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财经人物> 正文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接受南都专访:支持民企需改变“表面平等,实际不平等”

南方都市报 2019-03-08 08:19

刘世锦。

本期人物

刘世锦现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深耕经济数十年,获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论文奖。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是6%-6.5%,全年还将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

近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接受南都记者专访。他预测,未来两年经济增长速度会维持在6%以上,保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待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完成、稳定之后,我国会进入约10年左右的5%-6%增速的中速增长阶段。

他还强调,民营经济好,中国经济就好;民营经济不好,中国经济也好不了。因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不能变、不该变,也变不了。民营企业家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状态,而是平等地位、平等待遇、平等权益和公平竞争环境。

经济增速

追求有质量、有效益、没有水分、可持续的增长态势

南都: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是6%-6.5%。你怎么看待这一增速目标?

刘世锦:我国经济正处于由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向未来的中速增长阶段的转换过程,即中高速增长时期。今后两年经济增长速度会维持在6%以上,以保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待经济增长阶段转换完成、稳定之后,我国就会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南都:如果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阶段,你预计会维持什么样的增长速度?这一阶段将维持多久?

刘世锦: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后,GDP平均增速可能会维持在5%-6%左右,从而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有水分、可持续的增长态势,充分发掘出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潜能。参考国际经验,中速增长时期将维持10年左右。尽管增速有所下降,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基数在继续扩大,每年新增量仍然是很可观的。如果能再有十年左右的中速增长,就能给现在设定的一些长期发展目标打下很好的基础。

南都: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提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如何理解这一提法?

刘世锦:从国内经济整体情况来看,消费在其中所占的比重是在上升的,拉动作用也在上升;从国际社会来看,经济环境正在发生一些变化,近年来我国出口比重也在逐步下降。内需是以市场的形态表现出来的,所以中央提出要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南都:如何能将国内市场培育好,从而拉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刘世锦:市场成长需要合乎规律、竞争需要适度,但更重要的是要先改善服务或商品品质,继而带动生产的高质量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内市场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对于中等收入群体,商品消费增长开始逐步稳定,服务性消费增长很快,消费结构在升级。所谓扩大国内市场,很重要一部分是要扩大服务性消费市场。

二是中等收入群体在不断扩大。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形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全球最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不仅能给中国经济提供增长动力,也能给其他向中国出口国家提供经济增长动力。

民企发展

要给民企创造平等地位、平等待遇、平等权益、公平竞争环境

南都: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60%,但民企在发展中仍面临着市场、融资、转型“三座大山”。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突破,为民企纾困?

刘世锦:民营经济与中国经济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结成了命运共同体。民营经济好,中国经济就好;民营经济不好,中国经济也好不了。因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不能变、不该变,也变不了。民营企业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景、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都应该有信心。

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家要树立信心,另一方面还要靠长期稳定的法治环境的建立。最近出台了不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我们也听到一些民营企业家反映,他们真正需要的其实并不是一种特殊的状态、给他们吃偏饭、制造另外一种不平等,而是需要一个真正平等的发展条件。

南都:什么是真正平等的发展条件?如何给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平等发展的营商环境?

刘世锦:平等的发展条件意味着平等的地位、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权益和公平竞争的环境。政策有短期性,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并不因短期政策变化而变化的长期稳定的法治环境。

此外,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一种表面上看起来平等,实际上却不平等的潜规则影响。比如融资方认为给民企贷款风险高、金融体系为民营企业服务能力还有所欠缺等,要想使整个发展环境有所变化,这种“表面平等,实际不平等”的情况需要改革。

南都:你如何看待表外融资在民企融资中的作用,一个健康的融资环境应当是什么样的?

刘世锦:在正规的金融体系融资,成本低但民营企业往往拿不到;表外业务如影子银行,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民营企业可能更多是通过这种渠道获取资金,但这个渠道不太正规、风险比较大、融资贵。

要想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述两方面都要做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对于正规的金融体系,要推进市场化进程;对于影子银行这类业务也不能全盘否定,要将其中合理的元素保留下来。未来要形成一套一体化的、统一的、和目前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运行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民营企业和其他类型的企业将呈现出平等发展、公平竞争的状态。

南都:对于这些民营企业来说,现在有了比较好的政策环境,如何抓住机会促使自己能更好地发展?

刘世锦:民营企业本身要提升素质、抓住机遇。如果机会来了,你素质能力上不去,机会也抓不住。但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这种大浪淘沙、不断分化、优胜劣汰情况的出现也是很正常的。真正在市场竞争中能够生存、发展好的那些民营企业本身也有自己的特质。

人才吸引

高端人才和普通劳动者都要吸引

南都:从去年开始,多个二三线城市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刘世锦: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才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在提升。过去很多城市想把人往外推,但是这几年发生很大变化,地方政府在吸引人才,甚至还会出台一些优惠的政策。可以看到,这些城市也意识到了人才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南都:经过你一年的观察,这些引进人才的城市竞争力提升了吗?

刘世锦:要想让这些引进的人才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还需要产业配套、需要创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好环境。这些配套措施的建设都需要时间,不是说去年出的政策,今年就一定达到什么效果,一定是这个政策带来的效果。

但可以肯定的是更重视人才的城市更有机会提升竞争力,特别是与不重视人才的城市相比,差别一定会显现出来。一个城市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个生态,不仅要吸引高端人才,也不能忽视普通劳动者的重要性。现在很多地方普通劳动者的短缺程度可能更加突出,所以各类人才都要吸引。

南都:有观点认为,地方政府以优惠政策吸引人才的情况是暂时的,甚至会带来当地公共服务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等隐患。如何推动人才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

刘世锦:其实城市中每天人都在进进出出,可能在某些时候针对一些特殊的问题,会出台一些特殊的政策。但是政策和城市会有一个磨合的过程,经过适当时间的磨合后,不同的城市会聚焦符合自身发展的人才。此时更重要的就是如何发挥人才作用机制。

南都:一些教育大省每年为社会培养很多人才,但这些人才往往难以留下来。对于这些城市来说,就促进人才回流方面你有哪些建议?

刘世锦:各个地方政府其实都在考虑和解决这一问题。比如有一些城市大学生很多,但最后留不住都走了,当地经济发展不起来。地方政府应该反思:我能不能把这些人才留住,他们为什么要走?为什么不待在这个地方?

所以要强调的是,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过去是所谓追求GDP的竞争,下一步就是怎么成为创新中心的竞争。地方政府要成为创新中心,就需要有人才,人才为什么不来?这是地方政府接下来需要认真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采写: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卜羽勤发自北京

摄影:南方报业全媒体记者、南方都市报记者卫迎

金句

民营经济好,中国经济就好;民营经济不好,中国经济也好不了。因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不能变、不该变,也变不了。

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不仅能给中国经济提供增长动力,也能给其他向中国出口国家提供经济增长动力。

新闻推荐

专访香港投资推广署初创企业主管陈帼贞:香港初创企业迎来良好发展契机 大湾区概念利于吸引更多全球投资

本报记者陈若萌香港报道导读在大湾区的图景下,香港和大湾区其它城市并不是完全成为的竞争关系。一些整合了香港、深圳、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