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有足够承受能力迎接独角兽的到来吗?
郭施亮■郭施亮
近日,千呼万唤的CDR细则正式出炉,这对于不少符合条件的创新试点企业来说,也确实是一件重磅消息。或许,从某种角度分析,随着CDR的正式落地,实际上也意味着独角兽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步伐有望加快,而未来独角兽企业有望在A股市场中占据一定的话语权。
回归A股上市的通道得以拓宽,这对于本来存在强烈融资扩张需求的独角兽企业来说,确实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从CDR细则内容来看,也对试点创新企业的门槛进行了细化与完善,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独角兽企业制定出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方案,让更多具有发展潜力、符合独角兽上市标准的企业获得回归A股上市的机会。
根据《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资料显示,当前入围的独角兽企业名单就达到164家,而其中入围超级独角兽的企业,也达到10家之多。退一步分析,假如入围的十家超级独角兽企业都有资格回归A股市场上市,那么其对A股市场的实际冲击影响还是不可小觑的。
按照目前对独角兽的定义分析,主要需要具备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其中,包括境内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与此同时,其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且获得私募投资以及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至于估值超过百亿美元的企业,则称得上超级独角兽企业。
实际上,纵观近期成功发行上市的独角兽企业,其本身影响力不低,募资规模也不少。但,考虑到其对A股市场的冲击影响,独角兽企业却以不同的形式为A股市场“减负”。
其中,对于药明康德、宁德时代,采取了缩减募资规模,压低发行市盈率的方式回归A股市场。至于工业富联,则采取了引进战略配售以及股份锁定等策略,但并未缩减募资的规模。由此一来,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A股上市,实际上还是或多或少减轻了A股市场的实际负担。不过,换一种角度思考,假如未来存在批量独角兽企业的加快发行上市,即使采取了不同方式的“减负”行为,也未必可以有效降低其对A股市场的实际冲击,而高速IPO背后,实际上也意味着限售股堰塞湖压力可能会随之而至,这也是未来市场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还是会成为长期制约股市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独角兽企业加快回归上市,本来是一件利弊不一的事情。谈及有利一面,莫过于为投资者拓宽了投资的渠道。在当前“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的背景环境下,实际上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投资渠道狭窄的问题。
谈及弊端之处,则是在于A股独角兽的估值与定价体系仍不是太清晰,可能存在定价套利的风险。与此同时,在A股新股不败的神话影响下,实际上独角兽新股难免遭到炒作,而本已高估的发行价格,却经过二级市场的大幅炒作,在不经意间让投资者承受高出数倍的投资成本,这难免也会加剧投资者的不安情绪,投资的热情也骤然降温。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期内,不仅是独角兽企业加快发行上市,而且独角兽基金也加快发行的步伐,而这系列举动对国内资本市场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还是不可小觑的。
对于独角兽企业的加快回归预期,确实需要做好充分的配套以及准备工作。其中,一方面在于独角兽的发行节奏需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真实承受能力,不宜过快推进;另一方面则在于独角兽的配套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估值与定价体系需要进一步清晰、独角兽后续的解禁减持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完善。至于部分采取股份锁定策略的独角兽上市公司,则更需要考虑到股份解锁后的安排,尽可能降低后续股份解锁对市场的直接冲击影响等。除此以外,对于投资者保护工作仍需要有针对性的落实,如提升股市违法违规成本、提升股民索赔效率等,让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获得实实在在的保障。
新闻推荐
赵笑云■赵笑云周五两市低开走低。创业板大跌1.89%,沪指跌0.73%。行业板块方面,煤炭板块唯一逆势飘红,水泥、金融、房地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