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内财经> 正文

美联储如约加息 中国央行会不会跟随?

金融投资报 2018-09-28 01:01

■ 刘柯

北京时间2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至2%至2.25%。这是美联储今年第三次加息。在此次加息以后,中美之间基准利差已扩展到0.5%到0.75%。

于是问题来了,中国央行会不会跟随加息?此前美联储加息中国基本都是跟着加,到今年6月不再跟随,因为当时中美贸易摩擦刚刚开始结局难料,中国央行应该是担忧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所以暂时采取观望态度。那么,这次跟不跟进?

从加息的外部环境看,美国是因为宏观经济发展良好,宽松的货币政策逐渐退出。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按年率计算环比增长达到超预期的4.2%,加息是为了让经济增长的步伐更稳,降低泡沫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美联储决议声明甚至将“货币政策立场仍然宽松”的语句删除。而中国经济虽然也在增长之中,但正在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面临的局势更为复杂,宏观经济正在调结构转方式,清晰的可持续增长路径依旧没有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加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毕竟加息会增加全社会的融资成本,提高财务费用,延缓经济拐点的出现。

那么,如果中国央行不加息又会怎样?一个直接情况就是中美基准利差继续扩大,资本外流压力加大,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虽然目前0.5%至0.75%的利差尚不足以让资本外流的冲动瞬间释放,但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维持加息预期次数不变,即今年还要加息一次,明年预计还要加息三次。如果中美基准利差扩大到1%以上,则资本外流的压力会逐渐加大。此外,中国8月CPI已经达到2.3%,今年CPI可能维持在2%左右,而一年期基准利率只有1.5%,即便是各家银行有所上浮也没有超过2%。在考虑不产生负利率的情况下可操作的加息空间是0.5%,这也是中国央行可能选择加息的理由之一。

那么,央行会在加与不加的两难中如何做选择题?最大的可能是今年之内加一次息,舒缓资本外流对人民币汇率造成的压力,然后对冲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的理由是比较充分的,但负面效应也是明显的,因为资金成本上升会让社会融资愿望下降,流动性不足。为保持全社会流动性,降准也很有必要,其它诸如MLF等中短期货币政策工具也可补充,现在就是在这么做的。当然,为了避免形成新的“大水漫灌”,这种降准也可能是定向降准,重点针对三农、小微和双创科技领域,有的放矢,避免释放的流动性再进入过剩产业和房地产等高杠杆领域。最近,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完善定向降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更多投向创新型企业和小微企业。此前,定向降准主要针对三农、小微企业,现在增加了创新性企业 ,这应该是一个新方向。

新闻推荐

今年42家央企176位领导人员职位调整 央企重组布局渐浮水面

今年央企领导层的调整力度和密度都是空前的。截至目前,今年已有至少42家央企进行了176位领导人员职位调整。业内人士认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