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存单变保单”的被罚了! 银保监会重拳出击规整保险销售误导
本报记者李致鸿北京报道
导读
某保险公司业务负责人指出,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误导消费者行为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将保险产品混同为银行存款或理财产品进行销售、“存单变保单”、炒作产品停售,以及在消费者投诉、退保等事件发生时消极处理、拖延推诿等问题。
销售误导,深恶痛绝。
6月6日,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消息称,其严肃查处了一起保险销售误导的典型案例,责令相关银行和保险公司整改。
中国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银保监会对这起案例相关机构和责任人从重进行处罚,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严厉查处各类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继续加大对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治理力度。
重罚存单变保单
具体而言,2016年12月,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王某带着500万元到银行存款,却被自称银行工作人员的保险推销员和支行行长联合欺骗,购买了一份100周岁后才能取回的保单。发现被骗后,王某向公安局报案,向监管部门投诉,找银行行长讨说法,跟保险公司谈判协商,甚至以命维权,最终拿回了本金和利息。
中国银保监会严肃查处了这起保险销售误导的典型案例,责令相关银行和保险公司整改,停止银行代理保险新业务1年并处保险公司60万元罚款,处银行30万元罚款,对相关银行和保险公司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处3-5万元罚款。
事实上,类似行为屡禁不止。中国银保监会保险消费投诉数据显示,2018年一季度,消费者投诉涉及人身保险11707件。其中,销售纠纷投诉4907件,占人身保险投诉总量的41.92%,主要反映夸大保险责任或收益,未如实说明保险期间、不按期交费后果、解约损失和满期给付年限等重要合同内容,以及虚假不实宣传等问题。理赔纠纷投诉3246件,占比27.73%,主要反映核赔阶段责任认定争议、核赔时效慢、核赔金额争议等问题。退保纠纷投诉1140件,占比9.74%,主要反映退保金额争议、退保时效慢等问题。涉及险种方面,疾病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型产品投诉显著增加,同比增长41.63%。
某保险公司业务负责人指出,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误导消费者行为时有发生,具体表现在,将保险产品混同为银行存款或理财产品进行销售、“存单变保单”、炒作产品停售,以及在消费者投诉、退保等事件发生时消极处理、拖延推诿等问题。
其中,“存单变保单”是现实中消费者频频投诉的问题,原因是储蓄、保险界限模糊,销售人员含糊其辞,所以需要明确保险定位,这对保险专业化形象的树立具有重要作用。
四管齐下规整销售误导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期,中国银保监会进一步强化了对保险销售误导的查处惩戒力度。针对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典型问题和突出公司,组织开展“精准打击行动”;针对人身保险销售、渠道、产品和非法经营等方面问题开展人身保险“治乱打非”专项整治。
6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保险实名登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列明了违反该办法的监管处罚措施。例如,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第三方网络平台及其从业人员违反本办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认定其存在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将其列入联合惩戒对象,实施联合惩戒。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违反该办法,存在使用虚假身份证件、冒用他人名义、提供虚假信息等行为的,由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根据相关规定,纳入失信行为记录名单。
6月6日,中国银保监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继续加大对保险销售误导行为的治理力度。一是注重预防,通过完善相关监管制度、严格保险机构和人员的主体责任、督促保险机构加强从业人员合规培训与诚信教育,加强对保险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监管。
二是通过完善保险公司服务评价、推进保险服务标准化建设、抓好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制度落实、研究制定互联网保险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细则等,致力于从正面引导、反向倒逼、过程跟踪三个角度督促保险公司提高服务质量,杜绝销售误导。
三是通过适时公布涉及消费者利益相关信息、督促保险公司公布与消费者利益相关信息,不断提高信息透明度;通过加强风险提示,揭示保险消费中的风险点,提示消费者相关注意事项,帮助保险消费者识别和防范销售误导行为。
四是通过加强风险提示,揭示保险消费中的风险点,提示消费者相关注意事项,帮助保险消费者识别和防范销售误导行为。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许轩语报道周一早盘,WTI原油期货升破70美元关口,创2014年11月以来新高;布伦特原油期货在同一时间也拉升上涨,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