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保诚亚洲执行总裁黎康忠:不急于在华设独资机构
专访英国保诚集团亚洲执行总裁黎康忠:看好中国保险业发展潜力 不急于在华设独资机构
本报记者郑青亭北京报道
近日,英国保诚集团亚洲执行总裁黎康忠(NicNicandrou)在北京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随着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崛起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商业保险将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将给外资保险公司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
英国保诚集团于1848年在伦敦成立,业务遍及亚洲、英国、美国和非洲,并在伦敦、纽约、香港和新加坡四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保诚集团在全球拥有2,600万名客户,管理基金总额达6,640亿英镑。其中,保诚亚洲的资产管理规模达1380亿英镑。保诚亚洲于1964年进入香港,2000年进入中国内地。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保诚亚洲新业务利润比前一年增长11%,连续八次中期报告录得两位数增幅。
“亚洲是我们业务增长最有潜力的地区,也是利润回报非常高的地区。”黎康忠指出,亚洲每月有100万新增劳动力和每年5万亿美元个人新增财富。然而,目前,保险市场的缺口却非常大,预计亚洲保费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据瑞士再保险公司2015年统计,亚洲的保险渗透率仅有2.4%,远远低于英国的7.5%。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健康观察数据库(2013)》显示,在亚洲,自费健康保障支出占总健康保障支出的比例高达42%,而在美国和英国,这一比例分别只有12%和9%。
在亚洲,中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势头尤其迅猛。黎康忠指出,在人口结构变化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下,中国对保险和资产管理的需求将与日俱增。“中国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机遇。作为长期投资者,我们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为客户在储蓄和保障方面的需求提供高质量服务。”
德国安联集团研究部《全球保险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在2017年全球增加的总计600亿欧元的人寿保费中,近八成源自中国市场。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寿险市场。未来十年,中国保险市场的年均增长预期将达到13%。一个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将要发生: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
不急于增持股份或在华设独资机构
“中国内地是英国保诚的一个重要市场,也是保诚亚洲增长战略的核心。”黎康忠指出,由于中国内地太重要,在保诚亚洲的四大发展策略中,专门有一项是为内地市场制定的。在这项策略中,保诚提出要增加投资、提升参与度,进一步扩展内地业务。
2000年,保诚集团和中信集团成立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是内地第一家中英合资寿险公司。注册资本为23.6亿元,双方分别持股50%。如今,中信保诚在78个城市设有18家分支机构,并正在筹划在武汉建立分支机构。在2008至2017年期间,中信保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4%。
近期,有关加快保险业开放的话题备受瞩目。今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公布多项金融开放措施,其中包括:将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这意味着外资保险公司将有望在华独资开展业务。
对于这一机遇,黎康忠表示,虽然中国放宽保险企业股比限制,但保诚并不着急增加在中信保诚的持股比例,或是在华设立外商独资机构。一方面,保诚对合资公司业绩增长情况表示满意;另一方面,合资协议规定了双方的合作是排他的,中信和保诚都不能再建一个单独的保险公司。
“双方会继续把所有的努力都投入到这个合资企业。中国的发展机会很多,中信保诚可以在中国的养老保障市场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指出,尽管目前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只有50%,但中国内地已经在保诚亚洲的业务中占到了前三位。他透露,在亚洲板块中,中国内地在销售方面占比10%-15%,在税后利润方面占比5%-10%。
谈到未来在内地的发展,黎康忠表示,希望监管机构能进一步加快行政审批的速度。他说,对于中信保诚开设新分支机构的申请,监管机构都是一个省一个省地批,以往经验是一年批下来一个省。不仅如此,每个省对于外资险企还有一些不同的运营要求,使得他们无法以集中管理的方式服务每个省。“因此本土保险公司的运营效率较有优势。”
尽管有这样的挑战,但他认为,以保诚为代表的外资险企也存在竞争优势。当本土企业专注于趸交保险业务时,中信保诚却把主要精力放在期缴保险业务,期缴保费占比98%,远远高于业界平均水平的25%。“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长期锁定顾客,达到94%的保留率。”
“对我们来说,期缴保险比趸交保险的价值和意义要高得多。”他指出,客户在不同的年纪对保障和储蓄会有不同的需求,保诚的理念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
称要解决养老金缺口,个税递延仅是起点
“中国内地养老市场不仅规模庞大,而且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黎康忠指出,2017年,中国养老金资产总额为1万亿美元,听起来是很大的数字,但占GDP的比例仅有8.5%;与之相比,2017年,美国养老金资产总额为18.24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高达152%。
由于养老金渗透率很低,他指出,中国养老金已经存在缺口,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调查显示,中国养老金缺口到2018年预计为6000亿元,到2020年将增至8900亿元。
黎康忠认为,中国需要解决的不仅是养老金缺口,还需要为寿命越来越长的人群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养老看护,这意味着对资金的需求是巨大的。“中国养老行业的‘三大支柱’(政府、企业和个人)均未被充分利用,开发潜力巨大。”
为充分发挥保险对养老保障体系的作用,国务院今年启动了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作为首批取得税延养老保险经营资格的12家保险公司之一,中信保诚在6月推出了四款税延保险产品。
根据税延政策规定,每人可以按照劳务报酬的6%、每年最高可达12000元,予以税前扣除,暂不缴纳个人所得税,积累期资金收益暂不征税,在养老金领取时再征收个人所得税。养老金领取时,其中25%的部分予以免税,75%的部分按照1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依据我们在其他国家的运营经验,这样的税延产品是必要的,但并不足以满足中国的养老需求。”他说,“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想在退休后维持当前的生活水准,必须现在就要把30%的收入存起来。因此,现在鼓励人们将月收入的6%、不超过1000元用来买税延保险产品,仅仅是个起点。”
9月5日,保诚集团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未来两年共同开展中国养老金融发展研究。双方将先针对中国个税递延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项目开展初步研究,为中国养老金融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要解决养老金缺口的问题,黎康忠认为,首先,政府应该面向低收入人群提供减税机制。“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健康保障和养老看护方面的需求也在增加,这将进一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压力。因此,税收激励政策是很复杂的问题。”
其次,黎康忠指出,政府应该鼓励合适的金融创新,从而让保险公司利用有力的融资工具来兑现长期保障承诺。“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够有相关政策推动债务融资市场的发展,或者可以允许养老金公司利用海外市场的长期融资工具。”
预计内地业务规模将超过香港
近年来,内地人赴香港买保险逐渐成为热潮。保诚亚洲也在香港接待了很多内地客户。黎康忠指出,相对而言,保诚在香港的业务更加成熟,可以为内地高净值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目前,香港是保诚亚洲最大的市场,占到销售总额的40%。
“香港和内地成熟度不同,这两地的客户需求非常不同。”黎康忠说,“80%在香港买我们产品的内地客户已在香港有不同形式的资产配置,比如,开设银行账户、购买房地产等。”黎康忠指出,这部分人群与保诚在内地的目标群体是非常不同的。
但黎康忠相信,可能在三五年之后,内地市场和香港市场将更均衡,不会出现这样明显的差别。他甚至预测,在他退休前,保诚在内地的销售规模很有可能超过在香港的销售规模。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数据显示,2007-2016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从52.49亿港元增长至726.88亿港元;2017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508亿港元,相较2016年726.88亿港元下降30.1%,出现了近七年来的首次下降;2018年上半年,内地访客新造保单保费223.32亿港元,同比下降26.6%,继续回落。
黎康忠表示,保诚在香港和内地的业务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在香港所做的任何产品创新都会与中信保诚分享,并将合适的产品从香港引入内地市场。“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市场产品目前有差别的原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周智宇深圳报道导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称,美国挑起的经贸摩擦可能导致全球经济缩水0.5%甚至更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