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 今日股票> 正文

无纸化审核下财经印务转型之旅:“券商之家”荣大入局IR战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7-09 01:51

“找不到战略投资者,问问荣大IR团队。”日前,荣大集团发布的一篇文章,吸引了市场关注。

作为证券业务的打印龙头,荣大曾依靠深耕IPO等领域申报材料文件打印而在金融圈走红。

然而,伴随着科创板掀起的IPO电子化、无纸化审核的改革,曾经的打印业务面临挑战,荣大亦向其他资本市场业务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多方获悉,荣大近年来不断向金融信披检索、云协作、招股书内容核查方向拓展,而如今投资者关系服务(IR)也成为其踏足的重要领域。早在2014年,荣大实控人周正荣就联合多名股东成立了荣大科技有限公司,成为荣大不少新型业务的展业主体。

而伴随着转型动作的疾进,这家昔日的证券业龙头印务企业最新动态的神秘面纱,正在被徐徐揭开。

荣大转身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一份荣大集团6月份的内部推介材料显示,荣大在IPO财经印务领域市场占有率高达98%的同时, 其“投行业务咨询、辅助尽调咨询、募投可研咨询、底稿电子化系统”等领域已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此外荣大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设立分公司,其2017年成立的南京分公司目前主要负责咨询业务,据其自称,其再融资研究分析咨询业务市占率已连续两年保持行业第一。

上述材料显示,荣大的IR业务包括企业发行估值报告、行业研究报告、投资分析报告、投资机构邀约报价、投资机构关系常年维护、反路演、洽谈会等多达12类。

此外,荣大针对发行阶段和已上市公司制定了不同的IR管理业务流程。

例如针对发行阶段的业务,荣大需通过访谈挖掘拟上市企业特色,并与投资者、卖方机构进行沟通,并最终实现研报的撰写和发布,根据其工作目标,其最终将确定40家机构投资者,并编制相应的企业发行估值报告。

而针对已上市公司,荣大内部确定的工作内容将为其匹配多达80家投资机构,并以确定30家意向投资机构为工作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荣大在这份材料中,均将“中小散户引导”视为工作目标的内容之一。

“专业的IR机构是为公司和投资者双向服务的,这样能进一步解决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表示,“但IR业务这些年在国内发展得并不成熟,有时市值管理也容易夹杂机构投资者和卖方的违规问题。这是因为券商卖方机构都是要独立撰写报告的,不能受到第三方或公关因素的影响。但如果承诺会有相应的投价报告或研报,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资源转化?

之所以有信心能够为一个IR项目沟通如此多的投资者,或与荣大所持有的机构资源有关。

上述材料显示,荣大资本事业部“链接”着荣大二十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包括3000多家上市公司和数千家拟上市公司,此外还有6200多家机构投资者。

“财经印务能和更多上市公司、券商投行乃至机构投资者有接触的机会,但是否能建立更深的关系,往往取决于是否专业。”一家上市券商投行人士指出,“荣大在IPO等业务的印务上做得非常垂直,但是否能有效联系这么多市场主体,仍要画上一个问号。”

而荣大也在上述材料中披露了落地案例:例如新华联控股和海南橡胶对赛轮轮胎的投资、新疆宝地投资有限公司对天顺股份的投资;朱雀基金、陕西金资基金等机构对宝鸡钛业的投资,均成为了其举例的项目。

在上述材料中,荣大对IR业务进行了报价。荣大针对发行阶段的拟上市公司,提供报告撰写、投资机构匹配及文章发布等三项服务,其中分析文章撰写数量达10篇,渠道超过100家,而上述三项服务的报价约为55万元。

“这些年人民币市场是没有IR需求的,因为IPO定价是锁死的,但伴随着注册制改革和新股定价的市场化,23倍市盈率锁定价将会破除,这意味着以后发行人自身的投资价值,以及在路演过程中对自身价值的呈现,对于定价的影响将非常重要。”北京一家PE机构人士表示,“荣大转型的赛道没有什么问题,但一家印务公司转型做IR,未来可能还有更多路要走。”

(作者:李维,汤婉月 编辑:巫燕玲)

新闻推荐

债券市场违约风险下行,仍需警惕多重压力

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李思琪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隔离防控措施扰乱了社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企业停工停产、市场...

相关阅读