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货币 央行和银保监会联手放大招 对股市楼市影响如何?
18日,分别来自央行和银保监会的两则消息传遍金融圈,资金面从量和价两方面都出现进一步宽松的信号。从以往的经验看,流动性多了,钱会流进股市和楼市,推高这两个市场的价格。但从内部看,一方面,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强监管目前仍未见放松迹象,治理影子银行业务仍在继续,最终究竟能有多少资金流入股市很难预估。所以,今年股市变数较多,仅因流动性增多就带动牛市重启的概率不大。
政策:资金面从量和价两方面宽松
“稳”字当头的经济环境下,去杠杆政策也出现了调整。
18日,两则分别来自央行和银保监会的消息传遍金融圈,资金面从量和价两方面都出现进一步宽松的信号。
一是央行近日窗口指导具有一级交易商资质的银行,将额外给予MLF资金,用于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对于贷款投放,要求较月初报送贷款额度外的多增部分按1∶1给予MLF资金,多增部分为普通贷款,不鼓励票据和同业借款。对于信用债投资,AA+及以上评级按1:1比例给予MLF,AA+以下评级按1:2给予MLF资金,要求必须为产业类,金融债不符合。
二是银保监会近日召集多家银行,就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举行座谈会,要求大中型银行要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合理确定普惠型小微贷款价格,带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实际贷款利率明显下降,帮扶有发展前景的困难企业。要分类施策,为发展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雪中送炭”,谋求双赢,坚决摒弃“一刀切”的简单做法。
银保监会还强调,“要正确理解、妥善把握监管政策意图,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中做好风险处置工作。”
央行和银保监会的消息,一个是从资金量上“放水”,要求银行加大对贷款和信用债的投放,特别是提到按照1∶2给予MLF资金,用以增配以民企为主的低评级信用债;另一个则是从资金的价格方面,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带动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
信贷政策量价齐松,首先利好的当然是企业(尤其此次主要是针对民企),这对于最近一段时间内频频发生的债市“爆雷”、民企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会有缓解。但从近期一系列信贷政策看,影响会更为深远,这一情景并不陌生,当资金面不断宽松后,股债汇楼市,以及通胀预期都会发生变化。
问题一:为何两部门联手助推
央行和银保监会此次是打了场配合战。17日银保监会召集银行开会要求加大贷款投放力度,18日就传出央行放松贷款规模控制,增加MLF额度以保障银行加大对贷款和信用债(尤其是低等级信用债)的投放。
具体来说,在贷款方面,央行要求较月初报送贷款额度外的多增部分按1∶1给予MLF资金。举个例子,就是银行原本月度贷款新增规模为100亿元,现在央行允许投放200亿元,多出来的100亿元贷款额度,央行可以通过给银行发放MLF资金予以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多出来的100亿元的贷款额度只能是投放普通贷款,不鼓励票据和同业借款。对于票据冲贷款规模,6月的金融数据就有迹象。尽管6月新增贷款规模达到天量的1.84万亿元,但票据融资的大幅扩张(3000亿元)同比贡献了较多的新增信贷。中泰证券研报就认为,票据融资大幅扩张与信贷额度增加后,银行风险偏好并未提升,而是利用票据融资占据额度。
在信用债投资方面,央行要求AA+及以上评级按1∶1比例给予MLF,AA+以下评级按1∶2给予MLF资金。也就是说,此次窗口指导通过所支持的资金规模不同,而变相鼓励银行增配低信用评级信用债。假如银行投资AA +以下评级的债券100亿元,央行就给予银行200亿元的MLF资金。
此外,还有消息称,为保证银行投资低评级信用债,央行还对各家银行投放AA+以下的信用债有规模要求。不过,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
问题二:央行护盘“垃圾债”用意何为?
受去杠杆政策下融资环境收紧影响,以民企为主AA+以下信用债在此前接连出现的债券违约中“躺枪”,加剧了投资者对低评级信用债的避险情绪。导致当前二级市场出现了“AAA债买不到,AA+卖不掉” 的情况,一级市场的AA+以下债券也几乎处于冰封状态,大量企业取消债券发行。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0只债券推迟或发行失败。
受此影响,债券私募基金在今年出现了全行业亏损。而在2017年年初至2017年7月16日,以及2017年全年,债券私募基金产品的算术平均收益率,则分别为1.53%和3.09%。
业内普遍认为,央行护盘债市旨在遏制市场恐慌情绪,让市场回归理性,增加债市流动性,恢复债市正常的融资功能,帮助优质民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避免被错杀。
不过,对于央行鼓励银行增配低评级债券,也有声音持保留态度。认为市场涌向AAA债券而不选择AA+债券,是处于风险防控角度考虑,是市场自主选择的行为,不宜有过多的行政干预。
问题三:市场钱多了钱将流向何处
资金面的进一步放松,无疑会对一些金融资产的价格产生影响,但在今年经济环境内外交困的背景下,不确定性加大,资产价格的走势也比以往更难预测。
股市:从以往的经验看,流动性多了,钱会流进股市和楼市,推高这两个市场的价格。但从内部看,一方面,下半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强监管目前仍未见放松迹象,治理影子银行业务仍在继续,最终究竟能有多少资金流入股市很难预估。所以,今年股市变数较多,仅因流动性增多就带动牛市重启的概率不大。
楼市:业内普遍认为,上一轮全国楼市价格普遍大幅走高,有两大因素助推:一是资金面宽松,另一个则是三、四线城市推出的货币化棚改推动了楼市去库存。目前政府开始严控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比例,楼市已集聚了大量的泡沫,即便有资金面宽松这一条件,价格上涨的空间和幅度也将有限。
据《证券时报》
■政策解读
“宽货币+宽信用”的双宽政策来了
债券牛市有望进入下半场
邓海清
2018年经济下行压力巨大,信用紧缩政策导致企业融资条件大幅恶化,大量信用风险暴露事件集中爆发,形成了“融资条件恶化—信用风险暴露—风险偏好降低—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的恶性循环,“信用紧缩”问题持续发酵下,导致经济“失速风险”逐渐上升。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防止“紧信用”政策对经济进一步损害,央行和银保监会同时出台重磅政策支持“宽信用”,一方面,2018年下半年“宽信用”政策将有助于缓解当前社融收缩的不利局面;另一方面,央行额外MLF资金支持信用债投资,将起到结构性的信用支持效果,对于缓解当前信用风险有积极意义。可以预见,2018年以来“宽货币+紧信用”的政策组合或将再次迎来政策巨变,2018年下半年大概率呈现“宽货币+宽信用”的双宽政策组合。
央行此次对于信用债的支持仅限于流动性层面,而且是通过奖励的方式,而不是一刀切的行政式的手段,更不意味着央行为信用风险兜底。关于此次央行对于信用债投资的支持,需要明确的是,该政策并不意味着“央行对信用风险进行担保”,而只是央行作出的给予额外MLF资金的政策激励。换言之,如果出现违约事件,基本上不存在央行对违约部分进行兑付的可能。该政策的核心目的,是鼓励银行将流动性用于信用债投资,但究竟是否投资,投资多少,信用风险与收益之间如何取舍,取决于各家银行自己。如果信用风险识别能力强,则可以多买信用债,而如果更怕踩雷风险,则可以少买。
对于债券市场,我们认为,债券牛市有望进入牛市下半场。在下半场的牛市行情中,债市不再仅仅是利率债的单边行情,而是“利率债+信用债”的普涨行情。不少市场观点认为,2018年二季度利率债供给大幅增加,使得债券市场承压明显,但事实却是10年国债下行26BP、10年国开债下行40BP,看所谓“供给圧力”者不断踏空;从历史来看,2015—2016年是债券市场,特别是信用债供给最大的时期,反而同时也是中国利率债史无前例的大牛市时期。
之所以出现所谓的“供需关系失灵”,是因为债券本身是一种金融资产,其真正的定价在于价格与价值的偏离幅度,只要价值上升,而价格还处于低位,那么自然会有存量市场的交易者对其进行购买,导致价格上升,向价值回归,静态分析供需基本毫无意义。举个不是非常恰当的例子,假设信用债配置需要增加1500亿元,而当前全市场债券总规模大约80万亿元,需要整体加0.2%的杠杆足以消化,比如全市场从1.1倍杠杆加到1.12倍足以,而在央行流动性合理充裕、想方设法给银行钱的情况下,这点增量根本不算什么。我们认为,该政策意图,在于无在于无风险利率低位的前提下,希望信用利差能够收敛;为了有效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更需要保证银行流动性合理充裕、无风险利率下行,市场担忧的所谓“货币政策转紧”“资金面重新紧张”将不可能发生,这意味着,利率债牛市的根基将更加牢固。
(邓海清,原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现任“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新闻推荐
股市走弱,债市避险功能再现,6月新债基成立数量及募集总规模均创年内新高。业内认为,当前市场避险情绪较大,对债市形成利好,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