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际财经> 正文

“放行”中资 印度为何转变态度? 专家:国际社会重归多边主义,印政府逐渐回归理性

南方日报 2021-03-25 13:00

去年4月以来,印度政府对中国产品和中企投资推出了一系列限制政策。不过,印度商务部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印双边贸易额为777亿美元,中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近日,印度政府对中企投资的抵触态度,似乎也有所变化。路透社援引多名印度政府官员的消息称,印度正准备在未来几周内批准45项被“积压”的中企投资提案。《印度时报》也报道称,印度政府将成立一个多部门组成的协调委员会,重点研究来自中国的大额资金投资申请。

印度政府对中企投资态度是否将有大幅“逆转”?中印经贸往来将何去何从?就上述话题,南方日报记者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陈凤英进行了专访。

印度态度“逆转”原因为何?

南方日报:印度政府2020年曾限制从中国进口产品,放慢审批中企投资方案,但印媒近日报道,印度政府正重新考虑批准来自中企的投资。印度政府对中国产品和中企投资态度“逆转”是何原因?

陈凤英:近年来,中印两国有关经贸合作的谈话一直在进行中。2020年中国重新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也证明中印之间的经贸沟通往来是不可或缺的。

去年,印度政府受单边主义的错误导向影响,减缓了推进中印经贸合作的步伐。今年,随着国际社会重归多边主义,印度政府在中印交流与合作中正逐渐回归理性。如何恢复疫情中受重创的经济,是印度目前最重要的课题。因此,印度同中国恢复关系、继续对话成为其必然选择。

当前,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与地区关系、全球关系深度挂钩。同为金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中印两国,在地区间合作乃至国际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印两国推进经贸合作,定能对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重振经济、恢复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中印企业可在哪些领域合作?

南方日报:印度重新对中企投资释放积极信号,对中国企业来说有哪些利好?中印两国企业可以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

陈凤英:印方释放吸引中资的积极信号,对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尽管印度近年来一直在向美国和欧盟靠拢,但中国仍超越美国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这说明疫情发生后,印度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受到破坏,复工复产存在困难,对中国产品和中国市场都有迫切需求。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制造业在疫情期间受影响较小,中资对印度制造业的恢复能提供很大帮助,中国企业在印度的投资机会也因此变得更多了。

今后,中印两国的企业在很多领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我国的疫苗研发产业和印度的疫苗制造产业可以展开深度合作,对国际社会战胜疫情无疑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不过,印度政府对中资进入印度市场也不可能持完全开放的态度。印媒称,印度政府将组成协调委员会,研究来自中国的大额资金投资申请。该模式可能类似于欧美国家对外资的安全审查制度,说明印度政府仍担忧中资对本国安全的威胁性。

印度政府更有可能实施“有选择性”的多边主义。对于受疫情冲击较小、经济活跃程度在亚太地区相对较高的中国市场,印度政府将给予足够重视。

贸易保护主义会是拦路虎吗?

南方日报:有分析指出,目前印度国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对外资引入存在抵触情绪。中资企业进入印度市场是否将因此遭遇阻碍?

陈凤英:多年来,印度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印度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由于该国是欧美国家青睐的“民主国家样板”,获得了关税的特殊优待。印度常年享有关税福利,但该国市场却因此患上“后遗症”:印度农业、传统制造业在走向全球化时面临更高的改革成本,相较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其发展速度仍然较慢。

这种“后遗症”,一方面导致印度产业发展严重失衡,难以应对来自欧美国家和亚太国家的市场竞争,对市场开放存在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导致本国农会、工会强烈反对外资引入,这是莫迪政府难以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

受印度国内特殊的政治环境和发展失衡的市场环境影响,来自中国的产品和中国企业的投资在印度曾受到歧视。但也要看到,印度并未减缓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在中印两国共同推动下,中资的引进和印度现有的贸易保护环境仍然能够匹配。经过不断的摸索,一些中资企业在印度市场已开辟出可行的发展道路。

印度有13亿人口,拥有一个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中的庞大市场。中资企业需要在印度市场慢慢深耕。只有因地制宜地改良发展模式,中资企业才能在不断蓬勃发展的印度市场占领一席之地。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泠汐

实习生方安然

策划:赵晓娜李杰伦

新闻推荐

包税制实践对英国走向现代财政国家的贡献

■梁发芾包税制的实践催生构建了一个税收征收专业管理部门,促进了政府债务制度的建立。税收征管要面对评估、监测、征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