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内财经> 正文

浙江上半年信贷新增7561亿 史上同期最高的信贷流向追踪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09-06 02:23

本报记者包慧杭州报道

信贷导流实业浙江调研:钱去哪儿了?③

一个月以来,记者深入浙江一些制造业集聚比较密集的市和县,通过采访企业、银行、监管等,对国企、民企展开层级化调研,多维度了解宏观政策下的实体领域产融变化。

这是调研稿件的第三篇,数据解读浙江经济生态及信贷资金流向,呈现有代表性意义的区域样本。毕竟,浙江经济发展趋势通常领先于全国数年,具有一定风向标意义。

上半年,浙江地区信贷新增7561亿元,同比多增2862亿元,增量为历年同期最高。

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信贷余额为9.8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同比上升4.8个百分点。对比全国的数据来看,今年上半年全国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1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令人奇怪的是,在今年上半年信贷增量为历年同期最高的数据面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了十多家浙江企业,无论国企民企,普遍反映今年信贷偏紧。

史上最高的新增信贷到底去了哪里?

把观察的维度拉长到20年前,浙江用了数年时间正在努力回到十年前的“黄金时代”。

进入2000年之后,由于浙江经济高速增长,各大银行都对浙江进行资金规模和政策倾斜,导致信贷总量长期位居全国前列。

浙江区域杠杆率也一路攀升,到2012年达到1.71,远高于同期发达省份比如江苏的1.06和广东的1.18。到2017年浙江省宏观杠杆率则已经增加到了2.35。

从2012年开始,浙江的金融风险开始逐渐暴露,不良连续四年双升。

从2001年到2008年的8年里,浙江区域内的融资量增长了8倍多。2001年浙江省融资量为1103亿,2008年暴涨到超过一万亿(10357亿)。当然2008年的暴涨主要还是全国性宏观因素的原因。2009年开始逐年回落。

相对应,浙江省GDP增速从2001年10.6%增长到2007年14.7%,达到阶段性顶峰,从2008年开始逐年回落,2008年到2017年从10.1%逐渐回落到7.8%。

去杠杆的“阵痛”

好的信贷政策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根据浙江金融监管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浙江的信贷投向,浙江省制造业贷款上半年新增563亿元,同比多增512亿元,回升明显。小微企业贷款新增924亿元,同比多增314亿元。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7.7%,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科技类贷款新增482亿元,同比多增343亿元。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量占比大幅下降。上半年全省个人住房贷款增量占全部增量的24.1%,同比大降13.8个百分点。

即便如此,在去杠杆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衡现象更值得注意。

2017年浙江省的宏观杠杆率为235.6%,较2016年上升了6个百分点,当前浙江经济仍面临结构性矛盾和杠杆率较高的问题。

2018年以来,虽然国企、住户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杠杆率仍然在上升,但民营企业的杠杆率则已经下降了6个百分点。

房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贷款较快增长对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融资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截至今年6月末,浙江全省基础设施类贷款、房地产贷款、国有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的3.5个、15.3个和10.1个百分点,而制造业贷款增速则低于全部贷款增速的12.6个百分点。

由此可推断,新增信贷主要流向,还是政府平台和棚改项目。

从价格看,上半年浙江省贷款平均利率为6.22%,同比上升0.43个百分点,其中六月份贷款利率已经出现环比0.02%的小幅下降。

从不良率指标来看,上半年浙江省不良贷款余额为1345亿元,比年初下降133亿元,不良贷款率1.38%,比年初下降0.26个百分点,其中企业不良贷款率为1.86%,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多位金融机构人士表示,下半年不良贷款有反弹的风险和压力,原因在于,在去杠杆背景下,政府平台、企业以及个人的合规性、流动性及债务风险等相互交织且已有所显现。

浙江6月份债务融资

同比锐减56%

债券违约风险指标来看,虽然出现了盾安集团的流动性风险案例,但在政府的积极介入和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扶持下,已得到有效处置。

总体来看,上半年浙江全省存续债务融资工具总体稳健,违约率为0.03%,低于全国0.2%的平均水平。全省共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496亿元,同比多增550亿元,占全部企业债券发行额的74%,发行量同比增长58%,高于全国增速10个百分点。

但盾安集团的债务风险事件仍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比如说,从5月份盾安事件之后,全省的债务融资工具发行5-6月份全省同比减少7%,低于全国的平均增速。其中民营企业发行量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且发行量少于到期兑付,导致净融资额为-51亿元,6月份全省全部债务融资工具发行量同比减少56%。

一位银行投行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违约事件频现,债券风险偏好不断下调,市场资金涌向AAA高评级客户,其发行利率不断下行,而民营企业发债就更艰难了。因为债券投资人对信用债融资主体的资质要求较高,多数实体企业要达AA或AA+以上外部信用评级非常困难。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下半年债券集中兑付压力较大,因为目前全省债务融资工具的3732亿存量中,约有四分之一约933亿都集中在下半年到期。

从调研情况来看,今年浙江实体领域的部分企业出现的资金链紧张现象,更多是流动性管理出现问题。

浙江一位大型国企的财务负责人表示,下半年之后,货币政策的宽松在银行信贷方面还没动静,但在债券上已有体现。该国企在7月发行了数亿元3年期债,票面利率仅4.6%左右,他们本来预计在5.5%-5.8%之间。

但这种松动更多是倾向于国企。

可以用作对比的是,今年上半年另一家浙江的民营企业发行的一笔中期债利率高达7%。

债券的利率上浮并不是个例。从温州人行统计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温州全市企业债券融资新增44.2亿元,其中非金融企业债券新增31.3亿元。以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平均利率来看,2018年平均利率为6.15%,比上年同期上升近1.33个百分点。

新闻推荐

须严防拿香港牌照割内地“韭菜”

本报评论员胡蓉近日,两则有关互联网巨头涉足金融业务的新闻值得关注。一是今日头条上个月上线的“放心借”业务,被自媒体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