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除出现阶段性的“外胀内滞”
受大宗商品持续快速上涨影响,尤其是铜、铁、铝等工业生产的基础金属价格相继创出历史新高,带动与大宗商品价格关系密切的各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也连续创出近年的新高,而且各国PPI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较高的同步性,即在供给端,各国感受到的通胀压力是一致的。因此,在各国生产价格同步上涨的环境下,全球通胀压力也一定是陡增的。对此,央行行长易纲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也坦言:“近期全球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
图1:各国PPI的同步性 数据来源:Wind
若按照“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才算做通货膨胀的界定来看,有别于别国,我国通胀形势尚待明朗,5月份我国CPI同比涨幅仅为1.3%。例如,观察以美国为首OECD国家的PPI与CPI的变化情况,两者有着较高的同步性,即生产供给端价格变化能够马上传导至居民最终消费端,而居民消费端的价格变化也能够马上影响到生产供给端。换而言之,价格对供需动态均衡的变化具有较强的信号意义。但对于我国而言,PPI与CPI之间的相关性相对较弱,甚至在两者还阶段性地存在背离,而出现背离的原因则十分复杂,其中既包括食品在我国居民消费中比重较高的原因,也包括供给端出现的局部产能过剩等原因,所以在我国就出现了诸如“猪周期”、“去产能”等现象,而目前CPI之所以涨幅不明显,确实与猪肉价格下行有关,5月份猪肉价格同比涨幅为-23.8%,相应拖累CPI下降0.50个百分点。因此,与大宗商品带动各国PPI同步上涨不同,各国“通胀是否能长期持续下去,存在着巨大分歧”(参见“易纲行长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的欢迎辞和主题演讲”)。图2:海外PPI与CPI同步性及中国PPI与CPI的分化 数据来源:Wind
但与工业品价格快速上涨同步,今年全球粮食价格也已经出现明显上涨,虽然全球粮价对各国的影响,直接取决于各国粮食的对外依存,依存度高,相应受到的影响较大。目前中国粮食的对外依存相对有限,只有个别农产品对外依赖度较高(例如大豆),但在预期影响方面,全球粮价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不容忽视。图3: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
在全球通胀水平上升的环境下,潜在的通胀隐患一定会引起政策部门的关注。例如,政策利率会更加注重“中性稳健”,加之“稳杠杆”宏调要求的持续兑现,整体体现为金融环境更倾向收紧,而非宽松。截止到5月末,社融扩张速度已由去年11月峰值的35.3万亿/年,降至31.5万亿/年,半年间累计下降了4多万亿;M2增速也由11%上方降至8%附近,半年间了几下降了3个百分点。从我国历史数据的经验规律来看,货币金融环境的持续由松转紧,一般都会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图4:货币金融环境变化 数据来源:Wind
综上,不排除我们将面临阶段性的“外胀内滞”的压力:一方面,境外通胀总体水平还要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即便是涨幅速度有所放缓,但物价绝对水平短期内难见回落;另一方面,在政策调整和经济动因转换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速回落则是大概率事件。(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28日称,因国际市场油价震荡运行,按现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测算,本次国内汽油、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