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股票新闻> 正文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成都日报 2018-06-27 02:00

隆国强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打开封闭多年的国门,开启了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历史进程。经过40年不断扩大开放,中国从经济全球化的旁观者变身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深刻的调整,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着深刻变化,必须深入分析、准确研判时代特征和变化趋势,才能把握机遇,趋利避害。

新形势,新挑战

一方面,全球经济体制处于加速变革期,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一些国家频频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国威胁论”大行其道,守成大国遏制中国影响力意愿提升,外部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

经历了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经济体转变成为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日趋开放的经济体。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在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调整,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革,尤其是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加的背景下,中国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必须深入分析、准确研判时代特征和变化走势,才能把握大势,趋利避害。

全球经济面临大调整大变革。造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基本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应对危机政策措施的后续影响也逐步显现;短时间内,发达经济体结构性矛盾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复苏进程缓慢而曲折;受发达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溢出效应、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全球国际贸易和跨境投资起伏波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从中长期看,由于各国结构调整压力加大、全球需求减弱、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国际金融条件收紧、收入差距扩大,当前全球经济体系处于危机易发、频发时期。未来,主要经济体走势进一步分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跨国公司全球产业链布局调整,都将推动全球经济贸易与投资格局不断演变,国际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也显著增多。危机一旦发生,不仅将以超前的速度和破坏力向各国经济蔓延,而且各类风险因素交织联系,危机应对更趋复杂、恢复期更长,全球性风险防范能力仍需增强。

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也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体制处于加速变革期,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一些国家频频出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中国威胁论”大行其道,守成大国遏制中国影响力意愿提升,外部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

国际环境的新变化蕴含着新机遇与新挑战,对我国而言,机遇大于挑战,目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为我国实现“弯道超车”带来机遇;二是跨国公司正加速对华转移高端产业活动,对华投资结构不断升级,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占比逐年上升;三是高端人才加速向我国汇聚;四是全球性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带动我国的出口结构升级;五是世界经济低迷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海外并购的机遇,可以大幅提升整合全球资源与市场的能力,有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

新战略,新机遇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可以概括为“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战略”,其核心目标有二,一是营造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保障我国的和平崛起;二是推进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未来15年是我国竞争力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制定对外开放新战略,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同步推进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同等重视增强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对外开放也提出了新要求。在供给侧,要充分利用全球的高端生产要素,包括人才、技术、管理等,促进国内企业的创新,提升我国产品的质量、技术、品牌,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在需求侧,要不断提升我国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支撑我国的企业创新,加速出口结构升级,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要通过以开放促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创新活力,释放发展潜力,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可以概括为“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战略”,其核心目标有二,一是营造互利共赢的国际环境,保障我国的和平崛起;二是推进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具体看来,要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升我国的制度性话语权,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积极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稳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与人民币国际化。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合作,保障资源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着力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我国的全球影响力。

如何善用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发挥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促进作用,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新内容,也决定了新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选择。全球经济治理领域众多,议题复杂,我们应以下面六个领域为重点,深入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使进一步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再添新动能。一是与国际社会合作维护经济全球化的大局;二是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三是积极参与和影响全球经贸规则的制定;四是为全球性新议题提供中国智慧;五是主动推进构建高水平自贸区网络;六是以机制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国际合作模式创新。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本文原载《证券时报》,有删减)

中国: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向未来

我们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不搞唯我独尊、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不搞以邻为壑、恃强凌弱的强权霸道,妥善管控矛盾分歧,努力实现持久和平。

面向未来

我们要对话协商、共担责任,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理念,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深化双边和多边协作,促进不同安全机制间协调包容、互补合作,不这边搭台、那边拆台,实现普遍安全和共同安全。

面向未来

我们要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坚持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之路,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强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框架内合作,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面向未来

我们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加强双边和多边框架内文化、教育、旅游、青年、媒体、卫生、减贫等领域合作,推动文明互鉴,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

面向未来

我们要敬畏自然、珍爱地球,树立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尊崇、顺应、保护自然生态,加强气候变化、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领域交流合作,共享经验、共迎挑战,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碧海、绿水青山。

(文字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成都: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

全面建成国际门户枢纽。

到2022年,全市国际(地区)客货航线总数突破120条,形成48条客运、14条货运、30条文旅航空战略通道和7条国际铁路货运通道、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110万吨。国际铁路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国际班列在国内开行城市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服务贸易规模达到2000亿元。

全面建成内陆开放高地。

到2022年,全市货物及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2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到位额超过15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3%。

全面建成国际化公园城市。

到2022年,以“三城三都”为载体塑造别样精彩的成都标识,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全面建成龙泉山森林公园,加快建设天府绿道,奠定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初步建成全域公园体系,低碳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良好生态环境普惠民生福祉,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建成区绿地率达4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让市民慢下脚步、静下心来,亲近自然、享受生活。

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

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万亿元,年均增长保持7.5%左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外来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0%以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100个以上海外综合服务站,实现沿线重要城市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全覆盖,入境游客达到620万人次以上,年度举办国际会展次数超过200场。

(文字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新闻推荐

股市的稳定离不开预期的稳定

■谈股论经■文兴作为资本市场分析和观察而言,预期是一个又虚又实的问题。说它虚的确看不到摸不着,说它实又无法否认预期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