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张爱玲全集》主编止庵:张爱玲是一个勤奋、用功的天才
100年前,张爱玲生于上海。她的文学生命力强劲,绵延不绝。也正因为张爱玲的文学吸引力太大,人们总是想知道她更多,更细。近些年,张爱玲生前未刊作品不断被发掘、被出版。以至于人们对张爱玲文学和生活世界的了解,谬误逐步被纠正,形象逐渐清晰。
晚年并不潦倒
身后留下近270万元港币
张爱玲是传奇。但围绕着“传奇”的,也往往有很多理解的偏差。比如在网上有不少解读张爱玲的文章,总是把张爱玲的传奇过多渲染在她生命的早期,而把她的晚年状况想象得过于悲催:潦倒。但事实可能不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来看她晚年的经济状况。张爱玲生前挚友、学者宋淇之子宋以朗在《宋家客厅——从钱锺书到张爱玲》(花城出版社,2015年出版)一书中记述,张爱玲遗嘱执行人林式同在张去世后整理其遗留物品时有一个清单,张爱玲在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等共有六个银行户头,林式同在洛杉矶市遗产承办法庭办理手续后,共取出2.810771万美金,并按张爱玲遗嘱要求把这笔现金全部汇给了宋琪夫妇。张爱玲的丧葬费及清理费用、遗物运费共计1.168703万美金,宋淇夫妇另付给林式同。1995年时美金与港币的汇率为1:7.75左右,那这笔存款折合20万港币多一点。宋以朗说这笔钱“在当时不算多也不算少”,所以张爱玲的晚年生活并非外界所说的那么寒酸。除此之外,宋以朗查阅张爱玲与宋淇夫妇的通信,里面提及过财务报告,父亲宋淇在香港帮张爱玲买过一些外币及其他存款,母亲邝文美也为张爱玲开立过银行户头,其中有一张邝文美写的字条,上面写着张爱玲的银行外币存款为32万多美金,这在1995年相当于248万港币,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两样加在一起,共有近270万元港币。张爱玲在遗嘱中对这笔钱的用途作如下要求:(一)是要请宋淇夫妇买些东西做纪念(其实就是作为一种补偿,给宋淇夫妇照顾身体),(二)是请高手翻译她的作品。
精神也挺快乐
曾经“一半时候都笑容满面”
那么,她的精神世界呢?
2020年9月,由宋以朗主编的张爱玲往来书信集,由皇冠出版社出版。该书信集分成《纸短情长》与《书不尽言》两册,60多万字,收录了张爱玲与宋淇邝文美夫妇长达40年鱼雁往来的700多封信。时间跨度张爱玲1955年从香港到美国,至1995年去世的后半生,成为纪念张爱玲百岁的重磅作之首。从这些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向自己的好朋友宋淇、闺蜜邝文美,事无巨细地分享着自己的一切:她到美国的感受,见到的人事,写作的计划,内心的困惑,身体的病痛……比如1955年10月31日至翌年2月10日,她在信中一五一十地跟邝文美报告纽约所见所闻所感。虽然初到纽约,工作、住所、英文著作的出版都没着落,但张爱玲却非常快乐。(“我自从来了之后一直非常愉快,一半的时候都是笑容满面”)。她再次发挥她那敏锐的观察力,发现纽约女子“发型衣饰大都是极端而又单纯的,使我每次出去都看见无数赏心悦目的东西。”
对话
张爱玲不是对一切人都冷漠
她对这个世界的人可以分为三类
如何更深、更真地走进张爱玲的文学世界?我拨通了学者止庵的电话。止庵是编辑家、学者,对张爱玲、周作人、鲁迅研究尤为深入。他编有《周作人自编集》《周作人译文全集》《张爱玲全集》《鲁迅著译编年全集》等多部著作。2016年,止庵还曾受邀在2016年香港书展现场,以“张爱玲文学的与众不同之处”为题,与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进行了对谈。
封面新闻:最近出版的宋以朗先生编的张爱玲与宋淇夫妇来往书信集《书不尽言》《纸短情长》,您觉得价值如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止庵:价值很丰富,非常有收获,可以解决此前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不少疑问。事实上,张爱玲的往来书信,除了跟宋淇夫妇写的,包括张爱玲与夏志清、庄正信的信,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张爱玲。在她给宋淇夫妇的这批信件中,张爱玲谈工作方面多一些。可以说,对她晚年“工作”(主要是指写作)的情况,可以知道十之八九。对她晚年“生活”的状况,可以知道十之二三。我们看现在关于张爱玲的各种文章很多,但其实很多都是瞎说。有了这些书信提供的细节,对张爱玲的了解就更准确、全面。
封面新闻:为纪念张爱玲诞辰100周年,香港大学在其官网线上举办“百年爱玲,人文港大:张爱玲百年诞辰纪念文献展”。您看到这个文献展,有何感受和收获?
止庵:关于张爱玲在港大读书这段时间的研究,此前依靠的素材一直都主要是张爱玲自己写那段时光的散文《烬余录》。虽然好,但毕竟它只是一个单一材料,还需要旁证。从港大这次展览,我们知道她当时读书的很多细节,比如她的出勤率很高,学习成绩非常突出等等。
封面新闻: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张爱玲是一个冷漠的人,她晚年对弟弟不管不问。但是在她给宋淇夫妇的信中可以看到,她其实也有温情的一面。
止庵:张爱玲不是对一切人都冷漠。她对这个世界的人可以分为三类:对大部分人,她不想打交道,不愿理会;对少数人,她比较烦;还有少数人,她的态度很亲切。恰好她的弟弟属于她比较烦的那一类。
封面新闻:熟悉张爱玲作品的人都知道,她在青年时代有一个闺蜜炎樱。张爱玲还专门为她写了一篇《炎樱语录》。但是,有人写文章提到晚年的张爱玲与炎樱几乎断绝了来往,其中一个原因是两个人经济状况悬殊,炎樱经商赚到很多钱等等。从您的研究看来,真实情况应是怎样的?
止庵:炎樱有经商能力,这的确是事实。但据我了解,张爱玲晚年没有跟炎樱怎么来往,其中一个原因应该是张爱玲不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这是张爱玲在一封信里提到的。但这并不代表张爱玲不看重她们曾经的那段友谊。在张爱玲晚年,临去世前两三年出的书《对照记》中,她放了很多炎樱的照片。她的弟弟、胡兰成、宋淇夫妇,她都没有放。
封面新闻:张爱玲的文学生命力一直如此强劲,核心还在于张爱玲高超的文字表达能力。张爱玲也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在您研究看来,除了天赋高之外,张爱玲的文学背景,她的文学养成来源有哪些?
止庵:在我看来,可以分为四点。第一点 :张爱玲肯定会读经典文学名著。她在港大文学院读书,会系统接触到经典的文学名著。但是张爱玲的阅读不至于此。在《谈看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张爱玲阅读了经典主流之外的很多书。包括人类学、历史学等非虚构领域的东西。这些阅读对象,比起已经被整理过形成的文学作品,更原始,更丰富,更生动。她从这里获得很多营养;第二点,张爱玲家学渊源,旧学功底很厚。她读了很多古书,包括聊斋,阅微草堂笔记,其中对张爱玲影响最大的中国传统典籍有四种:《金瓶梅》《红楼梦》《醒世姻缘传》(又名《醒世姻缘》)《海上花列传》;第三点,张爱玲对日常生活的热爱。这一点很少人提到。不少作家虽然写作也很好,但是对这个世界兴趣不大。但是,张爱玲对日常生活有兴致勃勃的热爱和兴趣。她有很多天才的比喻,这离不开她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体会;第四点,张爱玲非常勤奋,对写作非常认真。在她给宋淇夫妇的信里,我们可以看到,她对自己的文稿,精益求精,不厌其烦多次修改。在信里多次说她又要改了,帮她把稿子要回来替换。张爱玲毋庸置疑是天才,但是天才也需要行动去实现。天才不能浪费,不能闲置,张爱玲是一个非常用功的天才。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专访路孚特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芳:疫情推升金融机构数据需求 中国亟需建立数据安全标准并与海外对接
中国和全球市场正处于融合过程中,如何打通中国和海外数据标准,是政府需要思考的方向。“随着中国不断开放,不少海外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