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券商观点> 正文

国家带量采购扩面正式启动 仿制药药企、零售药店转型箭在弦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9-09-04 02:58

带量采购扩面持续开展,除了持续影响仿制药企业,根据此前公布几家零售药店企业中报,其毛利也出现下降。

9月1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对外发布文件称,为扩大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改革效应,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在“4+7”城市及已跟进落实省份执行集中采购结果的基础上,国家组织相关地区形成联盟,依法合规开展跨区域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涉及4+7城市、跟进省份以外的25个省区。

“多家中标”和“扩展到民营医院”成为此轮集中采购扩面的新增信息点。

本轮集采由上一轮的独家中标改为最多可三家中标。告别“独家中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幅杀价压力,但价格仍需不高于4+7中标价。9月24日进行申报并确定供应地区,针对上一轮中标的25个品种,中标企业不超过2家的品种,采购周期原则上为1年,中选企业为3家的品种,本轮采购周期为2年;规定申报价格不高于4+7中选药品;确定报价最低的3家企业获得拟中选资格。政府对仿制药带量采购推进力度大。

此外采购主体从公立医院扩展至民营医院。各地区委派代表参加联合采购办公室(下称联采办),代表联盟地区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军队及社会办医疗机构等实施部分药品及相关服务的集中带量采购,由上海市医药集中招标采购事务管理所承担日常工作并具体实施。

一方面,仿制药进入“微利时代”成为定局;另一方面,药品零售端也持续发生着变革。公立医院药品价格持续下跌,出现虹吸现象,从药店倒流回医院购买中标药品的情况屡见不鲜。扩面之前甚至出现“跨省代购”的情况,而随着扩面持续,各大药品零售企业也不得不承受价格压力,谋求转型渠道。

药企加速洗牌

带量采购“以价换量”加速仿制药企业洗牌,与此同时集采扩面消息一出,9月2日,头部仿制药企业资本市场表现仍然积极。

第一批中标4+7带量采购的上市公司,如华海药业、京新药业、德展健康等药企,纷纷以大涨来回应此次带量采购全面扩面。而第一轮4+7带量采购中,共有华海药业、京新药业、江苏豪森药业、扬子江药业、正大制药、方向药业、四川汇宇制药、阿斯利康、德展健康、科伦药业、上海安必生制药、深圳信立泰药业、施贵宝、先声药业14家药企中标。

华泰证券认为,文件符合市场预期(与前期座谈会、产能沟通会及动员会基本一致),预计年底招标、明年执行。短期利好竞争格局较好(过评≤3家)的品种,利空价格博弈一触即发(过评>3家)的品种。就企业而言多空交织,中标药企可能得益于院外省外患者激增、品间替代等原因2019年二三季度业绩好于预期,但不具有可持续性,非中标药企尽管有机遇参与第一轮扩面,但降价幅度、成功与否仍需观望。

此前有仿制药企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仿制药行业洗牌来说,逻辑很简单,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进行独家最低价中标,市场份额直接占领该品类过一半以上,甚至更高比重市场,砍掉销售费用换取降价空间,对冲净利润下滑。但随着带量采购持续推进,可以看到目前实施的是多家中标,这样也将进一步加速仿制药企业在价格降低和市场份额竞争双向的角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对仿制药进行控费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大针对创新药和创新医疗技术的支付比例,尤其是对于一些癌症、疑难杂症、慢性病及孤儿药领域加大了医保支付力度,在此引导下,传统仿制药企业依靠并购打天下的做法走到尽头,转型加大投入研发成为不得不进行的改革趋势。

华南某中型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但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在目前的格局下,中药企业自己再重新做研发,突破创新药的难度很大,或许靠收购还能博一把。但仿制药企转型加大研发已成趋势。具体到集采扩面,此前的首轮集采,采取独家中标原则,企业竞争极为激烈,以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为例,规格为0.5mg的药品,每片价格从10.55元降到仅有0.62元,降幅超90%,通过割肉杀价形成市场上量的优势。而如今的第二轮带量采购,允许多家企业参与中标,也意味着企业后续降价空间或有所收窄。不过长期来看,仿制药企业利润持续挤压已经难以逆转,提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的能力成为迫在眉睫之事。”

带量采购下,仿制药价格被大幅压缩,加剧药企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提升成为大趋势,对企业来说加大品种储备形成产品梯队与多元化的产品管线成为竞争重点。

药店“接力”转型

仿制药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带量采购影响,而连锁零售药店则紧随其后。

“首批4+7带量采购仅针对公立医院,此次扩面之后,民营医院也进入集采范围,但是药企只是将中标药品以低价供应给医院,医保部门对零售渠道的供货价格并没有干预。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增收不增利已经成为不得不面临的挑战。此外医院方面中标药大幅降价背后,零售企业不得不承受原本外流的处方又倒流回医院的压力。”华南某医药零售企业人士向记者说道。

几大医药零售企业的半年报数据也印证了这个说法。

一心堂毛利率下滑3.03个百分点,至38.79%。大参林毛利率下滑了1.67个百分点至40%,老百姓、益丰药房,分别下滑1.74个百分点、1.49个百分点。

随着带量采购扩面成为必然,仿制药价格利润合理回归,未来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成为药店未来主要竞争要素。而布局专业药店,重点布局创新药成为零售药店可能转型的方向。

“过去我们的零售连锁,往往更多是满足基本药品需求,医院有了处方,消费者考虑到便利性和价格优势到药店购买药品,符合处方外流趋势。未来对于连锁药店来说加强专业性也成必然趋势,如新增慢病服务业务,患者服务中心,甚至社区诊所的构建等,把未来服务的闭环做起来,抓住OTC市场才是可能的解局之道。”前述医药零售人士说道。

新闻推荐

公募看好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前景 首只沪深港跨境ETF正式起航

国内首只沪深港跨境ETF正式扬帆起航,助力投资者开启ETF投资新时代。工银瑞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100ETF(基金简称:湾创ETF,...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