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改革提速:推进政策性 与自营性业务分类管理
本报记者李玉敏北京报道
“农发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始终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政策性和银行属性这对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包括在以后的工作布局安排当中,我们始终坚持把政策性放在第一位,把执行、传导国家政策首先落实好”。农发行副行长孙兰生在10月11日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行始终坚持政策性银行的定位。
2014年底,中央深改委和国务院批复了农发行的总体改革方案,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农发行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对政策性和自营性业务要分账管理、分类核算,明确责任和风险的补偿机制,要确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约束机制,要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把农发行建设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政策性银行。
农发行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刘定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该行正在落实各项改革方案,其中政策业务和自营性业务的分类管理办法经过国务院批准已经正式发布,分账管理和分类核算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现在该行的政策性业务占比已经达到了91%,当年的增量已经超过了百分之百。自营性业务收回来了一部分,有效控制了比例。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农发行累计发放贷款11300多亿元。截至9月末,该行贷款余额突破了5万亿元,增速为7.61%,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83%的较低水平。今年前九月,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482亿元。
内部推进八项改革
据刘定华介绍,按照农发行改革方案,该行的各项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比如,农发行的章程和监管办法已经正式出台,业务经营和外部监管正式有法可依。
同时,资本金的补充、共管基金的建立、补偿机制的健全正有序推进,农发行的资本金现在在财政部的支持下有所增加,并且制定了补充计划。此外,农发行内审体制的改革已经基本到位了,构建了独立垂直的审计体制。
刘定华表示,在这些基础上,今年3月份以后,农发行党委在内部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上面又推出了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本约束机制、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内控合规和案件防控体系建设、优化信贷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推进资产负债统筹管理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运营集约化管理、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深化绩效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体系建设八大专项改革。
孙兰生也表示,政策性银行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忽视客户的需求,这两年该行也着力转变观念,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改善服务,提升质效。
孙兰生表示,在提升内部运行效率方面,农发行注重流程银行建设,要在全系统推进集约化运营改革,这个方案也已推出。目标就是想经过2-3年的努力,分成两个步骤,先分省集中,再全国大集中,实现运营的集约化、统一化。
孙兰生表示,“运营的集约化应该说是现代银行的标配。简单地讲,集约化运营就是银行和客户都可以做的事情,将来由银行来做,改善客户体验;银行内部前台和后台重复做的事情,就集中到后台来做,让前台解放出时间和精力,更好地服务客户;线上和线下都在做的事情,将来把它迁移到线上来做,这样就可以提高运行效率,提高风险防控质量,降低运行的成本”。
建立全面风险体系
十九大报告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农发行副行长孙兰生也表示,“由于政策性银行是依托国家信用开展经营活动的,我们管理的金融资产都是国家的资产,国家的资产也都是百姓的财富”。因此,该行的风险防控应有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和更严的标准。
孙兰生认为,政策性银行也面临着和其他银行同样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但农发行的风险有许多特殊性,比如面临着很大的政策风险、很特殊的流动性风险,还有更严格的合规风险等。
鉴于风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孙兰生表示,“我们必须从体制机制上、从制度流程上、从管理工具上、从队伍建设上打好风险防控的组合拳”。
据介绍,农发行建立了全面的、全员的、全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孙兰生表示,“我们要把全面风险管理的架构搭建好,要把全面风险的管理流程完善好,要把全面风险管理的工具建设好。这样能够使我们全面风险管理的责任进入高层,使全面风险管理的机制融入机构,使全面风险管理的措施能够嵌入流程,使全面风险管理的绩效能够纳入考核,这样实现风险管理的全覆盖。”
近期,规范和防控地方政府债务成了各界关注的热点。刘定华表示,农发行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上,全面清理存量贷款。对政府购买服务类贷款,逐笔清理,建立台账,并主动配合各级地方政府和财政进行认定,哪些是合规的、哪些是不合规的。
对于合乎规定的,继续给予支持,比如棚改类贷款。对于不符合新规的,实行分类处理。能提前收回的,同项目单位协商提前收回;对项目收益能够覆盖贷款本息的,积极推动转化为公司类自营性贷款;对于不能完全覆盖贷款本息的,协商补充还款来源或增加抵押担保措施,防止债务悬空,并且约定处理和收回的期限。
新闻推荐
命途多舛的卡友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卡友支付”)再遇发展难题。在央行处罚公告发布两个月时间后,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