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 产经热点> 正文

推动产业链合作 融入新发展格局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论坛暨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论坛侧记

广西日报 2021-09-15 16:00

本报记者骆万丽实习生何天钦

而立之年,中国和东盟的全方位合作成为亚太区域最具活力的合作。

再出发,双方正寻求在更广泛的领域更紧密的牵手。

顺应共建“一带一路”需要和产业合作发展大势,9月10—11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论坛暨中国—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着眼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共同探索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共享中国—东盟产业链合作和价值链拓展的创新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开拓更大和更开放的市场。

携手应对风险挑战

“中国视东盟为"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的重要地区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合作伙伴,愿同东盟一道,共同应对风险挑战,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融合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在致辞中建议,中国与东盟应紧密携手,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推进战略、机制、规划对接和制度创新;加快落地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探索打造一批产业定位清晰、区位优势突出、运营管理先进的产业链合作示范区,培育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合作的愿景、开放的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和共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柬埔寨务实合作,启动了大批务实的造福民众的产业合作项目,2020年10月中柬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必将长远惠及两国人民。”柬埔寨前副首相诺罗敦·施里武亲王通过视频致辞对双边合作寄予深厚期望。

在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下,供应链的互联互通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东盟副秘书长萨特温德·辛格称,东盟将继续本着区域开放主义和多边主义的精神与中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RCEP早日生效,通过RCEP深化经济一体化,带来更高水平的市场互联互通。

缅甸驻华大使苗丹佩认为,东盟在全球高价值产业中所扮演的作用相对较小,东盟国家渴望参与全球供应链,中国是世界上工业生产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东盟与中国深化合作建立新的供需关系和价值链贸易,将有助于应对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和疫情大流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广西推动产业链融合大有可为

作为中国与东盟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发展的前沿窗口和合作高地,近年来,广西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独特区位优势,加快工业“走出去”的步伐,积累了生动实践经验。论坛上,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开放合作吸引了各方的关注。

“广西将发挥产业基础条件,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东盟国家产业合作,以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四个重点产业和机械装备、生物医药、特色食品等若干特色产业为重点,着力打造“4+N”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侯刚表示。

华中科技大学东盟研究中心主任黄栋认为,广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且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结构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未来可充分发挥与东盟陆海相连的区位优势,抓住中国和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RCEP签署等重大机遇,在与东盟国家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合作步伐走深走实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论坛上,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带来深远影响:

——在“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上,36个项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签约,涉及汽车、电子信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新材料、机械装备等多个领域,项目总签约额超过200亿元。

——“中国—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平台”发起成立。这个由行业组织、产业园区、研究机构等共同组建的产业开放合作平台,将重点聚焦合作项目载体建设、资源信息共享平台搭建、跨区域跨境公共服务网络拓展、技术人才创新要素集聚,建设面向东盟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平台。

——“一带一路”工业通信业智库联盟揭牌,未来将建立“一带一路”工业通信业合作对接网络、项目落地网络、咨询服务网络,推动工业通信业国际合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今年上半年,中国—东盟贸易与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充分展现了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显示出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础和发展潜力。”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表示,未来中国和东盟应进一步打造经贸合作新格局,深挖互联互通新潜能,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新闻推荐

高质量消费 湾区新动力

大湾区起飞,新消费潮涌。作为中国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对接区,粤港澳大湾区在构建“双循环”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