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伦敦副市长Rajesh Agrawal: 沪伦通很可能12月落地 中英金融科技可更多合作
本报记者向秀芳上海报道
导读
尤其是在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背景下,外资企业对中国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市场充满了期待。随着中英两国进入“黄金十年”,双边交流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伦敦企业正在将目光转向中国。
在传统金融时代,伦敦就一直被视为全球最大金融中心之一。如今,全球金融科技创新风起云涌,伦敦也在这一轮浪潮中继续走在前列。
伦敦发展促进署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仍是许多金融活动的中心,囊括了全球37%的外汇交易,39%的场外衍生品交易和29%的国际保险业务。
在金融科技方面,英国吸引的投资总额远远超过欧洲其他任何国家。截至2017年6月的12个月中,伦敦科技行业通过544宗交易完成规模达18亿英镑的风险投资,是欧洲排名第二的柏林的两倍多。金融科技成为伦敦最具吸引力的板块,过去五年中吸引了超过20亿英镑的风险投资,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
据伦敦发展促进署提供的数据,对比来看,过去五年里,英国占据欧洲整体金融科技交易数量的38%、交易总金额的44%,均高于其他欧洲国家。
同时,英国金融科技投资的增长率也高于欧洲其他国家。从2009年到2014年,英国金融科技以每年约51%的速度增长,而欧洲其他国家平均增速约为39%。
在第三方机构安永和德勤的排名中,伦敦都被评为全球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据了解,目前英国还拥有西方国家最高的消费金融科技采用率,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在人才储备上,伦敦目前有超过44000人从事金融科技领域工作,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包括硅谷和纽约。
得益于国内金融科技的创新和普及,中国市场已是全球消费金融采用率最高的市场之一,这对于包括伦敦金融科技企业在内的全球企业来讲,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充满吸引力的大市场。尤其是在中国扩大金融开放的背景下,外资企业对中国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市场充满了期待。随着中英两国进入“黄金十年”,双边交流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伦敦企业正在将目光转向中国。
11月12日至16日,主管商业的伦敦副市长RajeshAgrawal率领12家在金融科技行业领先的伦敦企业前来中国。希望通过对上海、杭州和北京三座城市的访问交流,帮助中英企业建立合作和寻找商机。
11月12日,RajeshAgrawal在上海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时表示:“商业无边界,合作无边界。如果政府做好了应该做的,企业自然就会聚集起来。”
城市之间可以更多合作
《21世纪》:请介绍一下伦敦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现状。
RajeshAgrawal:金融科技行业是目前伦敦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因为伦敦传统的强项就是金融行业,是全球的国际金融中心,如果把金融行业和科技创新结合起来,就可以在银行、保险、支付等领域获得创新应用。伦敦金融科技高速发展背后的支撑因素是杰出的人才储备,我们将金融服务、专业服务,以及相关技术服务方面的人才整合到了一起,才有这样的优势。另外,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2016年启动了金融科技监管沙盒(FinTechRegulatorySandbox),为创新企业提供可控环的测试环境,有助于推动种种创新行为。
《21世纪》:与硅谷、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相比,伦敦的优势是什么?
RajeshAgrawal:我们也知道,亚洲很多城市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存在感越来越强,比如说上海、香港、新加坡,有越来越多金融科技公司在迅速发展。其中一个例子,就是昨天“双十一”,成交额一天达到300亿美元,我们对此也感到非常激动,很兴奋能生活在这样一个黄金时代当中,我觉得,这几个城市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彼此竞争,而应该是相互协作。这些城市可以携手,共同去做一些伟大的事情。
比如说,英国的很多的零售店铺、商场等已经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可以看得出来,伦敦对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来说,是个很大的市场,反过来,对一些西方公司来说,中国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就是我们可以合作的例子。
另外一个就是,上海和伦敦之间“沪伦通”很可能会在今年12月真正落地,这也是让我们很期待的,如果沪伦通能正式落地,更多的西方人就能够购买中国的股票。这些都是城市和企业如何合作,带来更好成果的例子。
“积极进取”的监管政策
《21世纪》:请介绍一下伦敦政府在金融科技监管上扮演的角色,出台了哪些政策举措帮助初创企业成长?
RajeshAgrawal:我们主要是在营造一种对商业友好的环境。说到对金融科技公司的支持,可以分为几个层面,一个是伦敦市政府的层面,一个是国家层面,还有就是监管层面。
从伦敦市政府层面,我们这次带领代表团来中国访问,就是为了支持快速发展企业,让他们有机会来到当地城市,和当地伙伴进行交流合作。如果说19世纪是帝国的世纪,20世纪是国家的世纪,21世纪的一大重点,将是放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关系上。说到伦敦和上海,我们之间可以做的就是,帮助两个城市的企业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共同探索商机。
其实,伦敦市做了很多的事情,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以促进金融科技公司蓬勃发展。比如说,我们会帮助一些初创公司去寻找更多的投资者,还有就是我们这个MIBP项目(伦敦市长国际商业计划),发起这个项目就是为了帮助初创公司和小型快速增长的公司,能够迅速地国际化,我们真的是做了很多的事情,采取了很多的措施,以促进这些公司蓬勃发展。
监管方面,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有个沙盒项目,用来帮助企业创新,比如说,在一个受控的环境中,进行具有挑战性的、创新性的产品测试或者发布。像FCA这样的监管机构为何要存在呢?原因就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也要保护那些来自于各个源头的资金得到合规的、有效的利用。
但大家也知道,如果合规方面做得太过,反倒会拖累创新的进程会。所以,FCA的沙盒项目,就是为具有创新性的公司提供一个可控的测试环境,去测试和发布新产品,等测试成功之后再投放到更加广阔的公开市场。FCA本身是一个比较有进取心的监管机构,它推出来的一系列的监管标准,已经成为全世界金融服务行业的“金标准”了。
在这趟中国行中,除了有来自FCA的代表团之外,还有来自英国央行的代表,他们能在我们的代表团里这一点本身,就充分证明了英国的政府机构和监管方是充分紧密地和金融科技企业在合作的。
传统金融与初创企业可携手创新
《21世纪》:金融科技创新企业与传统金融企业之间如何合作?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RajeshAgrawal:大公司已经认识到沙盒实验和创新企业的价值所在,这些企业规模很大但创新能力不足,而金融科技小公司创新能力很强,但规模不大,仍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大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就展开了合作,比如说,英国巴克莱银行就成立了一个加速器BarkleyRise,为初创企业提供机会。
我不是特别确定,这些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真的存在竞争吗?我看到的更多的是,这些小公司把大公司“叫醒”了,让大公司充分认识到创新的价值所在和协作的价值所在,所以,大小企业双方正在不断携手和合作。
《21世纪》: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一些BAT(百度、阿里、腾讯)为代表的大型科技企业具有竞争优势,你认为中英两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合作前景如何?
RajeshAgrawal:我们认为,有很大的机遇可以和这些大公司合作。阿里集团现在英国有业务,比如阿里云的伺服器和相关服务,此外,伦敦很多零售店和商铺已经可以使用支付宝。腾讯是一个很大的企业,我上次来中国时,还去拜访了他们位于深圳的总部,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印象非常深刻。
另外,刚刚提到的沪伦通,也能进一步促进我们的双边合作,更多驻地在伦敦的机构或者是驻地伦敦的投资者,可以去购买中国的股票,中国的股市反过来也能从中受益。
综上所述,有很多发展机会可以寻求,我们可以共同探索。经过我们一系列的努力,这些企业就会发现,商业是无边界的,合作的价值也是无边界的。所以,我们作为政府的,如果可以做好一些应有的行动,企业自然而然就可以聚集到一起。
新闻推荐
专访英国创新金融协会负责人Natalie Ceeney: 英国P2P一出生便监管 多为B2B并考虑限制个人投资
本报记者谢水旺杭州报道导读在英国,P2P更多是服务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当然,个人投资者也可以去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