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埃森哲贾缙:高度定制化和即时体验是未来企业的生存手段
记者 | 陆柯言
几年前,产品移动化、数据上云的运用对企业来说都是新鲜事,但现在这些现象已经可以称之为家常便饭了。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随着数字化技术逐渐同质化,这类技术已经不再能够为企业的产品及服务带来差异化竞争优势,而是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这是埃森哲在其发布的报告《埃森哲技术展望2019》中提出的观点。在过去几年间,埃森哲每年都会发布技术展望报告,而“数字化"几乎是每年必现的关键词之一。今年,这家咨询公司把目光聚焦在了“新数字化时代的开始"。报告认为,如果企业想在新的数字化浪潮中继续生存下去、或者比竞争对手更早一步的话,不仅要做到高度定制化,还要做到即时体验。
当所有企业都将展开数字化作为基本生存技能时,如何独树一帜成为了企业的又一个难题。《埃森哲技术展望2019》认为,企业把握以下五大新兴技术趋势尤为重要,分别是:DARQ(分布式账本、人工智能、扩展现实及量子计算)的力量、懂我经济、超级员工、生态安全共同体和专属市场。
埃森哲于上月底在深圳正式揭幕的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正在对这些技术趋势进行探索运用。据悉,这一中心是埃森哲在中国设立的首座全球创新中心,设立商业研究院、技术研究院、高科技风投和数字工作室,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X.0等领域的前沿应用研发,从而帮助中国市场的企业加速规模化创新。
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不再是一个新话题,但不得不承认,受限于部分企业家理念的滞后和技术的快速更新,中国企业在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还属于初始阶段。埃森哲在这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埃森哲大中华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总裁贾缙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专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下为采访摘要:
界面新闻:深圳的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包括了商业研究院、技术研究院、高科技风投和数字工作室,它们各自承担怎样的职责?
贾缙:其实从探索、构想、概念验证,再一直到规模化推广是一连串的创新。研究院先期在商业模式和技术层面上开展探索,但有了构想之后,想要从零到有,把构想落地,所有部门必须协同工作。埃森哲一直强调给客户带来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我们从什么都没有到最终能交付一个产品,这个全过程这几个部门都需要参与。
界面新闻:埃森哲高科技风投基金在选择投资目标企业时有哪些标准?
贾缙:首先要是高科技公司,而且要和我们开展的业务息息相关。我们在深圳专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现代化制造业中的应用。但现在还不能说我们一定会投资什么。如果有一家非常有潜力的初创企业,现在不专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制造业上,如果我们投了它,也许之后能与我们互补。所以我觉得是否投资完全是看今后有什么新的企业能够发展起来,能够带给我们崭新的想法,还有一个是看我们能不能把它有机地融合起来。
界面新闻:能否具体解释《技术展望2019》中的五大趋势?
贾缙:DARQ的力量,指的就是分布式账本、人工智能、扩展现实和量子计算。懂我经济可能大家会比较熟悉,即利用不同的技术收集你使用产品的痕迹,根据这些痕迹数据来提供更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超级员工,要求公司对招聘、培训的流程内容等做一些改变,可以依据候选人的喜好、潜力和能力,或者为他们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或者让他们在沉浸式、开放式的创新环境中工作,与机器和其他员工开展互动。
第四是生态安全共同体,企业如果想取得成功,需要提升、扩展自己的生态系统和其他的企业开展合作,不仅是和自己的合作伙伴,甚至我们还需要跟自己的友商、竞争对手结成合作关系。最后就是专属市场,在技术数字化的年代,我们要实现按需的交付,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客户需要产品和服务时就要很快地交付给他们。
界面新闻:您觉得现在中国的数字化具体进行到了哪个阶段?
贾缙:我们去年发布了一个数字化转型指数,就是能真正成为转型领军者的中国企业只有7%。这7%怎么来衡量的?就是指在过去三年中新业务的营业收入在总营业收入中占比已超过50%,被认为是转型做的比较成功的。但是,这7%的企业是否真的盈利了?我们的发现表明,回答是肯定的。领军者的营收复合增长率是其他企业的5倍,销售利润率是其他企业的2倍左右,这就说明是比较成功的转型。
界面新闻:BAT这样的企业也在帮助其它公司进行数字化转型。你们与BAT这些公司的模式有哪些区别?
贾缙:埃森哲一直强调端到端,从战略、咨询一直到最终的落地交付。所以我们更能从全价值链上帮助客户进行这方面的转型。埃森哲一方面是追求高度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同时还能够及时、高质量的交付——涵盖从前端的战略制定到市场细分、到供应商和渠道的管理、到生产上的柔性化、到最后渠道、客户端。埃森哲在每个环节都能有自己的洞察、见解、技术,能创造价值,这个是埃森哲的特点,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端到端能力的体现。
另外,我们有非常多的行业专家,涵盖了从金融、产品制造到能源等领域,有行业专家,也有技术专家,这是埃森哲的一大优势。
界面新闻:您刚才说埃森哲自己现在也在进行数字化和转型,现在转型的成果如何?
贾缙:我们每年营收都在增长,今年达到了历史最高。过去5年我们自己向数字转型,我们全球2018财年的财报显示,来自云和安全等数字领域的收入比例是逐年在增长的,现在已经超过了六成。
界面新闻:埃森哲的To B企业客户比较多,他们进行数字化转型会更加难吗?
贾缙:总体来看,2B企业的压力会大一些。但是这些企业也有优势,比如在数据采集方面有优势,可以进行算法分析。每一个行业都是有压力的,只不过有些行业竞争对手没那么大,但是压力同样是存在的。
界面新闻:过去几年间我们会看到非常多的AI初创企业成立又倒下,也有人称之为是AI的泡沫。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贾缙:我不认为是泡沫。其实,大致看初创企业能存活下来的占到了5%-10%。从事人工智能的初创企业也会是这个比例。AI企业一开始会从相对容易的领域入手,比如说简单的语言处理,简单的文字处理,简单的图像处理。但是逐渐地会发现同质化加剧,竞争变得激烈,大家都在做聊天机器人或者是简单的图像识别,所以就会淘汰一批初创公司。
但是很多专业领域其实是崭新的,比如教育、法律或者是更高级的图像识别。所以说,现在各个初创企业在了红海里去竞争,更新淘汰其实是必然的。但是当你过了这个阶段,把整个人工智能的能力推进到下一个阶段、下一个领域里面,还是有很多机会。
界面新闻:AR、VR的技术现在这类技术在工业方面的应用如何?
贾缙: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缩减,我们需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设想一个场景,每个维修工人戴微软的智能眼镜进行作业,现场图像能够实时反馈到后台,另一位资深师傅可以进行监督和指挥。所以我们看工业维修、培训,以及危险环境下的作业,比如员工临场经验不够、或者现场很难判断,可以寻求支持,后方大家共同决策。我们还会看到很多更轻便、更便宜的佩戴设备,符合不同场景需要。
除了用来玩游戏,我觉得工业上会因为AR, VR的引入而发生产生模式上的改变。AR、VR在商业上带来的效果远远要比游戏阶段带来的效果大得多,比如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知识的传递,减少对人员的风险。有些特别复杂的环境下不需要人亲自去,可以带一个机器人,使用场景很多。这样的技术已经成熟了,已经有公司在使用,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界面新闻:您觉得量子计算会为哪些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改变?
贾缙:量子计算的计算能力和现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存在指数级的差别。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比如说某个软件开发企业以前是做传统的ERP系统,现在整个都在往新架构上迁移,打造实时的数据库。它在以前要长时间计算的过程,现在转到新架构上很快运算出来了。以前做一个年度决策大概要到一个月才能看出结果,现在可能一天就能得到结果。这样它做判断、决策就快了。
像刚才我们说的懂我经济、专属市场还是需要依赖计算的力量。现在的计算能力可能还不能满足懂我经济或者是专属市场的需要,但是如果今后量子计算能够商业化大规模普及,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体验有可能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这个我们觉得可能是具有颠覆性的。
新闻推荐
不愿意背稿子,不愿意“和稀泥”,张召忠的讲解深入浅出,并且敢于提出观点和看法,深受观众喜爱。微博1100多万粉丝,公众号27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