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陆金所CPO李宏:财富管理将从货架服务转向 组合策略的智能化服务
本报记者包慧上海报道
陆金所控股已从P2P平台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一站式在线财富管理平台,拥有36300多万中高端客户,管理逾4000亿财富。
陆金所控股首席产品执行官(CPO)李宏(JeffLi)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陆金所覆盖了更广的产品以及资产评级,可为投资者获得更为充分和深入的产品信息及参考。
陆金所2015年推出互联网金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且在不断升级中。在产品评级方面,实现信用评级与资本市场评级全覆盖。同时,陆金所正在着力打造基于陆金所、平安集团大数据,结合外部舆情信息的自动化、模型化的智能风险预警监控体系。
资管新规对陆金所是一个好机会
《21世纪》:资管新规对陆金所控股的影响是否很大?
李宏:资管新规长远来看是积极正面的。将有助于规范财富管理行业健康发展。事实上,陆金所当前的业务方向和战略规划恰恰符合了资管新规要求。比如当前,在产品规划上,我们正在从传统以固收类产品为主慢慢向浮动收益类的产品方向转。
另外,资管新规所要求的打破刚兑对整个行业来说都非常有益,过去固收类的产品并不是都能实现固定收益,硬性将收益兑付的风险转移到金融机构,增加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打破刚兑后,在投资者的适当性、信息披露等基础设施等方面还需提升。
《21世纪》:目前陆金所遇到的最大困难或挑战来自于哪里?
李宏:当前市场环境下,净值型的浮动收益产品是未来的主流趋势,客户会面临投资习惯和选择的改变,即从过去投资固收类产品向通过浮动收益类产品实现资产配置的转变。我们的管理理念和产品战略也要随之改变。一方面能筛选和设计出好的产品,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不断地进行投资者教育和客户风险偏好的信息挖掘。
《21世纪》:现在什么样的平台是陆金所最大的竞争对手,我们更害怕什么类型的平台?
李宏:我们一直关注4类数字化财富管理机构的发展:流量型、垂直型、传统型、综合型。我们定位是综合型机构,客户是中产客户。这要求我们需要做到:通过严选式和开放式的平台提供广泛和清晰的产品选择;针对那些没有专业投资能力的人提供智能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这些特点都是一般平台型和垂直型财富管理机构在短期内难以具备的。而流量型的平台在财富管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和我们有差距。
未来的财富管理是为客户进行多资产类别、跨地域的配置,而这些配置的风险来源(因子)有很多,需要有更有效的金融模型来实现,市场需要像陆金所这样的专业机构通过专业的金融能力来解决。
《21世纪》:现在平台增长最快的是哪个产品线?
李宏:我们产品更多还是代销为主,现在平台增长最多的是“爱理财”,是公募基金的组合产品。未来陆金所除了具备最丰富的产品线,会以组合基金的方式销售我们的产品,动态地监测每个客户的投资组合,当发现组合偏离投资目标时及时提出建议和方案。从买单一股票到买基金再到买基金组合就体现了分散风险的资产配置理念。
未来会在产品宽度上继续拓展,将中国和海外的资产提供方、平台方、IFA机构建立直接的对接,同时也通过陆金所平台对接各种产品渠道,如寿险代理人、理财师等。
技术的力量:拦截百万笔、数千亿交易
《21世纪》:如果用一个词来定义陆金所,怎么定位?
李宏:“综合性线上财富管理平台”是我们的定位。投资能力、科技能力和全球化能力是陆金所的财富管理能力三角。
《21世纪》:你看到财富管理行业在三五年内的趋势和机会是什么?
李宏:我认为财富管理行业未来三五年内有三大趋势:AI将在咨询方面与人工形成互补以及替代。利用AI技术,未来可利用人工智能替代人工对客户的投资咨询服务。从传统的货架服务方式转向提供组合策略的智能化服务。要求财富管理机构具有产品的筛选能力和设计能力。
《21世纪》:在技术储备方面,陆金所做了哪些准备?
李宏:我们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在合规、风控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上通过大数据和AI进行把控。
我们的智能服务会针对客户不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力进行智能化的客户风险等级评定;会结合市场宏观与风险因子做出适合不同投资人的资产配置方案,并加入alpha收益成分,让普通投资人有机会获得过去只有高净值个人和机构投资人才能获得的绝对收益,这与市场上大部分的智能投顾用的简单的组合优化方式不同。
在区块链应用上,陆金所将财富管理生态圈中的各参与方,包括监管部门通过区块链技术连接起来,让投资人的投资和消费行为信息,基金净值甚至持仓和交易信息,通过加密信息存储和智能合同进行交换。区块链数字化技术可以解决交易方之间的信任这一核心难题。
《21世纪》:技术对陆金所的业务层面有什么根本性影响,有没有数据的佐证?
李宏:陆金所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体系帮助超过120万投资者避免购买不合适的产品。从2016年起,陆金所KYC体系已经实现万亿产品与投资者销售匹配,累计对121万人、226万笔交易进行风险超配提示、拦截,金额达3739亿元。现在,系统每月拦截的不匹配交易笔数已经是2016年年初十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