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储压力大增 银行比拼存款竞争策略
近日,记者获悉,目前已有多家银行陆续上调大额存单利率。其中,国有四大行已全线上调,较基准利率的上浮倍数由1.4倍提升至1.45倍;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上浮倍数则提升至1.45倍~1.50倍;部分城商行最高较基准上浮至1.52倍。
自然,大额存单利率的上浮与“政策动向”不无关系。据了解,4月12日,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召开会议,对不同类型银行按不同幅度放宽大额存单利率上限。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存款竞争”因此又被带到了公众关注的聚光灯下。银行“存款大战”是否会爆发?在央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银行市场资金紧平衡的背景下,未来银行存款利率走势将会如何?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强调,目前而言,存款利率有一定上行压力,但“存款大战”等恶性竞争不会发生。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过程
“很多人错误地理解了利率市场化的真正含义。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中心主任曾刚在接受采访时强调,存款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由于金融业外部性的存在,即便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的国家,存款也不是由银行随意定价的。银行存款利率一定有个基准,而这个基准或以央行窗口指导形成,或以行业自律机制进行约束,并在基准利率基础上确定一个浮动的上下限,以确保存款利率不会进入恶性竞争的状态。 ”
除了监管部门的软约束之外,事实上,长远来看,银行业内部自动发起存款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央行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背景下,若未来M2继续维持低速增长,那么银行规模扩张的空间则极为有限。 ”曾刚表示,银行业由规模扩张转为质量优先,将促使行业出现明显的分化,由原来外延式的整个银行业规模的扩张转变为一些银行的规模扩张以及另一些银行的规模收缩,强者恒强,弱者淘汰。
目前存款利率仍有上行压力
长期来看,存款大战并不会爆发。而短期来看,各家银行对存款如此“饥渴”,存款显得十分稀缺却是市场的普遍感受。 “银行存款利率无论是否市场化,在短期都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目前,我国银行业资金来源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用供求关系便可以反映利率走势。 ”曾刚认为,目前而言,存款利率仍存在一定的上行压力。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
一是,整个银行市场资金紧缺。“货币银行学告诉我们,银行的存款是由贷款创造的,当存款紧张时,核心原因一定在贷款端。”曾刚分析说,“2017年下半年,监管层开启强监管大幕,去杠杆、拆解影子银行等在一定程度上使银行的资产端受到限制、放贷规模出现下降,进而存款资金来源减少。 ”
二是,监管强化了对存款的关注程度和鼓励程度,而监管层推出的包括流动性新规在内的监管措施使同业负债受到压降。原来,同业资金来源和存款来源都可以支持银行资金端运用,但现在,资金来源结构的改变使得存款显得更加稀缺。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不同银行的存款基础是不同的。近日,国泰君安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剑及其团队做了这样一个研究,将银行分为两大类——四大行和其他银行,然后,从“信贷收支表”中取数,研究两大类银行存款分别占全行业存款的比重(以下简称“市占率”)变化。
研究发现,过去多年,四大行的市占率是缓慢下降的,但2017年,四大行的市占率却见底回升,原因在于,2017年严监管以来,四大行受影响小,一改此前不断被中小银行抢走对公客户的态势;而到了2017年底,四大行的市占率又突然向下,主要原因在于中小银行感受到存款紧张之后,开始大力组织营销活动,依靠价格手段拉存款。 “这种拼抢行为导致整体存款定价缓慢上行,可能已有越来越多的存款触碰到了自律上限。 ”王剑表示。
存款立行本质是客户立行
专家表示,存款客户是分层的,有议价地位高的,通常对存款利率变化较为敏感;也有议价地位低的,通常对存款利率不敏感。而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利用价格手段拼抢的主要对象是利率敏感型存款,然而,事实上,这部分议价地位高的客户占比本就比较低,更是加剧了存款争夺的激烈程度。
而在市场上占比较大的是企业用于日常收付结算的基本户,它们对存款利率不敏感,是银行稳定的存款来源,被称为存款市场的 “定海神针”,同时,银行获取这样的基本户的难度也较大。从经验上看,企业基本户最密集的银行集中于四大行和本区域银行(城商行、农商行),而股份制银行的基本户基础相对较弱。
因此,有专家强调,所谓的“存款立行”,本质上是“客户立行”,而银行要想获取稳定的基本户,靠的又是产品、服务等全方位的能力提升。市场上既没有 “负债荒”,也没有 “资产荒”,唯有“能力荒”。 据《金融时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日前,央行有关负责人就《意见》相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