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内财经> 正文

中国经济2021新年论坛召开,专家学者建议:立足本国 构建主场全球化

南方日报 2021-03-25 14:00

在汕头“森宝积木”车间,工人赶工包装针对国内市场推出的产品。新华社发

“中国新一轮的比较优势是拥有超大规模市场,要使内需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战略工具、资源和手段,要用自己的市场构建自主的国际化和全球价值链。”3月13日,中国经济2021新年论坛暨首届重大课题首席专家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各大高校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新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发表观点、碰撞交流,为做好“十四五”开局积极建言献策。

●南方日报记者黄应来

国内市场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新时代中国积极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决策。”南京大学党委原书记、南京大学人文社科系资深教授洪银兴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就是把国内作为发展的立足点,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以内循环为主是有条件的,将增长潜力转化为发展动力需要供给侧和需求侧共同发力。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叶初升认为,可以在创造有效供给的同时拓展需求,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产品市场向要素市场推进,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上,可以既坚持主线又发展需求。

国内市场建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起到关键作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国经济全球化正从客场全球化向主场全球化转变。”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过去全球化的主场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只是生产能力的提供者,是世界加工厂并非世界市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内市场已经成长为超大规模市场,虽然目前还只是美国的2/3,但在全球已属于超大规模级别,且有赶超美国之势。刘志彪认为,中国新一轮的比较优势就是市场,主场全球化使内需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战略工具、资源和手段。中国要逐步用自己的市场构建自主的国际化和全球价值链,比如在“一带一路”中,利用自己的市场和技术构建以我为主的全球价值链。

如何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战略性作用?“中国主动扩大进口是一个长期战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贸易系主任魏浩认为,进口不仅仅是外贸政策,更是我国一个宏观经济政策,中国企业要配置和整合国内外资源,进口是重要手段和途径。

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中国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与合作?

洪银兴表示,需要研究产业链的循环由外转内,最根本的是要将产业链的技术需求和相应的技术供给由外转内,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环节国内替代,形成产业链的国内循环。基本路径就是要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产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我国正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向中高端攀升的阶段,最关键的是要解决技术供给的短板问题。

刘志彪称,未来中国和世界的竞争不再是工厂来竞争跨国公司订单的方式,而可能是中国的产业链跟全球产业链竞争,是中国的产业集群跟世界的产业集群竞争,是中国区域化的价值链跟世界其他区域化的价值链进行竞争。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陶锋正在对粤港澳大湾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开展研究。他认为,现行产业体系还面临很多问题,主要是如何跨越结构性的风险?“关键在于推动科技创新,创新主要还是体制机制改革的问题。当前我国产业创新发展存在一个关键问题是创新数量快速膨胀,创新质量提升缓慢,集中体现为"专利泡沫"”。

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所率领的团队通过对1980年—2018年专利发明人跨国之间流动的研究发现,技术革命产业化的过程,会带来技术人才的跨国流动。他认为,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哪些国家吸引的人才最多,这些国家就会成为最大受益国家。

洪银兴认为,在以创新为导向的开放中,引资引技引智并举,要更为重视引进创新要素,引进的外资以创新为导向进行选择,鼓励外资在中国本土研发技术,进入国际先进的新兴产业,尤其要注意引进高端科技和管理人才。

新闻推荐

3月份MLF等量平价续作 凸显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3月15日,央行开展每月LPR报价前惯例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此次MLF操作是今年全国两会后的首次操作,利率和规模备受市场关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