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成“全球最大”,要迈过几道坎?
一位高校老师带着一群年轻人,把一间小厂做成全球最大粘结钕铁硼磁体制造商
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定下每年“人均生产效率提高5%”的目标。图为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成型机器,一名工人就可以监管8台机器。
6月21日,我国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上海成功试跑。不少媒体报道时都反复提到一家跟此事并无直接关系的川企——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原因很简单:只要给股民推荐相关概念股,就绕不开这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全球最大的粘结钕铁硼磁体制造商。
创业
某本地老板愿意投资200万元,并提供几间库房给他作为生产车间。揣着一份手写投资合同,戴炎第二天便回学校辞职、搬家,第三天就和几位年轻人开始尝试生产
竞争
日本某知名电机企业,一年内先后4次压低粘结钕铁硼磁体进价,导致价格下降近10%,而成都银河磁体却咬牙全盘接受。经此一役,公司在该企业份额从约四成暴增至七成以上
变化
公司有业内最大的技术队伍,同时开展多个前沿产品研发。公司客户构成也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占据最大份额的汽车领域占约35%,其他由电动工具、手机、无人机等弥补,光驱份额已可忽略不计
打赢价格战
“死磕”人均生产效率,通过不断“小步快跑”使利润空间高于同行
及时避风险
比起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有意识+有能力”未雨绸缪并做出应对
“粘结钕铁硼磁体”是永磁体众多细分领域中的一个。它的市场很小,全球规模也不过约20亿元;但它又很重要,汽车雨刮、升降车窗、工业机器人手臂……生活中到处都有它身影。聚焦这个领域,成都银河磁体已在“全球最大制造商”的“交椅”上坐了整整10年。
这背后究竟有怎样曲折的“登顶”故事?在市场需求高速变化的今天,成都银河磁体又是如何保持“领跑”的?7月1日,成都西边一个略显陈旧的工业园里,记者采访到了该公司主要负责人。
□本报记者 熊筱伟 文/图
看发展
高校老师辞职创业
“全球第二、三、四名的产量加在一起,还没我们多”
关于创业史,公司董事长戴炎已经给不同人讲了无数次:上世纪末他在四川大学读书,偶然间旁听了一次研讨会议,了解到日本不久前发明了一种钕铁硼磁体,磁性是普通磁铁的数倍,其中一句话让他精神一振——“这种革命性的新材料,将大力推动工业进步。”
戴炎敏锐意识到其中的机遇,1991年留校任教后,他开始专注于开展相关研究。两年后,某本地老板愿意投资200万元,并提供几间库房给他作为生产车间。揣着一份手写投资合同,戴炎第二天便回学校辞职、搬家,第三天就和几位年轻人开始尝试生产。
究竟啥是粘结钕铁硼磁体?“永磁体,可以简单理解成"永远有磁性的物体"。粘结钕铁硼磁体,就是永磁体中的"小众"产品,主要用于微小型电机。”公司总经理吴志坚特意站起身,在黑板上画了个饼图,把其中约70%的面积标注为“永磁铁氧体产量”,而粘结钕铁硼磁体,只占到如眉毛般细的一点儿空间,“前者全世界年产量约80万吨到100万吨,后者只有0.9万吨。”
市场需求虽然少,但由于具有磁性更强、方便一体化成型等优势,粘结钕铁硼磁体在机械硬盘、光驱、汽车等产品上始终有市场,产品价格也是永磁铁氧体的10倍以上。
截至去年,成都银河磁体的粘结钕铁硼磁体产量2100吨,在全球占比超过20%。这是什么概念?“全球第二、三、四名的产量加在一起,还没我们多!”吴志坚说。
看门道
巨头把它当小业务
公司将其当成“命根子”,“要想生存,我们必须比巨头更用心”
第1道坎 初期和国内外龙头比没有规模优势,怎么办?
成都银河磁体的崛起,是因为抓住了行业空白?
答案是“否”。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粘结钕铁硼磁体行业已有日本大同电子、上海爱普生两家“豪门”,还有韩国磁化电子、日本TDK等一批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
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一名刚执教两年的高校老师、一群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怎么就能“杀”出血路、把一间小厂做成全球最大的粘结钕铁硼磁体制造商?
吴志坚给记者讲了“价格战”的故事:日本某知名电机企业,一年内先后4次压低粘结钕铁硼磁体进价,导致价格下降近10%,这个数字几乎就是不少厂商的全部利润空间,而成都银河磁体却咬牙全盘接受。经此一役,公司的市场份额从约四成暴增至七成以上。“世界第一”,就是这样在一场场战斗中打下来的。
记者进一步追问:和国内外龙头比,公司初期并没有规模优势,怎么就能赢得“价格战”?
秘诀,藏在公司会议室里。记者一进门就看到墙上贴着2020年目标——“人均生产效率提高5%”。工作人员随后的介绍更让人惊讶:5%的目标已执行10年,且每年都超额完成。
这对一线提出了超常要求。5%的目标被细化分解到每个部门,大到生产线自动化,小到一个小零件的成本控制,所有人都一起想办法。一个典型案例是:生产过程中要用到小部件“充磁夹具”,摊到每个产品上成本是3角钱。公司技术和管理人员“死磕”了3年,成功把成本降至5厘,超过2角9分钱都成了利润。
吴志坚介绍,在产品技术指标拉不开差距的情况下,公司通过不断“小步快跑”、不断提高人均生产效率,使产品利润空间高于同行,“价格战”也就有了充足的底气,“这个没啥子高科技,但它就是我们的核心,是一切改革、一切进步的源泉。”
第2道坎 主打领域订单以每年30%以上速度暴跌,怎么办?
靠一路战斗,2009年,成都银河磁体产量首次“登顶”全球。
然而,巨大的风险也在逼近:此时公司营收60%以上来自光驱,光驱、机械硬盘、家电三大类更占到总营收的90%。而随着技术迭代,光驱、机械硬盘逐渐面临被淘汰的命运。2012年后,公司光驱订单以每年30%以上速度骤减。
面对巨变,成都银河磁体年销售额依旧保持平稳增长,看不到波动痕迹。
如何做到?“天无百日晴,随时都有忧患意识。”吴志坚说,公司很早就预判到光驱会“走衰”,也看到汽车等未来增长点,“这并不难,跟客户聊行业动态、时常关注业内新闻就会知道。”
比起市场信息捕捉,更重要的是能即时做出应对。
一个具体案例是:2008年,成都银河磁体开始未雨绸缪布局汽车产业,但要做汽车产业链供应商并不容易。“光书面文件就字典那么厚。”吴志坚说,即便如此,公司依然集中火力坚定转型。
还得有能力。成都银河磁体有业内最大的技术队伍,同时开展多个前沿产品研发,如今是国内唯一能量产热压钕铁硼的企业——这为进军汽车方向助力电机、工业机器人等高端领域奠定基础。
时至今日,公司客户构成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占据最大份额的汽车领域占约35%,其他由电动工具、手机、无人机等弥补,光驱份额已可忽略不计。
采访结束前,记者追问:上述举措都不是什么新招,为啥竞争对手就是干不过?背后还有啥秘诀?吴志坚感慨,“专注”也是一个重点——多数巨头只把粘结钕铁硼磁体当一项小业务,而成都银河磁体则将其当成“命根子”,“要想生存,我们必须比巨头更用心。”
新闻推荐
7月6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高走,全天发力上攻,放量大涨,其中上证综指轻松突破3300点,创业板指突破2500点。“金融三剑客”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