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际财经> 正文

元气森林不懂碳中和

霞光社 2021-06-04 15:00

不论从饮料生产商还是消费者的角度,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大目标,不妨从认真对待每一张“小标签”开始做出改变。2021-06-02 21:45· 微信公众号:霞光社 麻吉

饮料瓶上花花绿绿的塑料标签,除了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还对全球碳排放产生直接影响。

据霞光社观察,近年瓶装可口可乐的塑料标签纸越变越“窄”,而诸如元气森林、美汁源等品牌饮料,则以大面积包裹瓶身的标签纸凸显设计感,显示出各品牌环保意识不尽相同。

据国际公益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2020年12月发布的《中国塑料的环境足迹评估》,塑料工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很大,消耗了全世界大约8%的石油。

仅仅是塑料制造阶段(将树脂制成塑料产品)就产生了全球1%的碳排放。若从全生命周期考虑,塑料生产和使用带来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8%。

小标签背后是大问题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溯其源头,都与碳排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面对全球气温上升的巨大挑战,欧盟部分成员国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也就是零碳排放。中国也于2020年9月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限制塑料的使用,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从化石燃料的开采和运输,到塑料的精炼和制造,再到塑料废物焚烧管理,都伴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80%以上来自于化石能源的使用。

东方证券2020年11月发布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天然能源资源中,化石能源占85%,产生近100 亿吨碳排放。实现碳中和,要求达到的最终碳排放量仅15亿吨左右,这就要求石油消费相应大幅削减。

从发展终局角度来看,塑料回收利用及可降解塑料的替代使用,是对石油碳减排帮助最大的手段之一。

无标签包装瓶

用于制造饮料水瓶的塑料,专业名称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在废弃塑料中,PET瓶是回收率最高的产品,再生PET也是最成熟的再生塑料产品。

一位塑料制品业内人士告诉霞光社,与饮料瓶身采用的PET材料不同,瓶装标签一般采用PE膜。两种材料作用不同,性能也不同。瓶体PET材料较硬,采用的是吹塑成型。而制作标签的PE膜,首要可以作为印刷载体,再“热缩”到瓶体上。

这样一来,因为材质不同,在回收废塑料瓶时,标签也需要进行单独分离和回收。尽管技术上可行,很多工厂却并没有专门的设备去处理标签回收,导致许多标签被弃置。

解决标签回收难的问题,是饮料品牌商们一直努力想要克服的挑战。

去年,不少国际知名饮料品牌都陆续推出了“无标签PET瓶”瓶装饮料,以践行可持续包装的理念。

例如,可口可乐在日本市场为旗下饮用水品牌I LOHAS推出了100%无标签回收瓶,以减少废物和污染。

法国饮用水品牌依云将品牌和标签信息刻入再生塑料瓶瓶身,称这是一款结合美学和循环理念的新设计,实现了瓶身100%可回收。“去除瓶身标签是我们的闭环包装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实现零废塑,所有的塑料都将能够闭环再利用。”依云品牌副总裁Shweta Harit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

日本饮料制造商伊藤园推出的则是一款“无标签”绿茶饮品,瓶身不再裹带标识内容的塑料纸,但瓶盖上保留商标标志,其他产品信息则印在纸箱上。伊藤园公司还计划在收集消费者反馈后,将无标塑料包装瓶推广至公司的其他产品。

同年,日本线上零售企业“爱速客乐”也开售了一种2升装无标瓶装饮用水,所用塑料更少,瓶子更轻。依照爱速客乐的说法,如今越来越多企业经由其平台销售无标塑料瓶装饮料。这些产品有的在塑料瓶身上采用凸凹设计,有的仅在瓶口下方贴上一小张彩色粘纸。

可循环材料

“无标签PET瓶”的出现,让塑料饮料瓶的回收流程得到进一步简化,从根本上解决了饮料瓶标签回收难的问题,但它们毕竟只是市场上的极少数。

对大多数品牌和产品来说,在出现更好的包装替代解决方案之前,减少碳排放的关键,是减用、再利用及优化可循环再造的再生材料,以及在包装寿命结束时进行有效的废物管理。

可口可乐官网资料显示,其塑料饮料瓶,包括瓶盖和标签,已经实现100%可回收,并且减少了每瓶的塑料使用量。

不仅如此,可口可乐公司也在逐步增加再生塑料的使用比例。2019年,瑞典可口可乐宣布所有塑料瓶均采用100%再生材料制成,这将在瑞典每年减少使用3500吨以石油为原料的原生塑料。

百事可乐公司设定的减塑目标,包括到2025年将饮料业务中的原始塑料减少35%,并且增加重新装填和重复利用,预计到2025年将避免使用670亿只一次性塑料瓶。

法国环保集团威立雅发布的一份报告指,相比生产原生塑料,回收再生塑料可减少30%至80%的碳排放。如果所有塑料都可回收再用,平均每年将减少3千万至1.5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在全球关闭8至40个燃煤电厂。

该报告还对70多种包装的生命周期案例进行了评估。大多数案例评估显示,纸、玻璃、不锈钢和铝等材料包装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都高于塑料。

麦肯锡曾在2019年预测,到2030年,全球50%的塑料可被重复使用或回收,可为石化和塑料行业带来高达600亿美元的利润增长。

塑料制品业内人士告诉霞光社,原则上所有的塑料都能回收,但盛装食物、饮品的塑料需要清洗干净才能回收;而饮料瓶上的塑料标签则需要使用者撕下标签以后单独回收。“例如日本,在垃圾分类中就实现了瓶体、瓶盖和标签纸的分别回收处理。他们幼儿园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不论从饮料生产商还是消费者的角度,实现全球“碳中和”的大目标,不妨从认真对待每一张“小标签”开始做出改变。

新闻推荐

瑞士再保险 清仓新华保险

(记者邱清月)保险圈重磅!国际再保险巨头瑞士再保险清仓减持了新华保险H股。前者还持有太保、水滴等保险公司股票。业内人士...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