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观道 铸镕性情 读岭南书画院驻院画家李超南的山水画
大自然以它博大的胸怀哺育了我们,赋予我们以无穷的智慧和无尽的创造力。人在大自然中,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感于物而会于心,就酝酿成了“风雅的精神”。山水画家李超南正是从自己的主观情感出发,在与自然的接触过程中,探索能与主观情感相连的美感,从而去描绘通过借物抒情的途径,实现物我合一以及“畅神”之目的。
在李超南的画作中,全景式山水画较多。他力求表现高山大岭作为画面的主体,所表现的大山大水给人一种气势雄强的崇高感的同时,也是人们内心与日常生活向往的“可游”“可居”“可望”之地。他在吸取、借鉴前人的过程中,感悟到“大象无形、大美无颜,大音希声之境”之大“道”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深层精神。他从家乡湖北的群山到广东的座座山体,每次站立这些山上,上顶天、下立地,面对着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顿悟出来的是艺术大灵魂。这时主体情感被自然力所驱动,心灵被崇山大漠物化了,放大了,自然人格化了,所有这一切都是生命的回声,哪怕是千年不动的一块石头也是血肉之躯。
李超南的作品之所以让我感动,我以为主要是他抓住了山水画精神实质,注重了山水画人格化的力量。概括起来有这么三点:
——李超南有意识地保持了自己作品中那种主要以高远和深远相结合的宏大满构图,千峰万壑、精严整饬、崔嵬伟岸、深邃奇崛,令人观之产生一种“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豪迈之慨。这种写“山之真骨”的满构图,无疑是具有现代视觉张力的。而李超南的高明之处,却在于他将这种精严整饬的满构图与温润华滋的笔墨进行了有机整合,使之成为一种刚柔相济、文质并举的新型体格。
——李超南注重色彩的运用。他喜作青绿,也善作青绿。在其作品中,青绿山水占据着相当的份额。据了解,中国画的颜料大青绿多以石青、石绿为主色,以勾线填彩、描金等为主要创作手段。但其矿物质颜料又有不透明性和遮盖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绿山水中的笔墨技巧的发挥。为解决这一创作中的难题,他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如适当拉大笔墨的层次和黑白之间的距离,为设色做好必要的铺垫,在用色上除中国画的植物色外,为提高彩色的明度和厚度,还运用水彩,以及将传统青山绿水画的浓施重染,转化为层层递进的轻敷薄施。
——李超南笔下的山水丘壑既可行可望,又可游可居;既令人为之神往,又使人感到十分亲近,充分体现出画家可贵的人文关怀和平民化的美学理想。宋人郭熙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为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李超南的画,应算作郭熙所指的这种意境。
愿李超南一直如此,坚持艺术的文化本心,坚持艺术正能量之道,更好地深研中外艺术卓见,中至苏东坡、徐渭、黄虹、石涛,外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么,其未来发展空间则可以预见。
尹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华南师范大学艺术产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新闻推荐
2021年第三季度横琴智慧金融论坛举行 共商如何更好把握粤澳合作新机遇
本报讯记者钟夏报道:9月18日,2021年第三季度横琴智慧金融论坛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专题研讨会在横琴举行。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