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与经济波动的秘密:会讲故事有多重要?
伴随着“黑天鹅”“灰犀牛”事件的频发,宣称不断改进和日臻完善的经济理论和模型显得手足无措,越来越多的民众和决策者对经济模型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失去信心,真实世界、人类行为与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显得格外扑朔迷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教授的著作《叙事经济学:故事如何传播并推动重大经济事件》,抛开传统意义上对基本概念、理论和工具的解析,重点展示“讲故事”和经济学之间的有趣联系,为未来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简单地说,叙事(Narrative)就是讲故事,成功的故事就像“病毒”一样广泛传播并难以“治愈”,最终成为影响经济波动背后的神秘力量。《叙事经济学》开篇就提到风靡世界的比特币。加密货币的概念提出后,一次又一次的引发全球高度关注,不断刷新人们的认知,持续高涨的热情成为加密货币加速成长的推动力。但是,如果你细心留意就会发现,那些对比特币投入极高热情的人们,对加密货币的发行技术却知之甚少,好像也并不关心其价值尺度、交换机制和发行制度,甚至对币值异常波动,交易风险大等现实问题也选择视而不见。传统的货币理论和投资理论没有办法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的产生。
《叙事经济学》提出,与金银本位制度一样,比特币的流行叙事中,充斥着大量吸引眼球、充满人情味的故事和细节,如神秘身份背景的中本聪,聪明绝顶青年人的伟大发明,精密的算法,去中心化和自由流通,世界经济的会员制等等。比特币的产生唤醒了人们心中对现代纸币发行制度带来通货膨胀和资产缩水的恐惧,放大了人们对“技术控制生活”的焦虑,也激发了能亲自参与流行事物的兴奋感,这些由叙事带来的行为变化是比特币大流行背后的真正原因。同样,流行叙事也能更加新颖和深刻地解释为什么会发生大萧条,房地产和股市泡沫是怎么产生的等难题。
叙事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叙事可以影响消费行为,引发价格突变。例如长期以来对“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观念的传播,导致每逢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都会伴随着大蒜等“杀毒利器”的抢购和价格暴涨。从历史上看,重要的叙事甚至可以决定朝代的更替。历史学家吴晗在《朱元璋全传:从乞丐到皇帝》中写道:“从隋唐以来,凡是现实政治最使人民失望的时候,“明王”“弥勒”出世的宣传就自然而然地出现……,这两个名词,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读作衡量政治的尺度”。
叙事经济学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现象,经典著作和教科书可以清晰地讲述经济运行的原理,但是引起共鸣、付诸行动,并由此导致经济波动的真正原因,也许是新闻报道、畅销书、电影,甚至是微信朋友圈广泛传播的消息。例如,资产定价理论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至今仍不能完美地解释和预测股票市场的异常波动,但“约瑟夫·肯尼迪与鞋童” 的故事中却隐藏了很多关键的信息。
据流传,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在1929年就察觉了美国股市的风险,而解救他免受股灾之难的,并不是丰富的金融投资知识,而是他敏锐地感知到,当鞋童也开始讨论股市投资时,股灾就要发生了。年代久远的股市崩盘早已经烟消云散,但是长期流传着“每个人都能在股市大赚一笔,那就是股灾开始”的叙事却一直像“流行病毒”一样与大众如影随形。直到很久之后,美国的报纸在预测是否会发生股灾时,都会提到“我们没有听说客房女服务员和擦鞋匠幸运地大赚一笔的故事,这样的传奇故事往往标志着市场已经上升到了顶点”。
上世纪80年代,电脑和计算机开始在股票交易中被广泛应用。这无疑加大了普通人投资股票的技术难度,专业的交易顾问和股票经纪人成为主角。与此同时,对电脑和计算机在预测和防范风险、提高交易效率等方面优势的宣传极大地提高市场的乐观预期,掩盖了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中国香港等股市“毫无征兆”的暴跌。
希勒教授在对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的调查中发现,成百上千的亲历者在回忆那个股市暴跌的下午时,使用最多的词汇就是“电脑程序交易”。交易员熟练地操作电脑,却对暴跌无能为力的画面被中国香港电视剧《大时代》精准的记录下来,股市暴跌带来的惨烈后果深入人心。“《大时代》里的丁蟹”开启了对股市风险讨论新一轮的流行叙事,至今仍影响着中国香港股市的走势。据不完全统计,从1992年《大时代》播出至今超过20年,“丁蟹效应”出现过多达32次。在某种程度上看,“丁蟹效应”对中国香港股市异常波动的预测能力甚至超过了规范的实证分析。
叙事经济学不仅论述了流行叙事的重要性,还隐约地传递这样的信息:精良的模型和复杂的实证分析工具在某些时候不仅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高度抽象化的模型产生了很多过于简单的叙事,过度强调了经济变量之间单向、线性关系。深信这些简单的叙事的结论,是决策者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甚至做出错误政策选择的重要原因。长此以往,现代经济学有陷入自娱自乐和“指标暴政”的危害。
你也许觉得叙事经济学完全不像一本介绍经济学理论著作。实际上,叙事的影响力早就渗透在经济学研究的日常中。很多经济学家都会选择一个新奇有趣的故事作为讲座的开场。经济学研究者在向期刊报纸投稿之前,都会认真地为文章选取一个看起来不同寻常的标题。随着技术的进步,文本分析在经济学发表论文中的数量也在上升。更重要的是,叙事的流行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是典型的外生事件,叙事对经济波动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是可以观察并建模。
细心思考,你会发现人们做出的与消费、储蓄和投资相关决策并不是完全来源于计算,也不是与别人讨论的结果,却深受日常接收信息的影响。关键的叙事也许不是热点问题,但一定是不断重复的,有细节和画面感的,充满人情味和情感色彩的。加入情感色彩的信息在传播中充满不确定性,扭曲真相的叙事可能比事实传播的更加广泛,甚至纠正后依然会产生长期的影响。
美国供给学派代表阿瑟·拉弗教授提出的“拉弗曲线”是在民间流传最广泛的经济学叙事之一,这归功于那张著名的“餐巾”,因为名人和细节的存在,拉夫曲线成为成功的流行叙事,减税对提振经济的促进作用被广泛讨论。实际上,拉弗教授本人曾亲口承认“那家餐厅使用的餐巾是布做的”。
叙事经济学仍然在发展中,我们无法清晰地了解哪些故事会成为流行的叙事,也无法准确把握和利用,更加无法预测这些叙事流行的范围和持续时间,这些问题决定了叙事经济学尚不能颠覆当前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但其未来的发展却让人充满期待。
经济史学的研究充满大量有价值的叙事,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随机冲击事件,构成完美的实验对照组。对经济史学研究的重视将提供大量叙事的线索,为当前的研究拓宽思路。同时,未来经济学的研究需要更加重视“局外人”的作用,出租车司机、小区保安和餐厅服务员所关注的故事和新闻,也许就是新的流行叙事的开始。从这个角度来看,成功的经济学家不仅需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掌握前沿的分析工具,幽默风趣、会讲故事和会听故事可能也是重要的品质。
(作者王振霞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跨境理财通”要来了 大湾区内可互买理财产品正式启动时间和细则尚未确定
羊城晚报记者戴曼曼29日,中国人民银行、香港金融管理局、澳门金融管理局发布联合公告,决定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