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发审新态势:IPO过会率回暖了,“即审即发”时代更近了
记者丨满乐
新一届发审委开工一月有余,市场都深切感受到了IPO市场的显著变化。
自3月12日第十八届发审委履任以来,IPO审核通过率已回升至近90%,一个半月的审核过程中仅有两家企业被否。另一方面,通过发审会的企业不少在10日内就拿到IPO批文。A股IPO“即审即发"和通过率回暖的新态势已经显现。
“即审即发"新趋势
市场总是不经意会将主板与新生的科创板放在一起比较。
自3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闸以来,已有89家企业向上交所递交了申请并获得受理,期间还出现了首家红筹企业发行CDR的申请。而反观包括创业板在内的主板市场,同时期内选择申报IPO的企业不过20家,上交所自年初至今更是仅受理了8家企业的IPO申请。
科创板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聚拢企业的速度上,监管反馈的效率也相当惊人。目前被问询的科创板申报企业,多数均在申报材料受理后5个工作日即拿到问询函,最长也不过10个工作日。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曾感叹,“(科创板)首批受理的9家企业中,已有3家在5个工作日内收到问询函。而2009年创业板首批受理的企业,20天后才发出反馈意见,当前发行部IPO反馈意见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相比之下,科创板效率之高,史无前例。"
在此前举办的保荐代表科创板培训班上,监管层也对科创板IPO审核时间给出了明确预期,即上交所审核不超过3个月、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回复不超过3个月、中止审核期限不超过3个月,合计不超过9个月。相比主板市场冗长的IPO排队时间,初生牛犊的科创板咄咄逼人。
不过,自3月12日第十八届发审委履新后,主板市场IPO审核也展现出新的动能。
3月22日,本届发审委“首秀"通过的企业四川天味食品,在过会后仅仅10天就拿到了IPO批文。之后,本届发审委第二家过会企业——德方纳米获得批文的时间也仅用了10天。由这两家企业开始,IPO“即审即发"步入常态化。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截至4月22日,证监会共核发了18家企业IPO批文,其中11家为3月12日以来新过会企业,获得批文的最长时间也不超过1个月。另一方面,本届发审委在4月4日前审核过会的企业也已全部拿到IPO批文。
“即审即发"的背后,是IPO过会企业存量的减少。目前,2019年至今过会企业存量消化已基本完成。而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通过发审会且尚未获得证监会IPO批文的企业中,2018年过会的企业有4家,2018年以前过会的企业有5家。
“近期可以明显感受到企业过会后拿到IPO批文的时间缩短,近几批批文中全是2019年过会的企业,这也说明2019年之前过会的企业存量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剩下多数都存在一定问题。"北京某中型券商分析师表示,这种情况下,IPO进入“即审即发"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市场上也不乏“科创板倒逼主板审核速度加快"的言论。
“虽说主板与科创板并不是明确的竞争关系,但实际上企业一定会在两者之间权衡,科创板高效的审核速度也令主板承压"。北京某中字头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部分企业在采访中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相比上市排队时间较长的主板市场,科创板可以说兼具快速上市和知名度的优势。主板从去年开始加高的上市门槛,也令需要时间发展业绩的企业更倾向选择科创板上市。
从目前已向科创板递交申请材料的89家企业中也可以看出,谋求主板挂牌又半路“改道"的公司不在少数。
无论科创板影响多寡,2019年新一届发审委履任后的IPO市场确已逐步向“即审即发"方向迈进,已有市场人士开始将近期的主板IPO状况与2017年的创业板相提并论。
发审通过率“回温"
因IPO常态化对排队存量企业的消化,2017年的创业板市场也曾达到目前“即审即发"的节奏。但与当年发审通过率出现下跌所不同的是,近期的主板市场IPO通过率在显著“回暖"。
第十八届发审委自3月上任以来,共召开了10次关于IPO首发企业的发审会,合计审核了19家企业。其中仅有2家未通过发审会,通过率高达89%,这与上一届被称为“史上最严"发审委54%的惨淡过会率形成鲜明对比。
为何发审委换届后IPO通过率就出现了逆转?实际上现阶段发审委的“铁面"态势和主板高企的上市门槛并未改变。
2018年一季度,监管层给出“主八创五"的窗口指导,要求券商保荐机构准备IPO现场检查工作。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需超过1个亿,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不达标的企业将被迫撤材料或现场检查。所谓“主八创五"指的是,IPO新申报的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
而在今年发审过会的企业样本中,拟挂牌主板企业去年净利润均已达到亿元水平,谋求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净利润也在5000万以上,IPO隐性门槛并未降低。
不过,也正是因为从未放松的监管要求,间接引发了本轮IPO审核通过率的回升。
在严监管背景下,2018年IPO被否率猛然拉高。wind数据显示,去年185家首发上会企业中,被否的就有59家,通过率仅为60%创下历年新低。另有2家暂缓表决,13家取消审核。
另一方面,慑于发审环节的高压态势,IPO排队企业回撤材料的案例也在去年达到高峰。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共有199家企业撤回申请材料终止审查,总数甚至高于全部上会公司的总和。相比之下,2017年虽然也有146家企业上会前撤回材料,但当年上会企业总数已超过2018年一倍多,为466家。
199家公司撤回申报材料也无疑有效缓解了IPO堰塞湖问题。截至4月22日证监会公布的最新信息,IPO待审企业数量已降至266家,而2017年底排队上市的企业还尚存484家。
“就像海绵一样,去年严格的发审门槛‘挤出’了相对劣质的企业,留下来的优质公司通过率自然会变高"。华东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近期发审通过率提高并不是猛然转变,事实上,在上一届发审委履职后期,IPO通过率已经小幅回温。
经历了去年IPO市场的“动荡"行情后,券商中介机构在上报企业材料时也更加谨慎。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监管并未撤销“主八创五"的上市门槛,保荐机构也一直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适度拔高门槛。
“从保荐通过率考虑,券商也会选择具有十成、甚至十二成把握的企业上报"。上述券商投行人员称。
上会企业或撤回或被否、保荐券商上报更为谨慎。经过上一届发审委的努力,IPO排队企业质量无论在存量还是增量上,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此时本届发审委任下IPO通过率回暖也就不难解释了。
新闻推荐
■皮海洲投资者开户入市的最好时机,就是场内投资者都亏钱的时候,场内投资者损失越大,就越是投资者开户入市的好时机。相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