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APP查个人征信,隐私风险不可不防
◎ 朱昌俊
据报道,近期朋友圈流传通过一些可提供个人征信查询的APP,号称足不出户就可以查到。业内人士指出,代查征信报告最大的风险就是,代查机构会保存用户的征信报告,有着较大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
查询个人征信,在现实生活中的频率已经越来越高,像个人办信用卡、买房按揭等,都需要向银行出具个人征信报告。而传统的征信报告查询,大多只能在线下排队办理。在这一现实下,一些APP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征信,可谓是抓住并解决了社会现实需求的一大痛点。
然而,这些给人提供巨大便利的查询APP,却有着以隐私换方便的风险。譬如,在APP上查询,意味着个人信息和征信情况要在第三方平台那里留痕,甚至被保存,第三方平台如何履行好信息保护责任,确保不泄露,无疑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再者,一些第三方平台实际做的就是借贷生意,他们根本就无法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查询客户征信,而只是充当了“代查”的中介角色。如此一来,所谓的APP查征信,就成了一些借贷公司巧借名目获取个人信息的途径,其目的本身就不纯,由此蕴藏的风险不言而喻。
上个月,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运行机构和接入机构要健全征信信息查询管理,严格授权查询机制,严禁未经授权认可的APP接入征信系统。那么,这些声称能够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的APP,是否有授权?是否对用户构成欺骗和误导?其背后的安全隐患如何控制?监管部门除了要向社会提醒风险,恐怕更应该加大筛查和监管力度,对不符合规范的APP,进行及时清理。
另外也应看到,APP查询征信即便在当前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仍然受到欢迎,说明其便利的程度已成为社会的刚需。当前个人征信查询,要么只能到线下排队,要么只能进入金融机构的官网查询简易版本,在移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还是显得非常不便和“传统”。事实上,从技术上看,现在多数银行都通过APP建立了在线化服务,金融机构打造官方版的征信查询APP应该不是难事。
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化创新总能找到社会的需求痛点与盲点,这本来是好事。但与此同时,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像个人征信查询,这种与个人信息密切相关的服务,若只能任由“来路不明”的第三方平台来提供便利,便很可能将有需求的民众推向“以隐私和安全换便利”的境地。因此,涉及专业度高、风险控制要求高、公共属性强的服务,公共部门就应该有意识地加大“上网”的进度,以规范化便利化服务来遏制灰色空间,免除民众以隐私换便利的尴尬。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报道,在推出500亿美元征税清单后,美国白宫18日声明,将制定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