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创纪录现金却“无力”挽救持股公司 私募股权惯例面临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对那些苦苦挣扎的私募股权基金持股的私人公司而言,私募股权基金持有的大量现金却无异于“海市蜃楼”。
有分析称,这是因为私募股权基金的新投资会受到结构性约束,很难将新募集的资金用于挽救已入股三四年以上的公司。但批评者认为,私募股权基金理应为较早持股的公司做得更多。
34家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入股的公司申请破产
根据数据提供商Preqin Ltd.的数据,截至6月,全球私募股权基金(不包括风险投资基金)持有的现金已达到了创纪录的1.45万亿美元。然而,所有这些“弹药”都无济于事,无法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这些私募股权基金所入股的私人公司的打击。
数据提供商PitchBook Inc.的数据显示,从3月1日到6月14日,包括赫兹全球控股公司(Hertz Global Holdings Inc.)、尼曼(Neiman Marcus Group Inc.)和J.Crew等知名公司在内,共有34家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入股的美国公司申请破产。
而一些持有破产公司的私募股权基金实际上并不缺少可支配现金。比如,阿瑞斯管理公司(Ares Management Corp.)与加拿大退休金计划投资委员会(Canadian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一起于2013年收购了尼曼(Neiman Marcus)。在尼曼申请破产前,他们还坐拥逾330亿美元的可支配现金。
穆迪表示,在零售业中,债务评级最低的公司中70%以上均为私募股权基金所持有。因此,许多陷入困境的公司的命运取决于这些私募股权基金是否决定对这些公司注入更多资本。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受限引争议
业内许多人士认为,结构性约束可能阻碍这些手持数万亿现金的私募股权基金向有注资需求的公司施以援手。
具体而言,私募股权基金拥有专门用于新投资的充足资金,但很少会将资金用于已入股超过三四年的公司。根据投资咨询公司剑桥协会(Cambridge Associates)的分析,在收购行业的所有现金中,约有85%被指定用于2017年~2019年期间购买的公司。
“三四年前筹资的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时基本已经弹尽粮绝,却又无法获得新的融资来支撑公司继续运行。”剑桥协会全球私人投资负责人奥尔巴赫(Andrea Auerbach)称。
此外,投资者情绪也阻碍了私募股权基金将所持现金用于帮助挣扎中的企业继续经营。
小企业投资者联盟(Small Business Investor Alliance)总裁帕尔默(Brett Palmer)介绍称,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即其有限合伙人,很少热衷于用新资金来挽救陷入困境的企业。因此,即使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经理希望使用新募集的资金来挽救较早购买的公司,他们也可能会受到对有限合伙人的信托义务的限制。
“投资经理有义务向有限合伙人确保其所做的下一笔投资不是感情用事,而完全是数据驱动、市场驱动的。”他称,“他们个人可能会偏好某个行业、某个公司或某个管理团队,但他们的决定需要在财务角度站得住脚。”
但也有批评认为,私募股权基金理应做得更多。
事实上,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私募股权基金通过所谓的跨基金投资的方式绕过传统限制,使其能够使用新筹集的资金来支持较早入股的公司,这种做法在不断增加。但疫情期间,却鲜少有私募股权基金愿意这么做。
美国经济和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阿佩尔鲍姆(Eileen Appelbaum)就私募股权惯例向国会作证时称,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仅仅支持最有前途的公司,而不考虑那些陷入困境公司的员工和投资者会面临的损失。
“即使私募股权基金声称他们只能将新募集的资金用于新投资,但他们实则拥有选择权。我认为他们对较早参与投资的投资者负有信托责任。”她称。
私募股权投资者团体(Institutional Limited Partners Association,ILPA)行业事务董事总经理崔(Jeiifer Choi)表示,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总体上并不热衷于使用跨基金投资的方式来支持较早的投资。
崔称,在ILPA最近对有限合伙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只有10%的人选择将跨基金投资作为确保较早投资的公司继续运行的首选方式。
背后的原因在于,许多私募股权基金的有限合伙人担心跨基金投资中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即在相关交易中,基金实质上是将公司出售给自己。
新闻推荐
新华社布鲁塞尔7月10日电(记者潘革平)比利时国王菲利普9日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在新冠疫情期间高效的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