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大规模入市尚需时日
专门在季度末、节日等重要时点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不少投资者获得较高收益率的“小窍门”,然而,今年以来,“小窍门”却渐渐失效。据《金融时报》报道,该报记者走访部分银行网点并登陆一些银行官网理财产品购买页面发现,今年国庆节前后,少有银行推出节日“爆款”高收益理财产品,并且,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75%以上的产品,起购金额至少100万元,而少量收益率能达5%的理财产品则大都是专属或定制类产品,销售额度有限且普通投资者无法购买。
除了“跌跌不休”的收益率,近期,银行理财市场引发广泛关注的另一个焦点事件在于——理财资金入市。10月19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被认为是其中的最大亮点。监管层释放政策利好,允许理财子公司直接投资股票,是否会对理财资金入市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长期来看,又对银行理财市场影响几何?
据融360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58%,环比下降0.09个百分点,为一年以来的最低值;分产品类型来看,保本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3.92%,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4.78%。
而收益率的持续走低并未在9月份“见底”,截至10月12日的统计结果显示,封闭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54%,再创新低。融360分析师认为,9月份银行理财收益率持续走低主要受市场流动性宽松影响,预计10月份流动性依然保持合理充裕,银行理财收益率仍然会持续走低,但跌幅或会放缓。
与此同时,净值型产品发行数量出现下降,据融360不完全统计,2018年9月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175款,环比减少28.57%;9月份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仅占总理财发行量的1.67%,占比仍旧较低。
“银行理财转型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是监管要求打破刚兑,进行净值化转型,二是大部分投资者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收益波动较大的非保本理财产品。因此,目前银行大致从两个角度应对转型的压力:或是,多发行滚动类、周期性定期开放式产品,既满足监管要求,又可以迎合投资者需求;或是,多发行保本的结构性存款产品,代替传统保本理财留住投资者。”融360分析师杨慧敏称。
目前,各家银行正在平稳推进理财产品的新老更替。主要的趋势是,净值型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取代保本类理财产品以及加大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发行。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设立的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将被允许直接投资股票。“对银行来说,这意味着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得以扩大,产品创新的空间更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佩珈也表示,这意味着理财子公司变相获得公募基金牌照,无疑将有利于增强银行理财产品的获利能力。
大多数银行资管行业人士看好理财资金入市前景,但资管行业人士普遍认为,银行理财投资股市的规模并不会在短期内快速提升。
“理财资金投资股市,银行需要对产品端重新进行设计,重新对接投资者的差异化需求,对银行理财是个长期利好,但短期来看,还需要有个过程。”邮储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步艳红说。
董希淼表示,下一步,理财子公司将可能成为打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重要载体。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理财资金将立即大量进入股市。在审慎经营策略下,银行资管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可能不会快速提升,同时,这将对银行的投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允许理财子公司发行的公募理财产品直接投资股票,意味着理财产品投资股市的要求继续放松,但预计入市规模有限。”联讯证券分析师李奇霖表示,理财产品对接的主要是低风险偏好投资者,资管新规要求产品净值化后,理财多转型为现金管理类产品,大规模参与高风险、波动率高的权益资产可能会引发净值大幅波动,可能性不高。
申万宏源研究认为,长期而言,基于净值化的要求,未来银行的权益资产配置占比大概率会逐步提升,长期股市增量资金可观,有助提高A股机构化水平,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尽管理财子公司进入A股市场的路径畅通,但短期而言,银行理财对于权益资产配置增量难言乐观,一方面基于银行的风险偏好约束,低风险偏好的银行对于权益资产高波动属性仍需适应;另一方面银行在股票方面投研能力建设仍待完善。赵萌
新闻推荐
漫画:冯大美■深圳特区报记者熊子恒在沪深港通之后,A股又向成熟资本市场迈出了一大步,不久之后,国内投资者“足不出户”,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