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内财经> 正文

央行月底意外实施2000亿元MLF 11月MLF投放规模累计达到1万亿元 流动性压力缓解 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大幅下行

广州日报 2020-12-01 04:28

最新消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

每月月中投放中期借贷便利(MLF)已成为央行的一项常态化操作,但是11月最后一天,央行进行了一年期MLF操作2000亿元,中标利率持平在2.95%,让市场大呼“意外”。受此提振,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大幅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回落至3.3%以下。债券收益率下行意味着价格的上涨。

有助于推动市场情绪加快恢复常态

实际上,就在11月16日,央行按照惯例投放了8000亿元MLF。因此,11月MLF投放规模累计达到1万亿元,扣除到期量后,净投放资金4000亿元。与此同时,央行公告称,将于12月15日进行MLF操作(含对12月7日和16日两次MLF到期的一次性续做),具体操作金额将根据市场需求等情况确定。

分析师认为,央行在月末时点增加MLF投放除了出于对跨月资金面的考虑外,还与近期信用债违约对市场资金面造成短期冲击有关。因此,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重回宽松。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指出,央行同时开展MLF与逆回购操作长短工具结合,显示央行根据市场资金面情况灵活采取多种工具,以维护资金面保持合理充裕。在周茂华看来,央行在月底操作MLF对于平滑跨月资金意图明显,同时,近期扰动市场因素较多,央行灵活适度增加资金投放有助于推动市场情绪加快恢复常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表示,相比于中长期流动性短缺,目前短期流动性比较充足。临近年底,财政支出将加快,市场流动性压力可能会因此而有所缓解。面对跨年资金需求,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央行仍将通过MLF+逆回购的组合保持短期和中长期的流动性合理充裕,确保短端和长端利率与经济基本面相适宜。

央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值得关注的是,11月26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定下了下阶段政策思路。一方面,将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更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央行称,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根据宏观形势和市场需要,科学把握货币政策操作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此外,将增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直达性。重视预期管理,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处理好内外部均衡和长短期关系,尽可能长时间实施正常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投资看点

银行等顺周期板块存“掘金”时机?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楚涵、林晓丽

11月30日,银行股早盘爆发,午后突然跳水。记者注意到,多家券商发布的研报中指出,整体相对看好顺周期、特别是位置较低的银行、保险等板块。

与此同时,机构抱团的科技、医药等近期纷纷回调,在公募基金规模迈入18万亿元时代,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连续两年超30%的火热背景下,公募基金的超高收益率明年是否能持续?银行、保险、地产等板块是否存“掘金”时机?

券商看好位置较低的保险、银行板块

11月30日,银行股上涨后回落。在今年7月1日至7月6日的4个交易日里,银行板块(申万一级)上涨了16.85%,尤其是在7月6日大涨9.12%,当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均大涨8.53%。彼时有分析认为,银行股的行情得益于政策面、资金面和基本面三方面的共振。

目前,市场风格向金融顺周期板块切换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中金公司发布报告认为,净息差预期开始乐观,重申“业绩反转,而非反弹”的行业判断。向前看一至五个季度,该机构预计上市银行业绩逐步改善,银行股将迎来一轮类似2016年至2018年大幅度上涨的行情。

天风证券亦分析指出,整体相对看好顺周期、特别是位置较低的保险银行和地产。继续看好化工、机械、有色细分领域。科技医药调整较多,最近带量采购接近落地,客户密切关注医药以及调整较多的科技龙头。

广发证券指出,随着经济继续复苏,银行业基本面上行的趋势较为确定。当前板块估值水平仍处于底部区间,相对优势明显。实体需求继续向好,政策宽松的必要性下降,流动性环境可能逐渐走弱,银行板块整体有望迎来估值修复。从个股方面,短期来看,目前前期判断的“优势地区区域行、战略定力股份行、高股息股份行和大行接力行情”逐渐进入股份行的中后期,高股息银行开始启动,建议积极关注;长期来看,建议关注战略定力的大中型银行和优势地区市场化经营的区域银行。

明年存在均值回归的可能

记者了解到,市场经常用利率变化来解释风格变化,比如利率下行期对中小盘的估值弹性有放大作用,而利率上行期风格往往会切向大盘股。但在2018年以来,市场利率持续下行,风格转换指标仍在区间震荡。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分析,宏观环境的变化才是导致利率以及股票市场大小盘风格出现大趋势轮动的核心力量,决定未来市场风格走向的关键取决于经济复苏力度和货币政策走向。2021年结构分化的格局应该还会持续,因为这是存量经济主导下的大趋势。

如今,结构性行情行将持续多久呢?从A股市场的分行业估值水平看,周期性行业大部分处在估值水平的历史低位,而好赛道行业的估值水平则大部分处在历史高位,如电子、医药生物、食品饮料、家用电器、休闲服务、汽车等行业;而银行、房地产、公用事业、建筑装饰、商贸、采掘、非银金融等的估值水平则处在历史低位。

李迅雷分析,2021年的资本市场仍然会比较繁荣,并在繁荣中走向开放,但期望公募基金继续获得30%以上的超高收益,似乎并不现实。明年确实存在均值回归的可能。投资回归理性是新兴市场走向成熟的长期趋势,相信随着机构投资者比重的上升,A股的估值体系会更加合理。

公募基金迈入18万亿元时代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数量达7682只,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18.31万亿元,较9月底的17.8万亿元增长了0.51万亿元,增幅为2.87%。

规模迈入新时代的同时,业绩表现也颇为亮眼。李迅雷11月29日发文中提到,年初至今,所有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收益率中位数达到36.8%,也是公募基金2010年以来的最高回报率了。此外,2019年偏股型基金的中位数也达到了35%。

连续两年的超高增长,究竟是大盘的贡献还是基金经理们投资水平提升的贡献?有业内人士分析,其实过去两年公募基金取得的高收益来源于对消费、科技板块的抱团,可以看到食品饮料、电子、家用电器、电气设备、休闲服务、建筑材料、医药生物等行业涨幅大幅领先,特别是食品饮料,涨幅高达177.76%。

李迅雷分析表示,2017年以后,未来业绩相对具有“确定性”的大市值公司的估值水平明显有了提升,而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公司估值水平有所下移。确定性溢价提升了机构投资者整体资产的估值水平,这或许是公募业绩创近10年新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时代的天平正在向机构倾斜。

新闻链接

涉嫌操纵市场东海基金遭自律调查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王楚涵)继海通证券、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被调查后,监管再度出手。

11月30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称,对东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海基金”)启动自律调查。

公告内容显示,近日,交易商协会在对相关企业进行自律调查的过程中了解到,东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存在涉嫌为发行人违规发行债务融资工具提供便利,以及涉嫌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交易商协会将对东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开展自律调查。

据东海基金官网显示,该公司于2013年2月25日正式成立。由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鹏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州市相城区江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注册地上海,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其中,东海证券为第一大股东,出资比例占45%。

成立7年以来,东海基金一直是一家“迷你”基金公司,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该公司管理规模为18.17亿元,甚至还不及某些基金公司单只产品规模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东海基金旗下多只债券基金频繁遭遇巨额赎回。1月7日,东海祥瑞债券因发生巨额赎回发布调整净值精度公告;2月5日,东海祥瑞债券再次发布公告调整净值精度,同日,东海祥利纯债也遭遇巨额赎回发布调整净值精度公告。

根据东海祥瑞债券一季度报告,与其初相比,该产品共计缩水4.06亿份。4月15日,东海祥苏短债A与东海祥苏短债C也发生巨额赎回,公司再次公告调整净值精度。

据公开资料,东海祥苏短债A与东海祥苏短债C均为2020年3月12日成立的债券型基金,基金规模分别为8.9亿元及1.1亿元,是当时东海基金旗下规模最大的债券型基金。成立一个月就发生巨额赎回,可谓是“出师不利”,这在当时引起了市场的不少猜测。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东海祥苏短债A/C的规模已经缩减至2.2亿元、0.09亿元。

新闻推荐

界面晚报|江苏响水致78死爆炸案一审53人获刑 华尔街大佬警告:美股参与者的赌博心态类似于2000年和2007年

生态环境部:京津冀及周边污染程度减轻,12月不排除再现重污染2020年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11月例行新闻发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