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内财经> 正文

治理“容貌焦虑”可借鉴传染病防控经验

信息时报 2021-09-15 18:02

热点观察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要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意见稿提及将重点打击制造“容貌焦虑”、利用广告代言人为医疗美容做推荐以及使用患者名义或形象进行诊疗前后效果对比等医美广告乱象(央视新闻8月30日)。

社会上虽然存在容貌歧视现象,但仅此并不足以撑起目前庞大的医美市场。《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新增医美机构5150家,纯医美市场规模达1975亿元,占全球17%。应该说,医美广告贩卖“容貌焦虑”,是助推医美市场做大做强的最重要因素,就像教培机构贩卖“起跑线焦虑”做大校外培训市场一样。长期以来,一些医美机构向客户宣扬“颜值即正义”等歪理邪说,甚至将容貌不佳与“低能”“懒惰”“贫穷”等负面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或者将容貌出众与“高素质”“勤奋”“成功”等积极评价因素做不当关联,误导了许多年轻人。

焦虑是一种病,情绪可以相互感染。“容貌焦虑”虽然不属于传染病,却具有传染病的一些特点,比如,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要素。具体而言,靠“容貌焦虑”生存和发展的医美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相当于传染源,发布相关医美广告的载体起到了传播“病毒”的作用,对颜值很在乎和容易受骗的人群则属于易感人群。

既然“容貌焦虑”具备这样一些特点,那么借鉴传染病防控经验,就有利于理清思路、抓住治理的重点。

首先,要控制好焦虑的源头,也就是要对制造焦虑的医美机构强化执法监督,让医美机构管好自己以及团队;其次,要切断焦虑传播渠道,对媒体与自媒体的软文、医美代言人以及所谓“推荐官”“体验官”等强化管控,让“容貌焦虑”无法贩卖;再次,要保护好易受骗人群,对易产生焦虑的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年轻女性求职者等,要作为教育引导的重点对象,提高他们对容貌的正确认识与辨识虚假广告的能力。

爱美是人之常情,古已有之。在社会活动频繁的当下,对美貌的追求更为普遍。近年来“颜值经济”快速崛起,业务量呈井喷之势,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和竞争加剧,各类虚假的医美广告呈现泛滥之势,美容变毁容的事例也时有发生。因此,依法整治制造“容貌焦虑”等乱象,就显得尤为紧迫。

◎罗志华 医生

新闻推荐

10万亿元理财市场将迎监管新规

9月9日,记者从银保监会发布的《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获悉,《办法》拟要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