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内财经> 正文

“AI四小龙”之一 商汤科技拟赴港上市

信息时报 2021-09-15 17:53

□信息时报记者 张柳静

日前,随着商汤科技递交港股上市申请,“AI四小龙”均已启动上市进程。此前,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和旷视科技相继申报A股科创板上市,不过目前进展各不相同。除了“AI四小龙”外,格灵深瞳、第四范式等多家AI企业也在冲刺上市。

目前来看,AI企业都在积极寻求上市,但普遍仍处于亏损状态中,“造血”问题仍是AI企业短期难以摆脱的困境。对此,有分析人士称,目前“AI四小龙”在一级市场已经失去了投资热度,但在二级市场的投资热度尚未开始,它们一旦正式上市,仍然值得关注。

高营收背后:3年半累计亏逾28亿元

8月27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披露商汤科技在主板上市申请文件,首次公开披露公司业务进展、财务信息等重要数据。按照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对商汤科技500亿元估值的设定,商汤科技或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AI)领域最大IPO。

招股书显示,2018年~2020年,商汤科技营收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营收为16.5亿元,同比增长91.8%。3年半时间,商汤科技营收近100亿元。

记者对比发现,商汤科技的营收远远超过“AI四小龙”的其他成员——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和旷视科技同期营收之和。比如,旷视科技2018年~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8.54亿元、12.60亿元和13.91亿元。同期,商汤科技的营收约为旷视科技的两倍有余。

而云从科技的营收规模则约为旷视科技的一半。2018年~2020年,云从科技的营收分别为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仅从营收规模来看,商汤科技约等于4个云从科技。另外,依图科技的营收规模则排在“AI四小龙”的末位。

商汤科技营收这么高,应该赚钱了吧?实则不然。记者注意到,商汤科技过去3年半时间的研发开支达到69.91亿元。具体来看,2018年~2020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和17.72亿元,占比分别为45.9%、63.3%、71.3%和107.3%。

从上述数据来看,商汤科技2021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超过了同期的营收规模。根据招股书,商汤科技还计划将此次IPO募资的60%用于研发投入。

巨额的研发开支下,商汤科技的亏损也就不稀奇了。据招股书,商汤科技近3年半累计扣非净亏损为28.7亿元。2018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经调整的扣非净亏损分别为2.2亿元、10.4亿元、8.8亿元及7.3亿元。

频繁融资:此前已获52亿美元融资

资本市场上的AI故事看起来并不好讲,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烧钱大战”。

招股书披露,从2014年创立以来,商汤科技已获12轮融资,总融资金额为52亿美元(约合336.53亿元人民币),主要投资人包括软银、春华资本、银湖资本、IDG、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上海国际集团、赛领资本和鼎晖资本等。

AI场景商业化方面,记者注意到,商汤科技大部分业务围绕对公共部门的销售,核心业务主要有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四大板块。

其中,智慧商业板块是收入大头,2020年营收占比43.1%。商汤科技主要推出企业方舟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转型服务,目前覆盖商业空间、住宅物业、工业、公共事业等领域。

智慧城市业务是其第二大支柱,2020年占总营收的39.7%。在该板块,商汤科技推出了城市方舟平台,报告期内已在国内外119个城市部署。

2021年上半年,智慧商业和智慧城市更是商汤科技的两大业务支柱,合计占总收入的比重近90%。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客户过于集中的风险。招股书显示,从2018年至今,商汤科技的客户集中度不断提升,2021年上半年,公司最大客户占收入的百分比为22.9%,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占比为59.3%。

据了解,在寻找商业场景上,AI企业远远没有巨头们来得“近水楼台”。比如字节跳动的算法和分发机制可以增加用户粘性;阿里的算法可以猜你喜欢;美团的算法可以优化骑手配送路线等等。

“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性技术之一,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区块链的技术一起,推动产业的数字化水平提升。”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表示,“在落地场景上,数字化程度高、数据量比较大的产业场景,如互联网、金融、医疗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更深入,驱动行业降本增效。”

“造血问题”待解:二级市场热度尚未开始

一直以来,“烧钱快、回报慢、估值高、落地难”是AI企业挣脱不掉的标签。因此,这些企业也在不断寻求融资和上市。

记者梳理发现,随着商汤科技IPO,“AI四小龙”均已启动上市进程。此前,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和旷视科技相继申报A股科创板上市,不过目前进展各不相同:依图科技已于今年6月份主动撤回申请,市场猜测其或将转赴港股;旷视科技的上市申请于今年3月份获得受理,8月24日回复了第二轮审核问询;云从科技已于7月份过会,并于8月4日提交注册并更新招股书。

除了“AI四小龙”外,格灵深瞳、第四范式等多家AI企业也在冲刺上市,其中选择A股科创板的居多。不过,AI企业因为高研发投入致高亏损,也使得IPO之路频频折戟。因此,上述AI企业能否顺利上市也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来看,AI企业都在积极寻求上市,但普遍仍处于亏损状态中,“造血问题”仍是其短期难以摆脱的困境。对此,于百程向信息时报记者表示,人工智能领域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很多企业依然依赖高投入来实现高成长,规模化盈利还比较远,在商业模式上并不成熟,因此业绩依然亏损。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融资,既是主动谋求竞争优势,同时也是寻求资金支持的被动选择。“"AI四小龙"积极推进上市进程,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经从一级市场融资扩大到二级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加持,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也表示,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智商”普遍不高,难以全面开花;AI技术落地场景不多也导致“AI四小龙”扎堆计算机视觉。另外,AI企业多是科学家创业,研究能力强而商业能力弱;AI产业青黄不接,产业融资高潮已过,缺少后续资金。“目前,"AI四小龙"在一级市场已失去了投资热度,但在二级市场的热度尚未开始。”它们一旦正式上市,仍然值得关注。

链接

“AI四小龙”关键词

商汤科技:“AI+”

目前,商汤科技在互联网娱乐、汽车、智慧城市,以及教育、医疗、零售、广告、金融、地产等多个行业全面开花。“AI+”赋能各大垂直领域。

旷视科技:“AIoT”

旷视科技商业化落地的核心在于“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具体业务来看,分为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

依图科技:“芯片+算法”

2020年4月起,依图科技人工智能芯片转为自主研发。此前的IPO招股书显示,其募投最大的23.18亿元项目,主要是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IP及高性能SoC芯片项目上。

云从科技:“人机协同”

云从科技将最核心的技术集成在“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一方面,包括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客户需求提供的多种人机协同应用产品和整体操作系统;另一方面也包括通用服务平台“轻舟平台”,能开放引入生态伙伴共同开发AI应用及配套SaaS服务。

新闻推荐

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161只个股涨了一倍 北交所设立 激活新三板

漫画王建明9月2日晚设立北交所的政策正式宣布后,新三板很多股票连续大涨,成交量骤增。9月6日,新三板当日成交额达56.67亿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