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内财经> 正文

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 “十岁”知乎拟赴美上市

成都商报 2021-03-25 11:38

3月6日,知乎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挂牌上市。

成立于2011年的知乎,在互联网行业而言,已经是不折不扣老兵。相比于近年来很多成立2到3年就迅速登陆资本市场的初创公司,10岁知乎的上市之路,和其缓慢的商业化进程一样,走得慢了一些。

虽然向资本市场发起了冲击,但知乎目前尚处于亏损之中。而正如其在招股书中所说,知乎仍处于变现的早期阶段。

去年营收13.52亿元 拥有4310万内容创作者

1月13日,知乎创立十周年。创始人、CEO周源在知乎新知青年大会现场发表了十周年演讲。

一天之后的1月14日,曾被字节跳动寄予厚望的悟空问答向创作者推送通知称,App将于2月3日停止运营。而悟空问答被广泛关注,正是起源于和知乎的“300大V”争夺战。

伴随着同赛道曾经最大潜在威胁的下线,知乎在“知识问答”领域暂时没有了像样的对手。

知乎在招股书援引灼识咨询(CIC)的调查报告:截至2020年12月31日,知乎累计拥有4310万内容创作者,其MAU(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570万。其2020年营业收入为13.52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比增长101.49%。

按营收与用户规模计算,知乎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在线问答社区。

此前估值35亿美元

腾讯、快手等巨头看好

作为“知识问答”领域代名词的知乎,也被各路资本广泛看好。

天眼查APP显示,从创新工场150万人民币的天使轮开始,成立至今,知乎进行了多轮融资,最近的一次融资是在2019年8月12日,该轮融资由快手领投、百度跟投,腾讯和今日资本等原有投资方继续跟投。

据报道,该轮融资完成后,知乎估值35亿美元。

而从招股书透露的股权构成来看,IPO前,周源持有知乎8.2%的股权,并拥有46.6%的投票权;知乎最早的投资方创新工厂持股13.1%,投票权7.6%;腾讯持有知乎12.3%的股权和7.6%的投票权;启明创投持股11.3%,投票权6.6%;赛富持股9.3%,投票权5.4%;快手持股8.3%,投票权4.8%;今日资本持股6.8%,投票权3.9%。

“商业化初级阶段”

知乎目前仍亏损

缓慢的商业化一直是市场贴在知乎身上的标签。

“知乎在商业化方面真的不够好。”曾在知乎有过实习经历的小强告诉红星资本局。关于这一点,知乎并没有避讳,其在招股书中坦言:仍然处于商业化初级阶段。

2016年开始,知乎开始尝试通过外包广告公司进行商业化,广告一词才开始出现在知乎的宣传内容上;2018年,知乎推出付费内容,但知识付费上线之后,一直处于调整之中,背后的原因,是KPI不达标造成的团队数次动荡。

相比于很多互联网企业多项目同步推进的做法,知乎的节奏是一年一个的尝试。2019年知乎开始运行盐选会员计划,2020年正式推出内容商务解决方案。

商业化步伐缓慢的同时,商业化的效果也远远不够。招股书显示,知乎2020年总营收13.52亿元,较2019年6.71亿同比增长101.7%。与此同时,虽然相较2019年10亿元的净亏损收窄48.5%,但知乎2020年的净亏损依然高达5.18亿元,净亏损率达38.3%。

目前,知乎的收入主要来自于线上广告、付费会员、商业内容解决方案以及其他服务(在线教育、电商)等。

此外,知乎对于在线广告业务的依赖过多。广告仍占据知乎收入的主要部分,从营收贡献来看,2019年和2020年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86.1%和62.4%。

记者观察

出圈之后,有问题“还能找到答案吗”

2019年,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热播,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易烊千玺和雷佳音两位主角的精彩对手戏,还有赤裸裸的“用知乎,上知乎”广告植入。

大众对此最直观的印象是,知乎已经不是最初那个需要靠邀请码才能入驻的小众社区了。

2017年9月,知乎宣布注册用户规模突破1亿大关,2018年底,知乎官宣注册用户突破2.2亿元。

用户数持续增长的同时,“小众精英知识分享社区”的标签越来越模糊,知乎正在变成“大众化知识内容平台”。

普通用户增长的结果,是知乎上专业化用户和由其生产的专业化内容的减少。

以知乎APP和微博的热搜板块为例,二者的内容同质化程度已经非常高。这和知乎早期发展阶段由程序员、创业者定义的专业化社区聚落差别甚大。

2021新知青年大会上,知乎宣布品牌升级,品牌Slogan由2018年开始使用的“有问题,上知乎”升级为“有问题,就会有答案”。

但是,现在的知乎,区别于以往专注知识分享和经验交流,泛社会化内容越来越多,各类高赞回答也成了软广告的重灾区,厂商们的营销推广内容比比皆是。

在这种变化之下,用户有问题,是否会得到比其他平台更专业更优质的答案呢?

红星新闻记者 白兆鹏

新闻推荐

如何看待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是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发生的。我们必须要耐得住性子,坚持“慢工出细活”,做好打一场持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