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券商观点> 正文

行情回暖催热A股减持潮 监管关注清仓式套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8-11-23 01:54

本报记者饶守春北京报道

导读

11月以来,A股逾百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减持计划,部分企业减持计划披露的时机颇值得关注和玩味。

随着A股整体行情的缓慢回暖,以上市公司机构股东、高管披露减持计划为代表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不少甚至引发争议。

11月21日晚间,北信源(300352.SZ)公告称,控股股东林皓拟在未来半年内减持公司不超过8699万股(即不超过总股本6%)股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结合Wind资讯数据及券商研报发现,11月以来,A股逾百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减持计划,其中减持主体多为企业的机构股东和高管,且有部分企业减持计划披露的时机颇值得关注和玩味。

“这轮减持潮的背景和原因是多个层面的,有去年IPO企业数量创新高,目前面临解禁潮的背景,也有股东对公司未来预期的因素,还有现在行情回暖减持套现纾解自身流动性的情况。”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说。

减持众生相

根据北信源最新公告,林皓将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最高不超过6%股份,用于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和偿还债务。

目前,林皓持有北信源4.51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31.13%。但据10月份一份公告显示,林皓目前累计质押股份总数达到4.29亿股,占其所持北信源股份总数94.93%。因此,林皓是否将会把此次减持资金用于股份的解质押,备受市场关注。

11月22日,北信源证券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股东减持与公司战略发展相关,具体计划有其自身考量安排。一位接近北信源的人士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林皓目前有通过减持股份给上市公司引入战略投资者的计划,也即提及的“公司战略发展需要”。

据渤海证券最新研报统计,包括北信源在内,11月以来共有59家上市公司发布机构股东减持消息,并有101家发布了高管减持公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除博天环境(603603.SH)在获得政府纾困资金支持后一度披露三大股东拟清仓减持外,还有多家公司披露减持计划的时机颇为“蹊跷”。

其中,被称为今年“送转第一股”的正元智慧(300645.SZ)在11月21日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随即披露公司员工持股平台拟减持部分股权的计划,董监高未来6月内有减持安排,可减持数量不超过13.7537万股。

一周前,正元智慧发布A股2018年首份高送转预案,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9股并派发现金股利1.5元(含税)。消息一出,随后四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均告一字涨停。

正元智慧相关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施行“送转”与董监高进行减持是“两回事”,其中“送转”在对深交所的回复函中已进行了详细解释,匹配公司业绩成长以及符合公司战略规划和发展预期。

“董监高"减持"目前只是个计划,是否施行还不确定。另外,很多员工都在持股平台里边,目前股份解禁了,一些人有自己的打算也可以理解和正常。”上述正元智慧人士说。

此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在推出回购计划并实施时,股东又同时减持的情况。

11月21日晚间,启明星辰(002439.SZ)首次通过回购专用账户回购股份217.88万股,耗资4234万元。然而两天前,实控人王佳则减持了公司896.69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且承诺连续6个月内减持股份不超过总股本的5%。

启明星辰相关人士回应,回购计划早已披露,最新只是实施,而实控人减持是其个人选择,是基于自身资金需求,并未违反相应法规法则。

除启明星辰外,包括亚光科技(300123.SZ)、英威腾(002334.SZ)等上市公司在今年也出现类似“公司回购期间,股东减持”的情况。

清仓式套现频现

在最新这轮A股减持潮中,还有一个现象出现得颇为频繁,即清仓式减持行为。

以近期引起舆论和监管双重关注的博天环境(603603.SH)为例,在其IPO之前就已持股的公司第二、三和四大股东,曾一度计划清仓减持各自所持股份,涉及股权比例合计高达31.35%。

但在发布股东减持计划之前,博天环境一度获得政府部门纾困资金的支持。也正因此,外界对这一交易多有质疑,上交所也为此下发问询函表达关注。

最终在11月20日深夜,博天环境公告宣布上述拟清仓减持的三大股东承诺在未来半年内不在二级市场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实施减持。

而除博天环境外,仅在11月中,就有包括麦迪科技(603990.SH)、康达新材(002669.SZ)和诚迈科技(300598.SZ)等多家A股公司股东宣布了类似的清仓减持计划。

其中,2016年12月才上市的麦迪科技,除11月中旬披露股东拟清仓减持12.18%股份外,自今年7月还有其他2位股东发出过类似的减持计划,且所有股东均为公司IPO前进入。

“由于自2016年以来IPO企业数量多,如今限售期限已到,在目前市场行情较上半年有所改善的情况下,一些原本就作为财务投资者的机构股东选择退出,兑现投资收益也无可厚非。”付立春说,“另一方面,正如硬币的另一面,部分机构投资者、股东或者董监高,也可能面临自身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存在资金链压力,也许只有通过减持来保持流动性,所以冲动比较强烈。”

付立春进一步称,上市公司大股东趁股价回暖减持,然后用于包括解质押等用途后,在缓解自身流动性风险外,也有利于维护企业控制权的稳定,“这是此轮政府纾困民企的另一方面作用”。

北京一家私募高管则表示,基于股东自由交易的原则,无论是减持还是清仓减持,只要未涉及违法违规,市场及监管层就不应投入太多关注,而应运用市场眼光看待这一行为。

不过,该私募高管也承认,对一部分获得政府纾困支持的企业,既然是在行政的手段上催生的股价回暖,如果又以市场方式进行减持,从某个角度而言又显示出一定程度的矛盾意味。

“所以,具体情况还是应该具体操作,但对一些涉及违法违规的行为,监管层应该坚决、严厉查处。”对此,付立春进一步补充说。

新闻推荐

定向降准不改稳健中性基调 释放资金去杠杆补短板

新华社记者吴雨刘玉龙中国人民银行24日决定,自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等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定向用于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