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掏空的幼儿园大班:教育部亮剑幼儿园“小学化”
本报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入学的焦虑在拿到小学录取通知书的一刻就来了,几天前,陈阳(化名)拿到了女儿的小学入学通知,“要不要给她报幼小衔接班”的问题立刻提上心头。
陈阳的女儿目前还没从幼儿园毕业,但一年前从中班升入大班时,原本的同学就所剩寥寥。她就读于北京市朝阳区一所大型连锁幼儿园,中班时全园共有6个班,每班30多人,但到了大班,留在幼儿园的孩子只勉强凑够了两个班。
“除了因为搬家而转园,离开的孩子大多数去上了学前班。”陈阳说。她选择让孩子留在幼儿园,“但在小学入学前,要不要给孩子报一个短期的幼小衔接班?”在陈阳看来,这或许是女儿整个学习生涯辅导班、兴趣班焦虑的开始。
正在这个当口,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严禁幼儿园、社会机构教授小学课程内容,要求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我们的幼小衔接班是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管是小学一年级还是今后上到几年级都是需要的。”一家幼小衔接机构工作人员7月16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学前班存“小学化”倾向
《通知》指出,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应该学到什么程度?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标准,以科学方面的“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目标为例,5-6岁的孩子要求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但孩子早就会做百以内的加减法了”,陈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她的女儿升入大班后,学校发了两种辅导书,一种是《入学准备一本通》,分为数学和拼音两本,一种是《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
“老师在幼儿园并不会给孩子讲太多《入学准备一本通》里的题目,但会每天布置作业,家长就陪着一起做,然后给孩子订正。”陈阳说。
“我觉得女儿的幼儿园基本上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没有提前灌输太多小学知识。”陈阳认为,这也可能是其他孩子放弃幼儿园大班,去读学前班的原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延伟2013年对北京市3所小学一年级的抽样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入小学前上过学前班,而学前班的教育方式小学化明显。
马延伟的调查中,85.9%的家长称学前班的学习方式以上课为主,87%的家长称学习内容以读写算为主,68%的家长称学前班留有读写算方面的家庭作业。
“5月份时,我们3个幼小衔接班就招满了。”7月16日,北京一家幼小衔接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机构网站信息显示,成立于2009年,号称国内首所幼小衔接专业学校。
网站信息显示,该机构在北京设有6个校区,工作人员向记者推荐了一家网站上没有出现的校区称还有名额。
据介绍,这所机构开设15门课程,孩子在这里学习11个月,按照小学作息时间安排全天的活动。“基本上上半年,孩子就可以借助拼音读故事书,写出行计划”,该机构工作人员说,“我们也会布置一定的家庭作业,这样两三个月以后,孩子能养成回到家先写作业再吃饭的习惯”。
而《通知》要求,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对于幼儿园布置幼儿完成小学内容家庭作业、组织小学内容有关考试测验的,要坚决予以纠正。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
“三年级现象”受关注
陈阳顶着焦虑,让孩子在幼儿园大班“玩了一年”。今年6月17日,是北京市小学入学审核材料的日子,陈阳带女儿到小学审核完材料后发现,还有一个面访环节。
先是女儿一个人进入教室,被考了几道语文、数学、英语题目。具体来说,老师让她的女儿通过拼音读出汉字、说出几个英文动物单词的中文意思,以及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随后是老师对家长和孩子的面访,陈阳回忆,老师先问了孩子上过哪些兴趣班,又问了孩子幼儿园毕业后小学入学前的时间安排。
“我回答可能带孩子去旅游,老师说,有没有考虑报一个学前班?然后面访就结束了。”陈阳回忆。出了校门,陈阳一边琢磨老师话里的意思,一边随手领了附近一所新东方培训学校幼小衔接班的广告。
7月16日,记者致电这所培训学校了解到,针对幼小衔接的培训班分为培优班和尖子班,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每天6小时,连续9天。
“培优班针对的是在幼儿园上大班,没上过学前班的孩子,而尖子班针对的是上了学前班的孩子,讲的知识更深一些。”这所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两个班都会教小学一年级的知识,“比如数学里的倍数等”。
2015年时,北京市就曾开展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专项督查,督查内容包括幼儿园不得给幼儿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提前教授拼音、写字、笔算等小学教育内容等。
“幼儿园"小学化"光靠检查是没法杜绝的,根源在于义务教育学校间发展的不均衡,和靠考试分数评价学校,一直到高考,都是依据总分排队,招生考试没有分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储朝晖介绍,“三年级现象”近年来不断引起关注。该现象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学了一些知识、进小学时测试分数很高的孩子,到三年级成绩开始下滑;而另外一部分在幼儿园游戏玩得很充分、各方面个性能力发展很充分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成绩开始超过一年级时表现更亮眼的孩子。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wangfeng@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
新闻推荐
■摘自7月6日法制日报作者:史奉楚今年上半年,广西南宁西乡塘区人民法院陆续受理了广西某金融投资公司诉高校学生借款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