUV,2021年第一季度,本田 CR-V,丰田 RAV4 和汉兰达的销量都达到历史新高,现代汽车在美销量的40%都来自 SUV。而与此同时,平价轿车的销量却在肉眼可见地下滑。
从供给端和需求端看,车企都需要结束过去“大水漫灌”的产品和市场策略,转而把有限的资源投向回报最高的车型。过去为占领市场生产的大量轿车和其他车型,最后未必都能卖出去,这样既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
从“广”到“深”非常重要,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车企也要利用这次的短缺危机,抓紧投资未来,研发更高效的新能源车,而不是只在发布会上唱唱高调。
当然,这次危机也许也能帮助车企重新思考行业的明天和当下的竞争格局。伴随着公共交通的逐渐完善,未来很多人可能并不会选择购买私家车。与此同时,车企理应明白,当下人们购车需求的爆发,一方面源于压抑许久的需求被释放,另一方面也源于航空业、铁路和市内公共交通没有完全恢复,人们长距离出行只能依赖私家车(注:指海外)。后期,当疫苗接种普及,疫情影响下降后,航空和陆路公共交通势必恢复,这一波汽车行业的福利也就走到尽头了。
好在当下很多车企已经意识到,这轮业绩爆发只是暂时的,要想真正实现“降本增效”,就要好好抉择自己在每个阶段应该重点关注什么车型,同时打造自己的产品力,而不是搞产量为王,一哄而上,抓紧时间薅羊毛。从这个角度看,疫情帮车企完成了一件董事会和大股东都没能做到的事,那就是倒逼企业自我变革,从长期看,这必将推动整个行业向前进。
让我们一起期待,汽车行业改头换面、焕新出发的那一天。
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客户端5月6日消息,为期三天半的第30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5月5日在上海开幕,本届自行车展吸引了超过1000家企业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