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际财经> 正文

美联储,总统头上的金箍

齐鲁晚报 2018-12-29 07:19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美联储标志本报记者王昱

舍不得给政府的权力

美联储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及其下属12家联邦储备银行的简称。简单说,美联储其实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中枢机构,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创立都非常早,但唯独美国,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美联储却非常“晚熟”,直到1913年才根据《联邦储备法》成立。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实与美国建国时的一次争吵有关。早在独立战争打完之后,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就曾提出过建立一个中央银行,因为那会儿美国政府穷得叮当乱响,急需发行债券解燃眉之急。

然而提案报到国会后,却遭到了各州议员的一致反对。这帮刚打完仗的“老炮”们,太了解英国人发明的“中央银行”是个什么玩意儿了:在发行政府债券之后,中央银行紧接着就会垄断货币的发行权。以后政府就可以通过操弄货币政策,用制造通货膨胀等手段牟利,而让那些辛苦挣钱的老百姓吃亏。

但美国建国之初是真缺钱。万般无奈之下,开国总统华盛顿亲自出面替汉密尔顿背书,一家家上门恳请各位议员高抬贵手。最后国会总算在1791年勉强批准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但加了诸多限制,并特意强调这个银行只准经营20年。到了1811年,国会没有批准它继续存在,美国第一银行被迫关门。

但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第一银行歇业后的第二年,有“第二次独立战争”之称的美英战争爆发。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联邦政府又缺钱了,时任总统麦迪逊又领着财政部长挨家挨户到议员那里去哭穷。于是1816年,由美国国会投票通过,美国第二银行开张,这次国会给的经营期限还是20年。

第二银行的经营期限快到期时,美国政府内部已经出现了支持其继续存续的声音。原因是经过建国后近40年的发展,美国经济已经开始繁荣,政府手中如果能有一个国家银行,无论刺激经济还是搞点钱都相当方便。

但就在这时,著名的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上台,此人在美国历任总统中论敢想敢干、脾气火爆当排第一。杰克逊总统坚持认为中央银行就是个帮着权贵压榨百姓的东西,在上台后立刻让财政部把所有政府存款从第二银行提走,并不再允许该银行发行任何债券。于是1836年,失去存在理由的第二银行关门大吉。

杰克逊总统对自己的这项功绩颇为自得,在他去世后,这位戎马一生、战功卓著的总统只在墓志铭中写了一句话,“我干掉了它(指美国第二银行)。”

“公私合营”的美联储

从中央银行在美国建国之初两起两落的历史中,我们能看出美国人对中央银行的矛盾心态——政府想要管好国家,确实需要一个中央银行来调控经济,但这个工具如果太好用,又会让政府对其依赖成瘾,最终危害民众的利益。

在这个两难之中,极端注重个人自由的美国人最终选择了不要中央银行。于是在美国第二银行关闭后的70多年里,美国再也没有建立一个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这段时期被称为“自由金融时期”。

“自由金融时期”是美国发展最迅速的年代,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然而这种放任自流的弊端也很明显:由于缺少中央银行这个“银行的银行”在背后撑腰,一旦发生金融危机或挤兑风潮,各个银行只能各自为战,撑不下去就只好倒闭。而随着美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1893年的银行挤兑危机中,美国有超过500家银行相继倒闭,数以万计美国人的积蓄一夜之间付之东流。

在那个时代,美国人去银行存款,其风险竟有点像今天的中国人投资P2P,一旦碰上“爆雷”,血本无归很正常。这种高风险的金融环境开始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所以,当1907年新一轮挤兑危机重来时,美国著名金融家摩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遂召集最重要的几家金融公司的总裁开会,要求大家一起拿出资金帮助面临挤兑的银行。摩根的这一提议,其实就是美联储在后来历次金融危机中的所作所为,因此,从功能上讲,这次银行家们的会议已经是在发挥“中央银行”的职能了。

在1907年危机过去后,美国各私人银行开始迅速“抱团”,准备成立摩根所提倡的“储备委员会”。

当时的美国人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现状——政府如果再不建立中央银行,银行家们自发组织的“储备委员会”就要代行中央银行职能了。那么到底把中央银行交给政府管呢,还是留给私人资本家呢?美国人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政府更容易受监督一点。于是在1913年,《联邦储备法》出台,美联储正式宣告成立。

但是,正因为美联储是在美国私人银行联盟已经呼之欲出时被政府“抢注”的,于是,定型后的美联储就形成了一个十分奇特的“公私合营”结构:美联储由在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布美国各地区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其中,联邦储备局是政府机构,包括主席在内的七名成员均由美国总统提名,经国会投票确认。而各个地方联储银行却属于私营非营利机构,所有全国性银行必须成为其成员,在其中占股(但不可买卖、交易、也没有分红)。可以说,美联储是一个“大脑属于政府,手脚属于私人”的奇怪组合体。

帮总统“戒烟”的人

无论出于形势所迫还是精心安排,美联储的巧妙设计的确平衡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私人的权力之争,也基本上杜绝了美国的货币政策被少数人以一己之私操控的可能性。不过,这种设计也留下了一个“后遗症”:几乎历届美联储主席都是总统最想炒他鱿鱼的下属。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总统在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极重,美国经济也开始左右整个世界经济的走向。从这时开始,美国总统也开始越发频繁地试图插手美联储经济政策的制定,但结果却往往是碰一鼻子灰,甚至曾有过总统和美联储主席直接动手的案例。

1965年,约翰逊接任美国总统,向公众许诺将保持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然而恰在此时,时任美联储主席的马丁宣布加息遏制通货膨胀,此举导致美国股市大跌。愤怒的约翰逊总统将马丁招到私宅,要求他解释为何藐视总统。孰料马丁到场后继续坚持己见,谈到最后,约翰逊突然让其他人都离开,他要与马丁“单独聊聊”。其他人刚一出门,就听到“咚”一声巨响——盛怒难遏的总统直接把美联储主席顶到了墙上。

不过,一番“武斗”下来,约翰逊还是没有说服马丁停止加息,还在次年迫于压力不得不继续提名后者连任美联储主席,约翰逊本人却在干了一届之后就挂冠而去了。

当然,总统要是能跟美联储主席处得好,也能创造“将相和”的佳话,比如1981年上台的里根总统和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当时,美国正面临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滞胀”,身为总统的里根想的当然是保持量化宽松,先刺激经济发展,而后再解决通胀问题,而沃尔克却要求先加息遏制通胀。两人于是发生了激烈矛盾,里根一度想像今天的特朗普一样冒险炒掉沃尔克,但在反复沟通和谈判后,沃尔克最终成功说服了里根。沃尔克大幅提高利率(从10%提高到20%),而里根则在同期推动减税和缩减政府开支,从而实现了小政府和健全货币的组合,在度过里根上台之初的艰难时期后,美国经济开始了持续十余年的新一轮繁荣。

1988年,在交出任内亮眼的经济成绩单后,里根即将卸任,有人询问他对沃尔克的评价。里根想了想后回答说:“沃尔克是那个帮我"戒烟"的人。”

的确,希望美联储保持低利率,以便迅速刺激美国经济繁荣、彰显自身政绩,这几乎是历任美国总统都想要做的事情。然而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了长期过度通胀将给经济造成更大的灾难,正因如此,一个不服总统管的美联储才成为了维持美国经济良性发展中的不可或缺的“金箍”。

今天,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加息“紧箍咒”念的特朗普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这种冲突恰恰证明了美联储还在发挥它应当起到的作用。

新闻推荐

三大股指圣诞前夜暴跌,特朗普连批美联储 美股十年“长牛”戛然而止 “凶手”是谁?

面对股市连日暴跌,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内的交易员吃惊神情溢于言表美股道琼斯指数近期走出“断头”走势12月24日,美国股市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