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租赁二次起航
10月24日,渤海金控宣布拟更名渤海租赁。
其在公告中宣称,公司未来将进一步聚焦租赁主业、特别是航空租赁主业的发展,打造全球领先的、专业化的租赁产业集团,不再拓展多元金融业务并逐步剥离与租赁主业关联度低的金融或类金融投资。
此番更名算是回归。2011年,渤海租赁通过重大资产重组上市,主业为基础设施租赁。2016年,渤海租赁更名渤海金控,陆续布局多元金融领域,旨在构建以租赁产业为基础,多元金融业态并存的新发展模式。
在市场人士看来,渤海金控此番回归意在向市场更为清晰传递公司“租赁主业”的本质。
眼下,渤海金控已陆续剥离金融业务:转让聚宝互联、Sino lending股权,退出P2P行业;出让联讯证券全部股权,退出证券行业;终止收购渤海信托,不再谋求多元金融扩张;出让皖江金租控制权,降低负债。
在国家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下,渤海金控在逐渐聚焦主业的同时,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定位,将成为影响其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渤海金控仍需在租赁业务的开拓上向市场传递更多积极的信号”。广发证券非银首席分析师陈福说。
告别金控
2011年10月,渤海租赁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借壳ST汇通正式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为当时A股唯一的上市租赁公司(证券代码:000415.SZ)。
2016年初,渤海租赁更名渤海金控,宣布拓展“以租赁产业为基础,多元金融业态并存的新发展模式”。此后公司陆续布局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包括渤海人寿(持股比例20%)、联讯证券(持股比例3.57%)、天津银行(持股比例1.77%)等。
不过,渤海金控在金融业务上布局多为财务投资,其主营业务仍为租赁业。渤海金控拥有天津渤海租赁、皖江金融租赁、Avolon、Seaco等国内外细分行业领先的租赁公司。
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上半年,渤海金控的租赁业务收入分别为239.06亿元、356.33亿元、197.34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高达98.55%、99.16%、99.32%。
有别于其他金控集团,渤海金控的主营业务一直非常清晰。有券商人士直言,“尽管挂着金控的名头,本质上我们还是倾向于把渤海金控看成是一家租赁公司”。
自2017年以来,国家不断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民营金控更成为监管的重点对象。渤海金控的更名可谓顺理成章。
更名前的一个月,渤海金控剥离了其持有的两家P2P公司的股权:将聚宝互联3亿股股权、Sinolending4.65%股份,以6.5亿元、7500万美元的价格,分别转让给海航集团北方总部(天津)有限公司、鲲鹏资本(香港)。
10月9日,渤海金控公告将其所持皖江金租(834237.OC)35.86%股权转让给安徽交控集团。顺利完成后,安徽交控将成为皖江金租第一大股东,渤海租赁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将由 53.65%下降至 17.78%,不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
10月18日,渤海金控再次发布公告,拟向广州开发区金控集团出售公司持有的联讯证券152,602,000股股份(占联讯证券总股本的4.88%),转让价格为3.5元/股,转让总对价534,107,000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联讯证券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渤海金控在10月24日宣布终止收购渤海信托部分股权事项。
在广发证券陈福看来,系列转让不仅使渤海金控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并实现资金回流,还让公司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在租赁主业上。
逆流而上
自2018年以来,国内在稳杠杆、控风险的监管政策下,市场流动性明显收紧,融资市场一片惨淡。A股多家上市公司发债受阻、信用评级遭遇下调。
重压之下,国内租赁行业在多年高歌猛进之后陷入阶段性低潮。据统计,租赁公司发行的ABS、债券乃至金租公司在拆借市场里的资金成本均在今年创下近年来新高,大多租赁公司半年遭遇业绩萎缩,不良率攀升。
而凭借国际租赁业务的规模化优势以及良好的流动性管理,渤海金控仍在资本市场获得了认可。
今年6月20日,渤海金控成功于深交所发行10.6亿元公司债券,债券期限3年。这是今年以来该公司在深交所成功发行的首支公司债券。随后渤海金控又于9月11日、10月10日,成功发行两笔3年期公司债,规模分别为11.17亿元、5.04亿元。
基于渤海金控主体长期信用以及公司债偿还能力的综合评估,联合评级认为,公司发行的公司债券到期不能偿还的风险极低,给予公司2018年已经发行上述公司债AAA评级,并在9月份,维持渤海租赁主体长期信用等级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联合信用评级在报告中称,渤海租赁近年来并购规模较大,业务及资产规模迅速增长,营业收入水平及利润规模较快增长。2017年,渤海租赁实现营业收入359亿元,归母净利润26.3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0亿元。2018年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98.70 亿元,净利润13.95亿元。
其中,飞机租赁为渤海金控最大主营业务,收入贡献占比超过78%。截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自有、管理及订单飞机总数达到925架,机队价值维持在世界第三。上半年共完成71项飞机租赁交易,包括交付新飞机11架,整体机队利用率达到99.7%。
在主营业务的支撑下,渤海金控与平安租赁、远东宏信一道,成为年内中国租赁企业里为数不多的几家维持稳定增长的公司。
“同时,渤海金控在业务发展、资金使用等方面得到了股东方的大力支持。盈利能力的释放以及良好的流动性管理,打消了市场此前对于公司流动性的担忧”。上述券商分析师人士称。
据统计,渤海金控年内已足额兑付了本息逾50亿元的公司债,偿付了总计逾26亿元的短融和超短融债券。
开创新模式
租赁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融资租赁行业中,银行系融资租赁能独树一帜的原因,因为它们拿资金相对容易且成本也低,而其他类型融资租赁公司往往面临资金困境的瓶颈。”有业内人士认为。
过去十年是我国租赁产业腾飞的十年。但是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国内租赁行业亦面临着同质化竞争加剧等问题。 “国内的融资租赁业务大多还停留在比拼资金成本的类信贷业务,形成了通过高杠杆来放大资金收益的业务模式。”上述业内人士指出。
如何进行专业能力建设、接轨国际市场,成为摆在租赁业的一道难题。
为摆脱国内租赁行业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资金成本竞争残酷、融资租赁业务和收入来源单一的发展困境,渤海金控自2012年起通过收购海外优质飞机租赁、集装箱租赁资产,进军国际租赁市场。
以该公司飞机租赁业务为例,截至2018年6月30日,渤海金控旗下机队规模达925架,服务于全球156家航空公司及客户,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飞机租赁公司。渤海金控在年报中表示,随着公司机队规模的扩大,公司对上游飞机制造商的议价能力显著提升,能够有效降低飞机采购成本,而飞机采购成本也是判断飞机租赁公司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渤海金控董事长卓逸群表示:“机队规模的壮大使我们在飞机采购环节获益良多。公司2017年通过子公司Avolon与波音达成的75架飞机采购协议中,飞机单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优惠。这为公司和我们主要服务的亚太客户节约了大量资金。”
自上市以来,公司总资产增长15倍,至2018年上半年末达到2922.43亿元。 2014年至2017年间,渤海租赁总资产复合增长率达到64%,总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73%,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42%。
与此同时,渤海金控在飞机租赁领域开始探索 “资产管理型”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今年上半年,渤海金控利用子公司Avolon旗下48架平均机龄超过10年的旧型飞机回流12.2亿美元业务扩展资金,同时继续为上述飞机及相关航空资产投资人提供飞机资产购买、运营和处置服务并收取管理费用。
在相关交易完成后,渤海金控旗下机队平均机龄维持在5.2年,为全球前三大飞机租赁商中最年轻的。渤海金控表示,年轻化的机队不仅意味着长期稳定的租金收益,也为未来的资产管理业务创造了更为灵活的空间。
这一商业模式让业界眼前一亮,也给高度依赖负债驱动的租赁业务在金融强监管背景下提出了另一条发展思路。
“渤海租赁上述轻资产模式能有效避免飞机技术更新较快带来的贬值压力,是公司对飞机资产处置能力较强的一种表现。”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
上述券商人士看来,相对于传统的租赁模式,将自有资产出售给第三方,或与第三方合资成立公司,自己持有小部分股份,再将飞机等资产出售给合资公司,自己负责出售资产的运营管理,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用和佣金,这种模式在降低资产负债率的同时,也能获得稳定的收益和节约维护成本。
其进一步指出,渤海金控凭借自己的管理优势,做出的上述尝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去杠杆的背景下,这种轻资产模式未来可能成为租赁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基于此,国泰君安非银团队对渤海金控维持“增持”评级。
事实上,在成熟的国际租赁市场,租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而非简单的资金成本比拼。如AerCap、Aircastle、渤海金控境外子公司Avolon等国际领先的飞机租赁公司,其业务都由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团队进行管理,凭借专业化运营和规模效应等优势来降低对资金杠杆的依赖。
数据显示,2017年,渤海金控的经营租赁收入为211.34亿元,远高于同期公司融资租赁利息和融资租赁咨询费的合计收入46.96亿元。2018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租赁收入为110.57亿元,后两者收入合计为18.9亿元。
渤海金控董秘王景然此前表示,2018年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对现有资产的整合和提升,引入境外子公司在行业经验和业务模式上的经验为境内业务发展提供支持,积极发展境内租赁业务,持续做大做强租赁主业。
新闻推荐
机器人创业面临“三难”考验 目前投资者对服务机器人十分看好,但“商业化”仍待考验
□本版撰文信息时报记者张柳静2014年,软银发布Pepper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创业拉开了序幕。2015年,借助产业政策扶持、阿里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