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股票新闻> 正文

资管新规“冲击”信托业零售端规模收缩或难免

金融投资报 2018-05-12 07:53

■本报记者 吉雪娇

4月末,由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外管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对于资产管理规模仅次于银行理财业务的信托行业而言,也面临着调整压力。

而由于投资者的心理惯性,在刚兑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具有良好资产质量和运营能力的信托公司被认为将更受市场青睐。

打破隐性刚性兑付规则

资管新规明确,资管业务属于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且禁止任何形式的刚性兑付。

在业内人士看来,打破刚性兑付对信托行业意义重大。“一直以来信托行业存在的刚性兑付将会从信托公司的“隐性责任”转变为一种违规行为,信托产品的净值化转型之路正式开启。”普益标准研究员指出,由于投资者的心理惯性,在刚兑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具有良好资产质量和运营能力的信托公司将更受市场青睐。短期内信托公司行业增速很可能会放缓,但长期上看扔掉刚性兑付的包袱后,信托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健全的发展。

而资管新规对资金池业务的禁止规定,内在要求亦是金融机构需要打破以资金池模式为基础的隐性刚性兑付规则,化解期限错配风险和隐性刚性兑付风险,实现产品的真正净值化。

上述普益标准研究员认为,资管新规中严格禁止资金池的政策取向符合信托行业的监管预期,外加净值化转型压力和投资者对刚性兑付的依赖性,短期内信托产品零售端规模的收缩将很可能难以避免。“长期来看,摒弃资金池业务模式对信托产品基础资产质量提升与信托公司运营能力的增强都有所裨益。”

另一方面,资管新规从非标转标、过渡期安排、净值生成原则、非标监管标准等方面对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做了总体安排。“对于信托行业而言,在过渡期内合理运用会计准则准确反映非标债权资产的公允价值将是一大挑战。”上述普益标准研究员指出。

而按照期限匹配准则,为满足各类投资者对于信托产品的期限偏好,过渡期结束之后信托产品对接的非标资产的投资期限将很可能会受到压缩,因此信托公司的资产端收益率将受到直接冲击。

报酬率下滑概率较大

与此同时,针对资管行业中资管产品多层嵌套、通道业务盛行造成的资金空转和监管套利现象,此次资管新规中,监管层的穿透式监管模式逐步强化,资金杠杆规定和底层资产透明度要求都被认为会对信托业务产生直接影响。

上述普益标准研究员指出,具体而言,由于信托产品仅能嵌套一层资管产品(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除外),传统的银信合作、证信合作和资管产品质押融资等模式将受到较大冲击,比如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私募基金的三层嵌套模式将不再合规。“可以预见的是,2018年将会成为信托业全面进入转型的一年,行业收入增速放缓和信托报酬率下滑成为大概率事件,仅依靠通道业务为支撑的外延式增长模式将会成为信托公司的过去式。”上述普益标准研究员认为,在监管政策不断出台、监管套利空间减少并强调“去套利、去嵌套、去杠杆”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将更加注重基础资产和资金来源的合规性管理,同业信托业务将会逐渐阳光化。

从长期来看,资管新规对于消除多层嵌套和去通道化的规定有助于信托行业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源属性,增强自身主动管理能力,降低被动事务性管理类业务占比,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随着信托公司战略转型的推进,具备良好前景的SPV、MOM和FOF等功能性资产管理业务将很可能成为信托业务的一大发展方向。

新闻推荐

证监会部署专项执法行动 打击股市“黑嘴”

本报讯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11日表示,证监会部署2018年专项执法行动第一批案件,集中打击通过互联网、自媒体发布证券期货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