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内财经> 正文

复旦教授带领团队花5万元打车800多次 苹果机主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坑?

海南特区报 2021-03-25 13:01

互联网+时代,打车软件盛行,市民出行选择也更加多样。然而,有不少人发现了一个怪象:手机不同,打车软件的优惠也不一样。其中,苹果手机优惠少,费用高。最近,复旦大学教授就进行专项调研,结果发现,竟然是真的!

3月3日,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的一项调研成了网上热议的话题:最近,他带领团队做了一项“手机打车软件打车”的调研。该团队在国内5个城市,花50000元,收集了常规场景下的800多份样本,得出一份打车报告。

报告显示: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21世纪

“苹果用户比非苹果用户享受到的打车优惠更少”

近日,上海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金云公开了“2020打车软件调研报告”(下称“报告”),通过对5个城市821次打车的数据及体验研究,发现了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

报告主要结论如下:

1.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2.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3.实际车费比预估费高,这种情况占80%;4.网约车司机表示实际车费比预估价高;5.苹果手机打车的价格会贵一点。

报告中提到,打车调研时一键呼叫经济型+舒适型两档,报告中用被舒适型车辆接走的订单占所有订单中的比例来判断“被舒适”的程度。

数据表明,与非苹果手机用户相比,苹果手机用户的确更容易“被舒适”车辆(比如专车、优享等)司机接单,这一比例是非苹果手机用户的3倍。

此外,“苹果税”还体现在苹果用户比非苹果用户享受到的打车优惠更少。数据统计发现,苹果手机用户平均只能获得2.07元的优惠,而非苹果用户平均可以获得4.12元的优惠。

孙金云在采访中解释,企业有根据不同支付能力的个性化定价策略,研究中发现的“苹果税”,接近于个性化定价,它能够使企业获得最高收益,但是存在歧视用户的嫌疑。

实际支付明显高于预估价格,存在“伪优惠”现象

报告中提到,如果乘客通过打车软件下单,实际支付价格比软件预估价格高出很多,会让乘客有受到欺骗的感受。如果乘客根据估价最低的平台作出出行选择,那么明显存在个别平台有意做低估价进行不正当竞争。

报告研究了打车软件的预估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间的差异,发现除重庆外,打车软件在上海、成都、北京和深圳四个城市中预估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上海是打车软件价格被低估最厉害的城市,实付比预估高达11.8%,深圳也许是打车软件竞争更激烈的地方,实付比预估价格竟然低了6.5%。

对平台优惠部分,数据分析表明,平台会先提价,再以优惠的方式进行部分减免,这和有些人吐槽商场特卖以及有的网购节先涨价再优惠的猫腻是相似的。报告中将司机端价格视为平台每单的成本支出,当无优惠的时候,软件最终计价(优惠前价格)与司机端价格差距平均为14%;然而,当有优惠的时候,软件最终计价(优惠前价格)与司机端价格差距扩大至21%,补贴的感知度被放大了1倍,且其差异性显著。所以,平台存在“伪优惠”现象。通过这一增一减的优惠游戏,平台就用少量的优惠,做到了“更多补贴”,或者说,让消费者感受到了“更多补贴”。

滴滴:并不存在用苹果手机打车贵的情况

对此,记者进行了实验,结果发现确有其事。

3月4日,滴滴出行客服告诉记者,滴滴并不存在用苹果手机打车贵的情况,如果遇到同一时间相同行程比其他机型贵,可截图给客服处理,对此类现象监管问题,记者多次致电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均未得到正面回应。

3月3日,记者通过所在学院联系孙金云,对方婉拒了采访。在他自己的公众号里,他这样解释:对我而言,这个研究已经完成了,我们所有的结论和观点都已在报告中详实呈现。至此,我们整个团队将不再关注媒体报道,也不再就此话题接受任何采访。

新闻推荐

全球大宗商品猛涨 新一轮牛市要来了 业内称“超级周期”将至,全球通胀交易加速

财经漫画商品牛来了王建明【深圳商报/读创讯】(记者詹钰叶)在农历牛年后首个交易周的周一,国内外大宗商品表现特别“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