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财经人物> 正文

专访UL互联科技事业集团总裁周威方:40年助推22000家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UL将继续加大中国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9-21 11:20

编者按

1980年,当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不久,出口加工企业在沿海地区方兴未艾之时,顺应出口加工贸易的需求,一些国外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也进入中国。40年来,这些检测认证机构与中国制造共同成长,见证了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历程。美国UL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40年中国制造的发展波澜壮阔,中国制造由低端产品到中、高端产品,乃至由“制造”升级为“智造”, UL公司也“好风凭借力”,伴随着中国制造共同成长,从无到有,从一个简单的办公室到拥有6个大型实验室、众多分支机构,UL在中国获得高速发展。未来UL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冀望跟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与国家的战略布局相契合。

从政府机构的研究员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区域高层,再到美国第三方认证机构UL公司的全球高管,现任UL互联科技事业集团总裁的周威方经历了新中国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阶段。谈到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变化,周威方感慨颇多。

自1980年进入中国以来,美国UL公司在华经营已经近40年。这期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制造业和对外贸易迅速扩张。作为全球知名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美国UL为中国工厂提供检验认证服务,帮助中国产品进入北美市场,参与了不少中国制造商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创新、以自主品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见证者。

UL成立于1894年的美国,是一家全球性的从事安全科学事业的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180多家分支机构,12000多名员工。

UL如今在中国设有苏州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广州检测科技实验室、松山湖物联网检测实验室、上海和深圳检测实验室共 6个大型实验室、10个分支机构,以及众多第三方合作实验室和客户实验室,为中国制造商提供本土化测试、认证、检验、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及解决方案。据周威方说,迄今UL已经帮助22000多家中国制造商进入全球市场,“这是我们特别引以为傲的”。

周威方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近40年,UL在中国的发展“特别好”,也为接下来的扩张奠定基础。“未来UL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我们希望跟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相契合,希望在中国的布局和投入与国家的战略布局相吻合。”周威方表示。周威方此前曾担任UL大中华区总裁、UL亚太区总裁、UL全球副总裁兼首席商务官等职。

中国改变了全球供应链

《21世纪》:据了解,你是学水电出身的,职业生涯初期的工作也与水利有关,为什么后来选择“跨界”,来到一家认证公司?

周威方:实际上我的“跨界”发生在GE,不在UL。我在GE的第一份工作还是做水电的,因为我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11年都是从事与水电有关的工作。当时是GE水电中国区总经理,之后又在GE的不同部门工作过,所以离开GE时已经不在水电行业很多年了。

《21世纪》:你曾经在研究院工作,又为两家大型外企服务过,对中国近年的发展有切身体验,你怎么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路径?

周威方: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变化巨大,而且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每个人都有切身体会,很难用几句话概括。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值得思考的。就UL所在的行业而言,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很多消费者对他们所使用的产品的安全和质量的要求大幅提高。与此同时,由于消费者对产品安全的要求提高,也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还有产业创新。改革开放初期,主要是以来料加工为主,经过这么多年发展,现在中国的高科技创新已经大大走在世界前列。这是非常非常大的变化。

中国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全球,包括改变了全球的供应链。这种变化,对全球产业的发展影响深远。

《21世纪》:新中国成立70年来营商环境在不断变化,你对此有何感受?

周威方:我印象非常深刻。对外企来说,营商环境分为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重要的是,中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一套非常完善的产业体系和设施体系。这样的体系对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的帮助是非常大的。第二,是人才。过去几十年中国在教育、人才培养方面发展非常快,而且整个人才在全国的布局也是在不断地优化。对外资企业来说,当我们决定在国内投资、运营时,这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可以更有自由度地选择投资地点,因为在任何地方投资基础设施都很好、产业布局合理、很多人才可供选择。这些都是外资企业非常看重的。

全生命周期服务:一个更安全的世界

《21世纪》:能否介绍下UL在全球和中国的主要业务?

周威方:今年是UL诞生125周年。UL是全球知名的从事安全科学事业的公司,“为了一个更安全的世界”从始至终都是UL的使命。125年来,UL在安全科技方面投入巨大,始终致力于安全新技术的研发。UL不是一个制造型公司,但是我们在新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非常大,我们在技术掌控方面非常深,基于此,我们才能制定标准。UL最早是提供产品测试和认证服务的机构,现在是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公司。从产品设计开始,因为一个公司开始设计产品、需要进入全球市场,那么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的客户对他们想去的目标市场的法规要求进行深入了解。此外,供应链、供应链的风险评估、整个生产流程等等,到产品出来以后我们进行测试认证、当产品进入市场后进行产品跟踪检测,从整个产品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服务。服务也不只认证,包括性能测试、检测、检验、培训等。

《21世纪》:作为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可以说UL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受益者?

周威方:应该是双方受益。因为UL进入中国40年来,成功帮助中国的22000多家企业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这是我们特别引以为傲的。同时,这40年我们把整个公司在中国运营的基础给打好了,也培养了人才。这些都是双赢的结果。

《21世纪》:这四十年里,有没有什么事情或瞬间让你记忆深刻?

周威方:如果说记忆最深刻的,那是我们的客户。我们至今已经帮助超过22000家中国客户把产品出口到全球各个市场,从最早出口到北美,后来出口到欧洲,现在是出口到中东、东南亚、南美及全球市场,这是UL在中国40年来,我们觉得非常幸运又非常自豪的事情——帮助中国2万多家制造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第二,UL是标准起草机构。截至目前,UL已经起草了超过1600份标准,这些基于科学的UL标准拥有极高的公信力,超过70%以上成为了北美地区或美国的国家标准,还有很多标准更是被国际电工委员会(IEC)采纳,成为全世界通行标准。

进入中国40年,我们做的另外一件对中美合作起非常重要作用的就是标准。中国现在很多企业技术实力非常强,UL能从专业角度及国际视野出发,从产品研发初期就提供合规性的意见,帮助这些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市场。UL助力他们在全世界开疆拓土,让他们生产、销售和使用的产品适应国际法规,能被国外的买家和消费者接纳和信任。目前中国有88位专家是UL标准委员会的成员,可以参与UL新标准起草的讨论。现有的标准如果进行修订的话,他们也会被及时告知,这对中国企业非常有帮助。

《21世纪》:作为一家深耕中国的外资企业,UL如何承担企业责任,回馈中国社会?

周威方:这个问题非常好。因为UL有其独特性,我们的使命是为全球人民创建一个更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所以UL回馈社会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第一,为了让产品或工作环境更安全,我们在这方面投入非常大,包括从产品的研发、新标准的编制、服务等。比如,我们有很多服务是为了让世界更可持续发展,包括UL环保业务、垃圾零填埋业务等。我们把这些业务开发出来,都是为了让社会、全球的发展更可持续。同时我们也期望我们员工的工作环境更环保,比如,我们在中国的最大一笔投资——苏州绿色科技中心,获得LEED国际绿色建筑认证标准的金奖。虽然投入巨大,但我们觉得非常值得。

第二,UL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投入。比如,我们和美国迪士尼合作的安全智多星计划(Safety Smart),已经持续11年。每年,UL的志愿者们到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小学给孩子们上安全课,免费捐赠安全智多星教材和影碟,迄今为止,受益儿童已过百万。

中国制造正转向“质造”和“智造”

《21世纪》: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UL一直伴随中国制造共成长。在你看来,中国制造业出口海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周威方:从改革开放开始,40年中国的出口变化非常非常大。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口主要是代加工。当时注重的是成本和实用,技术含量较低,整个产品的质量在当时是不错的,但跟现在比不能同日而语。40年来,中国制造业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从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我指的新技术应用还不是产品的新技术应用,包括整个产品的设计过程的新技术、产品生产的新技术、企业管理方面的新技术应用),这些对推动中国整个产业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如果再看今天中国产品的出口,从出口类别以及从原来注重成本实用性的那些产品,已经扩展到几乎所有的产品,包括高科技产品出口。所以,无论从产品的技术、产品的质量,还是产品的品质、产品的类别来看,今天的中国制造与改革开放那时已经完全不一样。

《21世纪》:现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对中国产品的评价也在不断变化?

周威方:变化非常大。以前提到“中国制造”主要认为是注重成本和实用,现在“中国制造”这个品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现在除了质量、品质有了很大提高外,从某个意义上、对某些产品类别来说,中国制造品牌有时候更变成一种创新。因为目前在高科技领域上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在技术上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1世纪》:与国外制造业对比,中国制造业有哪些优势?

周威方:我们的优势有很多方面。原来是成本优势,不过现在成本优势不是特别明显。现在中国制造业的优势在于产业链。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非常成功地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由此拥有一整套供应链。这套供应链不止是在中国,不止是某一行业,是全球的,是属于不同行业的。

《21世纪》:中国制造业正在进行产业升级,你觉得UL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周威方:中国现在的产业升级覆盖面比较广。我们就从生产角度来说,主要是从原来的生产制造转到 “质造”和“智造”。这就已经不再仅仅是生产本身,而是牵涉到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在产品的设计阶段就要对目标市场的要求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从研发阶段、供应链的选择、供应链的风险评估、再到生产、售后。当你的产业转型从原来的生产制造变成质量制造、智慧制造,很大程度上是对整个产业链的转型,而不只是某一个生产环节的转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在转型上都是这个趋势,所以我们为这样的企业开发一套整个生命周期的全方位的服务,希望对他们有所帮助,让他们在转型过程中更顺利一些。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新技术。新技术不止是产品,同时是生产环节。比如说智慧制造、互联网等技术都会用到转型过程中。第二,这些技术带来很多价值,同时有非常大的风险。其中一个风险就是网络安全风险,要保证数据的传输和链接是安全的,我们在这一块也看到了一些价值,为企业开发了方案,希望对他们有帮助。

第三,在转型过程中,可能需要有一个标准。转型就是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如果有很强的标准体系来支撑,会让变化最终显得很稳固,而不是瞬间的变化、波动的变化。

这几个方面在转型过程中特别重要,UL希望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能为企业提供这些服务。

《21世纪》:UL未来将如何布局中国市场?

周威方:UL目前已经把全球各个行业最新的技术和服务全部植入中国。因为中国市场对UL、对中国企业、对全球企业的客户都很重要,所以我们会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布局上,我们希望跟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相吻合,这样才能有合作的机会。

第一,针对传统技术和产业,我们希望加大投入帮助中国企业把产品出口到全球各个市场。全球市场非常大,很多市场目前这些企业涉及很少,我们希望为他们提供帮助。

第二,对高科技创新的产品、产业,我们会加大在中国的布局、加快在中国的投资,包括人员、测试等等,尽快建起来,建立起本土化的能力。我们在中国投入的智慧汽车检测中心就是一个例子,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今后一个大的方向。

第三,关于区域布局。UL会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进行重点投入,这是今后中国发展的一个大的布局。我们希望在中国的布局和投入与国家的战略布局相吻合。

新闻推荐

专访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目前已经进入A股极佳布局时期

“业绩驱动的盈利模式将成为新的市场风格,具备较好的内生增长能力、未来盈利增速空间大的标的未来表现将更加亮眼。”星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