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划重点:防风险仍是银行下半年工作关键词
银保监会划重点:防风险仍是银行下半年工作“关键词”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周萃
日前,中国银保监会召开银行保险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近期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求。会议指出“金融业一些领域的风险隐患仍然突出,非法金融活动形势比较严峻”,并确定了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即互联网金融风险、房地产泡沫、不良贷款、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随着去杠杆稳步推进,金融既有效防范风险又服务好实体经济,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近期,包括银保监会等多部门召开的会议表明,下半年,防风险的方向没有改变,虽然短期内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因素已被大大消除,但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没有真正解除的情况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将难以真正受到遏制,防控金融风险仍是未来关键词。
牵住风险防范的“牛鼻子”
银保监会电视电话会议强调,“防控处置好互联网金融风险”是近期需全力以赴做好的重点工作之一。
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背后, 其带来的技术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等事件也层出不穷。进入7月以来,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风险不断暴露,尤其是网贷行业出现项目逾期集中增加,防范网贷行业风险集中爆发已成为当务之急。
“互联网金融风险不仅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或客户造成直接影响,风险也可能传导至金融体系及实体经济,而且由于互联网金融直接面向社会公众,比如非法集资、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会引发社会风险,特别是近期P2P网贷平台连环爆雷,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和乱象整治也就更具现实重要性和紧迫性。”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认为。
业内专家指出,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应放到稳杠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高度去认识。稳步推进互联网金融和P2P风险化解工作,需要抓紧研制出台一批关键标准,对于监管政策尚未明确的领域制定配套自律制度规范,并通过自律惩戒手段,保障监管要求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地实施。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反映了实体经济企业和金融长尾客户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在增强金融普惠性、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等方面弥补了传统金融的不足。因此,对于互联网金融,不能一刀切,应秉持创新和监管并重的原则,区分金融创新和伪创新、过度创新,同时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理念和监管技术的创新。”吴琦认为。
随着货币政策转向稳杠杆,上半年房价有所抬头,房地产的乱象依然严重。在此背景下,银保监会电视电话会议强调,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坚决遏制房地产泡沫化”。
“银行应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完善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综合考虑不同主体、区域的特殊性,从信贷额度和利率方面保障刚需购房者贷款需求,信贷政策向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等民生领域倾斜;对于房价上涨较快的热点城市,从控制贷款总量、上调贷款利率和贷款首付比例等方面收紧贷款条件,避免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吴琦建议。
坚持不懈化解不良资产风险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一直是衡量金融风险的核心指标,有效化解不良资产对于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保证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监管机构始终敦促金融机构加快不良资产核销处置,近期银保监会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亦指出,要“加大不良贷款准确分类和处置工作力度”。
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约8000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处置1665亿元。刚刚公布的上市银行上半年业绩公告显示,今年以来,上市银行普遍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核销力度。
“工行的低不良率是用巨大的财务性成本换来的。”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称,过去三年该行花了2050亿元的“真金白银”,处置了6000亿元的不良贷款,今年可能要投入1000亿元的“真金白银”处置2200亿元的不良贷款。4年时间内,工行共处置了8200亿元不良贷款,使得工行的财务报表更为干净。
2018年上半年农业银行(3.650,0.01,0.27%)重点推进以改善资产质量为目标的“净表计划”,加大清收处置力度。农行首席风险官李志成透露,该行今年计划处置清收不良资产1250亿元以上。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监管部门加强对于资产分类准确性的要求,加速了银行真实不良的暴露,而且随着内外需求的放缓以及前期去杠杆和强监管的影响,未来商业银行或将面临更大的不良资产处置压力。
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必须切实处置一批重点风险点,消除一批风险隐患。随着降杠杆的深入推进,银行业将面临不良资产大幅增长的威胁,商业银行应及早规划,做实贷款分类,综合运用核销、现金清收、批量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服务实体经济相结合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自身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
“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结合起来,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以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动定向降准资金支持债转股尽快落地。” 银保监会电视电话会议指出。
防化金融风险要求金融机构把金融服务重心和注意力转到实体经济身上,为实体经济恢复生机活力提供各种有效的金融支持。数据显示,上半年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48亿元。同时,金融机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制造业贷款自上年以来持续正增长,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同比增长9.9%,涉农贷款同比增长7.2%。
不过,增强实体经济服务质效依然任重而道远。吴琦认为:“这个难点集中体现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疏通的根本在于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虽然上半年多项政策的推出非常及时,但是否能真正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恢复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和信用市场融资功能,仍有待观察。”
“努力推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大中型银行还应继续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
业内专家指出,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还应与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培育和构建金融服务实体的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服务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银行向科技创新领域增加更多的金融供给。
新闻推荐
(原标题:逾期贷款占比增至5.55%中原银行不良偏离度超200%)近日,中原银行(01216.HK)公布了2018年中期业绩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